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528491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辩行记·37 相干谬误与红鲱鱼 (不相干才是最常见的谬误)

528491
·

扣动扳机之后猎物没有倒下,最可能的原因,既不是枪管堵塞,也不是子弹卡壳,而是根本就打偏了。如果把推理比作射击,道理也是一样:枪管是推理过程,子弹是推理前提,最容易出问题的,其实并不是枪和子弹,而是瞄准,也就是推理是否严格对应其所声称的主题,是否就事论事不东扯西拉。

用逻辑学的术语说,这种前提也没错,过程也没错,但是所论非所证,与其所暗示的结论缺乏相关性的谬误,就叫做“相干谬误”(fallacy of relevance),也就是像射击没有准头一样,在相干性上出现了问题。

相干谬误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最隐蔽的逻辑谬误,毫不夸张地说,一般人想学逻辑,根本就不用管256个三段论式中究竟哪些才是有效式,也不用分清实质谬误、言辞谬误和形式谬误有什么区别,只要能不被相干谬误忽悠,你的头脑清晰程度就能战胜全世界99%的用户。

举个例子,当电视里美艳不可方物的女明星搔首弄姿为大牌化妆品代言时,她们真的知道涂在自己脸上的是什么东西吗?仔细想想,娱乐圈和精细化工行业的区别,基本相当于兔八哥跟玉兔月球车之间的差距,即使是作为消费者现身说法,本身已经足够漂亮的女明星,也不如随便找个路人甲更有对照效果。所以说,不管直觉上有多么顺理成章,明星代言其实大都是典型的“诉诸不当权威”相干谬误——并非因为这些人没有说服力,而是因为其说服力与产品的好坏在逻辑上是没有关系的。此外,为什么凡是啤酒广告都是激情四射,凡是白酒广告都是尊贵典雅?无非是为了激发某种特定情感,让你产生实验室小白鼠一样的条件反射。本来只是个“买啥酒”的具体问题,陡然上升到“我是谁”的人生态度和自我定位,这就叫“诉诸情感”的相干谬误。

当然,广告本来就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只要消费者别把它当真就行。而真正严重的问题是,在很多自以为是在讲道理的场合,仍然大量存在着相干谬误。比如说,双方都以真理自居的网络论战,就是相干谬误的重灾区,不客气地讲,十句有九句以上都是在往别的问题上“扯”,以至于大多数的争论信息量都很“淡”。

有人整理了这一系列不着调的争论方式,以“这个鸡蛋真难吃的N种回答”为题进行了总结,里面几乎全是相干谬误的范例。当你说“这个鸡蛋难吃”时,大致会受到如下质疑:

你这么说是什么居心?隔壁家鸭蛋更难吃,你咋不说咧?比去年的蛋已经进步很多了,你咋不提咧?下蛋的是一只勤劳勇敢善良正直的鸡,你咋好意思咧?你就是吃这鸡蛋长大的,你有什么资格说它不好吃咧?有本事你自己咋不下个好吃的蛋咧?自己家鸡下的蛋都说不好吃,你还是不是中国人啊?……

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只要你经常上网发表意见,几乎没可能不中招,而且被骂之后往往一阵发愣。不是因为对方无懈可击,而是因为你们说的根本就不相干,想驳都不知从哪儿说起。细究其本质,以上这些看似全方位的饱和攻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转移话题。不管说什么,只要让你忘记原本说的是这个鸡蛋就对了。相应的,英文有个俗语叫“红鲱鱼”(Red Herring),说的就是这种有意制造相干谬误,把注意力引向另外方向的诱饵。熏过的鲱鱼是红色的,味道比较冲,能干扰猎犬的嗅觉使其偏离猎物;同样,像“居心何在”、“是否爱国”这样承载复杂情绪的议题,往往也能成功地转移注意力。不只网络论战,在商业和政治领域的危机公关中,“红鲱鱼”也几乎是必上的菜品,事情办得烂就往死里煽情,支持率低就树立人民公敌,其实都是一样的戏码。

总之,最能让人无话可说的是相干谬误,最能把大众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也是相干谬误,它是干扰猎犬的红鲱鱼,也是破坏辩论的干扰弹,难怪如此谬种流传。应对之道,唯有集中注意力,永远清楚自己到底在说什么。做到这一点,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