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而怀旧的火车站
丹尼丁火车站是苏格兰风格建筑的代表,这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宏大建筑总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让人过目难忘。我们从第一教堂出来,便沿着斯图尔特大街(Stuart St)步行过去,很快就见到这个著名的火车站大楼立在远处的街口对面。
我一路边走边看,又一边调动着我的想象力。突然,我觉得,设计师当时应该也是采用了艺术象形的手法设计这座大楼。远远望去,整个车站大楼就像一个巨大的蒸汽火车头。车站正门以及其上的塔楼就是驾驶室,右侧高耸的钟塔就是大烟囱,而横贯大楼下部的带有古罗马式半圆拱券的柱廊,就是那一长串火车车轮,整个火车头正轰隆隆地向南方驶去。当然,有关的各部分都经过了艺术化地夸张变形,尤其是高达37米的钟塔,完全可以想象为黑色的烟囱上有白色的云烟、蓝色的天空,新西兰国旗飘扬在上方。
似乎没见到有人评论过火车站采用了象形设计,难道我会是第一个发现者?已经一百多年了,那位费尽心思的设计师该感到多么遗憾呀!每一份资料介绍都认为车站像是一个姜饼屋。所谓姜饼屋是圣诞节时放在圣诞树下的迷你小屋,它通常是用焗好的一块块姜饼堆砌组合,用糖霜粘合起来,再加一些糖果作为装饰。我想,之所以会有许多这样的评论,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只是近距离地观赏这座大楼吧。
走到车站前的安扎克广场上,站在大楼前,可以看清,这座建筑主要是采用黑色的玄武岩建造,再以白色的奥马鲁石灰岩作为边饰,又用红色的瓦覆盖屋顶,每个塔楼顶上还有天蓝色的穹顶。整座建筑黑白对比分明,红蓝色彩鲜艳。黑色是钢铁坚实,白色如云烟缭绕,红色似斜阳映照,蓝色与天空融合,使其呈现一种奇特的卡通化效果,显得格外精致,华丽而有趣。
再近前细看,墙体都是用大小不一的各种长方形的玄武岩石料砌筑叠加,再白灰勾边;而白色的石灰石更是各种不同的形状,不论圆弧、方形还是梯形、三角或其他不规则形状,都很巧妙地龛贴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的叠加拼接,多种纹理交织汇聚,令人为其做工的精巧叫绝,也怪不得人们会用姜饼屋来形容了,这里确实像是一个有童话故事的地方。
据资料介绍,实际上,丹尼丁早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通火车有车站了,但并不在现在的位置上。1861年在中奥塔哥发现金矿之后,繁荣的经济造就了丹尼丁的辉煌,繁忙的火车运输使得扩大铁路站场成为必须。1903年开始在现在的位置建设新火车站,车站建筑由设计师乔治·特鲁普(George Troup)设计,1906年建成开始启用。据称,乔治·特鲁普采用了佛兰德文艺复兴(Flemish Renaissance)的风格来设计火车站,并因设计的成功获得了“姜饼乔治”的美誉绰号。
我们信步走入车站大厅,虽然心中已有预期,但内里的华丽精致还是让我略感意外。大厅分为上下两层,中空通透的设计使人感觉空间旷大,高高的天花板上装潢雕饰浮凸,图案古朴典雅;而地面则是用75万块精美的马赛克镶嵌,构成火车头的图案和一组组新西兰铁路的标识。四周墙的上部装饰着带有精美浮雕的瓷砖,楼梯栏杆也带有精致漂亮的装饰。二楼是个长方形的观赏长廊,四周的门窗都镶嵌着有火车或狮子图案的彩绘玻璃。整个大厅在暖色灯光的烘托下,显得富丽堂皇,有如梦幻中的殿堂。
可惜这里再也见不到匆忙赶车的人流,此刻,只有三两个游人在悠然拍照。随着金矿的枯竭,淘金热潮退去,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曾经日发车百趟的新西兰最繁忙的车站,最后变得门可罗雀。1994年由市议会斥资购入,翻新外观,用于多种其他用途,但还保留了一趟开往泰伊里峡谷(Taieri Gorge)的怀旧观光路线。
走出大厅进入站台,四周一片寂静。一列火车停靠在站台的铁路线上,仅有六节黄色的车厢,都是经过翻新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式木制车厢。站台地面上竖立的一小块广告牌推销着这条旅行路线:“泰伊里峡谷火车旅游——世界上最棒的火车旅行之一”。据说,这条来回四个小时的路线,沿途经过雄伟壮观、怪石嶙峋的山峰峡谷,有曲折的道路、高悬的桥梁、暗黑的隧道、蜿蜒的溪谷、荒凉的山野,还可以欣赏到牛羊成群的牧场、旧时的老宅和淘金时代的小镇,如同进入了一个时光的隧道,载着游客缓缓回到旧日时光。
怀旧情结,人人都有,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它能引发出各种情感来。不过,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对于西方人和中国人可能并不会产生相同的感叹。而旧式火车,对于我来说,可能引发的只是知青年代作为修建襄渝铁路的学兵远赴蛮荒时的伤感,或是春运时期汹涌人潮中的焦躁和无奈。因此,我对乘火车游览这条线路兴趣不大,还是留给那些南岛淘金人和冒险家的后代们,一起去感触原生态的山野景致和他们先辈曾经有过的艰辛又美好的时光吧!
《新西兰游记:随笔天涯之外》31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