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590《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07:其實,我幫誰都一樣會被另一方打!

鱷魚把拔
·
·
其實,我幫誰都一樣會被另一方打!

──────────原文──────────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及入,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夏,弒靈公。鄭人欲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堅,是爲襄公。

襄公立,將盡去繆氏。繆氏者,殺靈公、子公之族家也。去疾曰:「必去繆氏,我將去之。」乃止。皆以爲大夫。

襄公元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伐鄭。鄭背楚,與晉親。五年,楚復伐鄭,晉來救之。六年,子家卒,國人復逐其族,以其弒靈公也。

七年,鄭與晉盟鄢陵。八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門,鄭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邊邑,使君王懷怒以及獘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君王遷之江南,及以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王不忘厲、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絶其社稷,錫不毛之地,使復得改事君王,孤之願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聽。」莊王爲卻三十里而後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勞矣。今得國捨之,何如?」莊王曰:「所爲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晉聞楚之伐鄭,發兵救鄭。其來持兩端,故遲,比至河,楚兵已去。晉將率或欲渡,或欲還,卒渡河。莊王聞,還撃晉。鄭反助楚,大破晉軍於河上。十年,晉來伐鄭,以其反晉而親楚也。

──────────翻譯──────────

鄭靈公在位第一年春天,楚國進獻黿【音元,似鱉的爬蟲類】給鄭靈公。「子家【指鄭國公子歸生】」、「子公【指鄭國公子宋】」正要去朝見靈公,子公的食指顫動了一下,他就對子家說:「往日只要我的手指動,就表示一定能吃到珍異的食物。」


等到他們入朝後,見到靈公正在吃黿羹,子公就笑著說:「果然如此。」

鄭靈公詢問子公為何發笑,子公就詳細報告給靈公聽。鄭靈公召呼他們上前,唯獨不給子公羹吃,子公惱怒,就用手指在羹湯裡沾了一下,嘗了嘗就出去了。鄭靈公見狀惱怒,想要殺死子公。子公與子家商議先下手。夏季,他們殺死了鄭靈公。鄭國人想立靈公的弟弟「去疾」為國君,去疾推讓說:

「一定得讓賢能的人即位,而我『去疾』不賢德;一定要按照少長順序即位,那麼公子『堅』比我年長。」

公子「堅」是鄭靈公的弟弟,去疾的哥哥。於是就擁立「子堅」為國君,這就是「鄭襄公」。

鄭襄公即位後,將要全部清除「繆氏」。「繆氏」殺死了鄭靈公,是「子公」的家族。

去疾說:「一定要清除穆氏的話,我也要離開鄭國。」這才停止清除繆氏的行動。鄭襄公還任命繆氏的成員擔任大夫。

鄭襄公在位第一年,楚國惱怒鄭國接受宋國賄賂放走了「華元」,因此出兵討伐鄭國。鄭國背離楚國,與晉國親近。

鄭襄公在位第五年,楚國又來討伐鄭國,晉國前來救援。

鄭襄公在位第六年,「子家」去世,鄭國國都裡的人們又驅逐了「子家」的家族,這是因為他殺死了鄭靈公的緣故。

鄭襄公在位第七年,鄭國與晉國在「鄢陵」那裡結盟。

鄭襄公在位第八年,「楚莊王」因為鄭國與晉國結盟,所以前來討伐,圍攻鄭國國都三個月,鄭國獻出都城投降楚國。楚王從「皇門」進城,鄭襄公脫去上衣,露出胳膊,手牽著羊前來迎接楚王,說:

「我沒有在邊邑侍奉好您,讓君王您滿懷憤怒地來到我們國都,這是我的罪過。我怎麼敢不唯命是聽。您把我流放到『江南』,以及把鄭國賜給其他諸侯,我也聽從您的命令。如果君王您沒有忘記『周厲王』、『周宣王』、『鄭桓公』、『鄭武公』,可憐他們,不忍心斷絕他們的江山社稷,您就給我一塊不毛之地,使我能夠得到機會改侍奉您,這是我的願望,但不是我所敢企望的。只不過斗膽地說說心裡話而已,我一切聽從您的命令。」楚莊王因此將軍隊退卻三十里後駐紮下來。

楚國大臣們說:「我們從『郢都』來到這裡,士大夫們也已經長久地勞累了。如今得到國家而放棄它,為什麼呢?」

楚莊王說:「我們之所以發兵討伐,是討伐不服從的。如今鄭國已經降服,還有什麼要求的呢?」

楚軍終於撤去。晉國聽說楚國討伐鄭國,發兵前去救援鄭國。晉軍內部的意見不統一,猶豫不決,所以來遲了,等到晉軍來到黃河時,楚軍已經撤離。晉國將領有的想渡河追擊,有的想要撤回,最後終於渡過黃河。楚莊王聽說後,回軍進擊晉軍。鄭國反過來幫助楚軍,在黃河岸上大破晉軍。

鄭襄公在位第十年,晉國前來討伐鄭國,因為它反叛晉國而親近楚國。

─────────解說與心得─────────

結束了鄭繆公的時代後,接著進入到鄭靈公的時期。不過,鄭靈公在位的時間很短,只因為有個大臣的「食指大動」,認為自己將吃到美食,結果鄭靈公卻刻意不讓對方吃的情況下,鄭靈公為自己的「惡作劇」付出了生命。看來,當國君還是得有一定的度量才行,不能隨便跟大臣開玩笑才對。

另一方面,這位因「食指大動」而堅信自己一定會吃到美食的「子公」,雖然最終仍有用手指沾食了一下美食,但也跟國君鬧翻而犯下了弒君之罪。令人訝異的是,新上任的鄭襄公本想追究責任,但在其他人的堅持下,竟然放了「子公」及其族人一馬。不僅如此,還是繼續任命他們為大夫。

為何對方都犯下滔天大罪了,鄭國公族卻不滿追究呢?由此也可以感受出當時各國內部的共同問題,也就是「公族」與「卿族」的抗衡。所謂的「公族」是指國君的直系親戚,與之相對的則是「卿族」,也就是國君的旁支親戚。我想,當時鄭國內部應該也是卿族坐大,所以公族也只能忍氣吞聲,繼續與卿族合作了。直到「子家」去世後,鄭國內部才敢對他們動手。

然而,其實鄭國的最大問題並非內部的對抗,而是所處位置帶來的困境。由於鄭國位於楚國與晉國中間,所以這場晉楚爭霸,總讓鄭國很難下定決心幫助哪一方。因為無論幫助誰,對方都會藉機攻打鄭國,導致鄭國陷入裡外不是人的困境。

就血緣來看,鄭國與晉國算是「同姓」,所以鄭國似乎只能親近晉國。然而,此時正值霸主「楚莊王」崛起的時代,為了問鼎中原,他勢必會痛擊鄭國。最終,鄭國國都幾乎被攻陷,鄭襄公也只能藉由「肉袒牽羊」以祈求楚國給一條生路。

放下身段的鄭襄公最終得到了楚莊王的諒解,因此楚軍便開始撤軍。結果,由於古代的通訊不發達下,晉國的軍隊此時才慢吞吞地趕來救援鄭國。當晉國來到鄭國後,才知道楚軍已經撤退,換言之,晉國這場救援鄭國行動是徒勞無功的。如果軍隊開拔到現場,卻無仗可打、無功可立,這該如何安撫士兵呢?因此,晉軍竟然決定繼續追擊楚國,甚至還冒險渡過黃河。

當楚莊王聽說晉軍正在渡過黃河時,他可沒有像宋襄公那樣善良,而是回軍痛擊還沒準備好的晉軍。這時,鄭國該幫誰呢?一邊是剛剛放自己一馬,但被稱為蠻夷的楚軍,一邊是根本沒救援到鄭國,但卻是同姓的晉軍。最終,鄭國竟然選擇幫忙楚軍下,晉軍慘敗。

鄭國的這個決定,也引來了兩年後晉國的興師問罪。但嚴格來說,鄭國真的幫誰都不對,如果當年他幫忙晉國痛擊楚國,一樣會惹來楚軍的復仇的。夾在兩大強權中間的鄭國,實在很難從夾縫中找到生存之道。

那麼,鄭國該如何因應這個地理位置帶來的困境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