停留在時空膠囊的古巴 美國汽車猶如夏灣拿的另類風景線

八十後大叔
·
·
IPFS
·
年近九十歲的古巴領袖勞爾(Raul Castro)日前宣布把黨內領導權力交接給年輕一代,成為國際新聞的焦點,同時意味著掌權逾60年的卡斯特羅兄弟時代的結束。
一位穿著象徵美國星條旗服飾的女人正在截的士。

每個踏足過古巴的人,都會對首都夏灣拿的古董車印象深刻,它們神氣地穿梭在海濱長廊及橫街小巷,紅黃藍綠的車身與當地民居的外牆相映成趣,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7年的炎炎八月,我從涼爽的波哥大降落夏灣拿(哈瓦那),一陣悶熱隨即貼緊我的皮膚,破舊的古董車載着我們前往市區,我感覺到夏灣拿的氣味裏,其實有一種令人難忘的汽油味。

別以為今天的古巴窮困潦倒,所有資源及食物都由政府限量配給,其實在1940及1950年代,古巴人們的生活水平尚算可以。當時許多中產階級及政府官員都對美國車情有獨鍾,Buick、Cadillac、Chrysler、Dodge、Pontiac及Plymouth等,充斥著夏灣拿街頭,當中大多是耗油及大排氣量的車款,那濃濃的排氣喉黑煙,自此便混雜在空氣裏。

1959年,古巴革命家卡斯特羅執掌政權,開始在古巴推行土地等各方面改革。美國原本對古巴已是敵對態度,此事涉及美國公司的利益,當然更感不滿,從而實行經濟制裁,卡斯特羅於是向蘇聯求援,雙方在1960年恢復外交關係。翌年,美國入侵古巴失敗(豬灣事件)後,雙方斷絕外交關係,某程度上導致1962年美國對古巴實施貿易禁運令,以及古巴導彈危機,這裏不再贅述這段歷史的經過。

在貿易禁運令之下,古巴無法從美國進口車輛及汽車零件,於是一旦汽車壞了,只能想方設法去維修,從韓國或日本汽車找來零件,若然連零件也找不到,便只能發揮創意,延續老爺車壽命。在夏灣拿街頭,你總不難發現打開引擎蓋的汽車,而坐在車廂裏面,也不難見到破爛的座椅、有裂痕的玻璃窗,千萬不要感到大驚小怪。

一架Plymouth打開車頭引擎蓋,這樣的畫面不難在夏灣拿街頭見到。

根據非正式統計,古巴現有約七萬多架古董車,絕大部分是美國車,至今我們仍能輕易在古巴街頭看到這些在1930至1950年代製造的古董車,以不同狀態生存着。香港資深商業攝影師Bobby Lee到訪古巴時,專門拍攝這些美國汽車的標誌,讓我們得以從另一個有趣的角度去了解這些老爺車。

其實除了美國車,也有蘇聯車及歐洲車。古巴作為共產主義國家,投入蘇聯懷抱之後,也從老大哥那裏進口許多汽車,常見的有GAZ、Lada及Moskvitch等品牌,甚至連東德的也有(如Wartburg 353),只是這些汽車通常是政府人員及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才能擁有,一般人並買不到,不過現在的古巴街頭,蘇聯汽車卻不常見。

見到破爛的座椅、有裂痕的玻璃窗,千萬不要感到大驚小怪。

在古巴,擁有一部汽車,就如那些有民宿設備的家庭一樣,是筆可觀的收入,當地的交通工具亦不便利(常常將貨車改裝為巴士),然而卻並非人人能擁有汽車,更準確地說,是不能隨便購買汽車。長時間以來,古巴人先要獲得政府審批的「購車證」,才能進行車輛買賣,而現實是除了外交人員、醫生及少數專業人士,一般人很難獲得審批。

後來古巴政府雖然在2013年底放寬國內汽車的購買限制,不過高昂的價格依然令汽車買賣市場靜如止水,一部十萬港元左右的起亞,在古巴的售價卻是三十多萬(要知道一般人的月薪只有二十美金),大多數人都是有心無力,只能祈求政府能改善當地的交通工具。完整文章請瀏覽《Milk Motor Club》第10期。

·原文見於《Milk Motor Club》 ·圖片由Bobby Lee提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八十後大叔文字工作者,迷途小書僮。興趣廣泛,喜歡旅遊,踏足50個國家地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歌影視——徐若瑄的三原色

岑寧兒 遊走於獨立與主流之間

用時間實踐藝術——宋冬《三十六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