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写出成长轨迹 · 第二天

[七日書] 我的成長軌跡.D 02 [轉心轉念]

YSC
·
·
IPFS
·
第二天 - 有沒有某一個面向的自己,是以前你不願意讓他人知道,但現在覺得無所謂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寫寫轉變發生的那個時刻或過程。

2011年夏,我從留學十年的日耳曼回到海島上,
告別了我學了二十餘年的藝術專業,可能的舞台,
從一個長年的藝術工作者,略帶狼狽的轉身成為白領上班族。


當時才走過 1/4 世紀的我,對「轉行」抱有一種理念理想的衝動,更由於我貪心的個性,常常端在手裡望著別人,總有著嫌不夠的各種不滿足;也或許就是這麼一股出生之犢不畏虎的衝動態度,讓我在面對排山倒海的挫折與不甘時竟然還能咬牙堅持著。

從藝術跨越到醫療產業的路上,對我來說唯一只有些許但不多的語言優勢,所以日耳曼同事們幾乎天天夜裡給我熬著補習,讓我彷彿重回學生時代,繼續體驗著大把的夜不能寐和食不下嚥,超常發揮著台灣小孩那彷彿是北京烤鴨式的念書功力。
就這樣子沒日沒夜看不到盡頭的磕磕碰碰,與那些看似永遠翻不了篇章的文獻與資料的陪伴下,我在半年內成功地讓自己把這個行當給大概摸了七七八八。

雖然怎麼都永遠學不完,但卻也是達到了個小小的里程碑。

印象深刻的是:
當時在每個陷入資料閱讀瓶頸又情緒上頭的夜裡,崩潰的瞬間往往是抹一把眼淚坐在地上靠著房間裡陪伴著我 1/4 世紀的 KAWAI 三角鋼琴,一邊咒罵著選擇轉行的自己;而隨著手機裡 WhatsApp 訊息聲傳來了日耳曼同事的解惑時,再次回到書桌前重新理清思路整理筆記的我,往往會因為瞬間的豁然開朗而暗自大大的開心著。

這樣子的情緒起伏讓我泰半的時間處在半癲狂的狀態,更多的時候更讓我覺得咒罵自己反而是種不值得,畢竟無論行在怎樣的柏油路或荊棘路,都是自己做的選擇。


只是也不只一次被問到:「就這樣放棄了藝術,難道不傷心嗎?」

... 這個問題啊...

就算我說傷心難受,害怕自己成為轉行逃兵,只能硬逼著自己適應另一種生活,強迫自己不碰觸琴鍵,強迫自己忘卻曾經想要成為的藝術家與取得的成就...

說服自己轉行是自己選的,這種苦也是自己該擔的,又怎麼能傳遞這種刨骨挖心呢?
而且既然選擇了,就只能勇往直前,才能不負自己成為真正的自己。


如今的我,在醫療產業也摸爬滾打的待了十餘年。
從當時的菜鳥幼獸到現在的亞成鳥,累積的經驗也不再需要我每晚孜孜不倦的挑燈夜戰,雖然有時還是會有讓人胃痛無比的情況發生,但遇到問題時也比較知道合適的處理方式。

只能說,時間給予的積累在另一個層面來說是物理性的疊加,更是心理層面的成長。

。因為轉行後的我想好好的生活,而不想將就著過日子。

最後,收錄一首我很喜歡的詩,翻譯也是我從網路上找到的。
(畢竟我的中文文筆沒有那麼的有意境啊!)

德國作家 Rainer Maria Rilke (里爾克) 的 < Vorgefühl / 預感 >

Ich bin wie eine Fahne von Fernen umgeben. 
我如孤旗至於空遠.
Ich ahne die Winde, die kommen, ich muss sie leben, 
在風必存之際我臨風起舞,
während die Dinge unten sich noch nicht rhren : 
萬物定嶺然不動 :
die Tueren schliessen noch sanft, und in den Kaminen ist Stille ; 
門扉輕掩, 爐亦無聲 ;
die Fenster zittern noch nicht, und der Staub ist noch schwer.
窗未震, 塵灰亦凝重.

Da weiss ich die Strüme schon und bin erregt wie das Meer. 
狂風已至, 我如躁動之海.
Und breite mich aus und falle in mich hinein 
我決然一身, 墜入
und werfe mich ab und bin ganz allein in dem großen Sturm. 
並獨自傲立於這巨風之中.


(此文章同步發表於個人其它平台)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YSC愛做夢的個性,想要尋找在這世界上最真實的單純; 卻在這個世界,體驗與接受最荒謬的現實。 人生已然走過三分之一,該要思量值得與價值,該要訂定善待自己的目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甲辰 中秋。[家庭旅行 D02]

。甲辰 中秋。[家庭旅行 D01]

[七日書] 我的成長軌跡.書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