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結束的溯源,尚未結束的歧視——2022年猴痘爆发爲我們帶來了什麽?
一.世界瘟疫啟示錄
在英國境內幾起其他猴痘病例的來源未知。然而,在5月中旬,倫敦地區似乎存在該病的社區傳播。東北英格蘭和東南英格蘭也報告了數起病例,在英國國外亦有多起確診。5月18日起,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中東和大洋洲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都報告了病例。
二.污名化與傳播
英國(UK)確認了86例猴痘病例。已知只有一個病例曾前往猴痘病毒(MPXV)流行國家。79例有信息的病例為男性,66例報告為同性戀、雙性戀或其他男男性行為者。
猴痘集中出現的月份是5-6月,恰逢同志驕傲月,國内現在也出現了「猴痘傳甲甲」的傳聞,如同AIDS病毒在人類世界剛出現一樣,許多人聲稱“AIDS是對性解放運動的懲罰”。借著歧視愛滋病人,許多人公然仇恨同性戀和性解放運動。抗艾宣傳強調應對伴侶忠誠,變相給AIDS感染者打上濫交的標籤。把某個群體與病毒緊密聯繫是不公正的,一是缺乏尊重,二是扭曲了對病毒的認知。
1980年代末,蘇珊·桑塔格《愛滋病及其隱喻》(AIDS and Its Metaphors)一文,批判社會妖魔化愛滋病人。蘇姍·桑塔格說,疾病象徵人格缺陷和道德瑕疵:“疾病最令人恐懼的,不是喪失生命,而是喪失人格。”
很多患者不僅怕愛滋病,更怕歧視的目光。歧視讓人害怕檢測,使愛滋病的調查很難。一些已檢測陽性的攜帶者,也儘量不去治療。
1990年代有美國學者研究說,愛滋病歧視讓HIV感染者羞愧和內疚,拒絕治療,從而造成了更廣泛的感染。
一次次瘟疫的啟示是:社會很容易因為災難而陷入非理性,民眾需要對災難的簡單解釋。同性戀者在1980年代成了替罪羊。瘟疫是天災,歧視是人禍。
病毒溯源是理性又艱難的過程,歧視和推卸責任毫無意義。
三.起源地與起源物種
2022年猴痘爆發始於2022年5月4日,當時英國首次報告有人感染猴痘。2022年4月29日,一名英國居民在已有猴痘流行的尼日利亞旅行時出現了猴痘症狀。此人隨後於5月4日返回英國,他也由此成為此次疫情的指示病例。
猴痘是西非和中非的地方性流行病。在2022年爆發以前,英國只有7例有記錄的猴痘個案,全部為非洲輸入個案或治療這些個案的醫護人員。
1958年,一群從新加坡進口到丹麥一所研究小兒麻痺症疫苗的實驗室裡圈養的食蟹猴爆發水皰病,是人類首次發現猴痘病毒,因此得名。猴痘病毒的天然宿主尚未確定,但最有可能的是囓齒類動物。
四.猴痘的傳播
猴痘可通過呼出的飛沫和接觸受感染的皮膚損傷接觸傳播,意大利最新調查結果報告了四起報告無安全套性交的年輕成年男性病例。患者臨床狀況良好,無需特殊抗病毒藥物。來自精液的生物樣本對猴痘病毒DNA呈陽性。對於在精液中發現的許多其他病毒,沒有性傳播的證據。猴痘病毒通過精液傳播的可能性需要調查。
猴痘病變出現在全身症狀後1-3天,成簇(肛門區域1A)或孤立(皮膚或陰莖1B-1C)。它們開始時通常為凸起的、發癢的、分泌漿液的丘疹,中央有臍部;數日後,中央臍部逐漸變寬,直至病灶張開,並在症狀出現後約2周形成結痂。
可以確定的是,本系列病例的性行為和最初出現的主要在肛門和生殖器區域的病變都表明,性交過程中的密切接觸對病毒傳播很重要,猴痘病變集中出現無套性行爲可能會接觸到的部位。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傳染病,會導致類似天花的皮疹。猴痘的人際傳播和死亡率明顯低於天花。臨床上,這兩種病毒感染很難區分,因此常由於猴痘感染,導致對疑似天花感染的恐慌。
猴痘的疾病潛伏期通常是6到13天,但也長至5到21天。猴痘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症狀通常在14至21天內自行消失。狩獵/食用野生動物,在叢林接觸動物是已知的危險因素。
猴痘病毒有兩個分支:西非分支和剛果盆地(中非)分支。西非猴痘病毒感染的分支有時會導致某些個體的嚴重疾病,但疾病通常是自限性的。西非支系的病死率約為1%,而剛果盆地支系的病死率可能高達10%。兒童也有更高的風險,妊娠期猴痘可能導致併發症,先天性猴痘或死胎。
由於這種地方性疾病通常局限於西非和中非部分地區,旅行或以其他方式接觸的人很可能對這種感染幾乎沒有免疫力。因爲全世界40歲或50歲以下的人口不再受益於以前的天花疫苗接種方案提供的保護。
五.目前的結論
MPXV(猴痘)持續傳播,有證據表明通過密切接觸(包括在性網絡中)進行人際傳播。MPXV流行國家的暴發主要是由於人畜共患病的引入,隨後出現動物對人的傳播和有限的人對人傳播。在非地方病國家,人畜共患病暴發或輸入病例可能導致地方病新領域的理論可能性已得到強調。在英國目前的疫情爆發之後,歐洲幾個國家報告了病例,大多數報告稱新病例中GBMSM的比例過高,表明在這些性網絡中傳播。在MPXV流行的中非和西非,有關人際傳播的信息有限,但鑑於1970年代天花疫苗接種運動停止後全球人口的預期易感性,傳播到非流行地區是一個公認的風險。當前的爆發標誌著歐洲對MPXV流行病學的基本假設發生了變化,對監測和控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雖然目標應該仍然是消除疾病,但公共衛生的成功將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識別病例及其接觸者;讓社區參與病例發現和預防;並解決知識差距,包括性接觸在維持這次疫情中的作用,以及這是否可以通過皮膚對皮膚、呼吸道或性傳播來解釋。此外,由於與病例報告的性網絡中的接觸者追踪相關的挑戰,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和溝通將至關重要。如果無法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快速疫情控制,擴大常規檢測能力和考慮替代疫苗接種方法(包括暴露前疫苗接種和對感染風險較高的人群進行更廣泛的疫苗接種)至關重要。
流行疾病傳播的背後是全球化交流的無可避免的風險。瘟疫不分種族,沒有國界,沒有哪個群體可以豁免。歧視無助於戰勝瘟疫,只會傷害病人與公共衛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