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旅行】上篇
人們探索太空迄今已經歷半世紀以上,載人飛行器最高速達到11km/s,而無人的太陽探測器可達200km/s,若論飛行最遠則屬旅行者號,目前已離地球140億公里,飛行時間超過40年,目前速度約17km/s。
能否星際旅行還得看動能,除了化學燃料之外,目前科學研究還包括太陽風、電離子、核裂變、核聚變等,科幻想像則包括反物質、人工黑洞、奇異物質等,此外,透過路徑加速如引力彈弓,科幻則透過蟲洞直接穿越。
畢竟星際旅行不同探索太陽系,能源供應必須滿足高效能、夠安全、可永續、易補充等特性,化學燃料體積龐大效能低微,明顯不能勝任;太陽風帆可供持續加速,但加速緩而面積大,只可為輔且須因地制宜。
離子引擎依賴電能持續加速,效能高但加速緩,也只能為輔;核裂變引擎有安全顧慮,其效能也不如核聚變;核聚變是安全而乾淨的理想能源,其原料氘可從海水中提取,氫含0.016%的氘,在月球或水星也能開採到大量的氦-3。
反物質、人工黑洞、奇異物質這就不必談了,不但沒有可行技術更沒有充足的材料;然而,即便沒有奇異物質,曲速引擎還是有些可行性,就是製造重力場扭曲時空,靠時空的拉伸而達到乘風破浪的效果,但也要有充足的能量供應才行。
除了曲速引擎,還有光罩穿越一途,透過高速微波高強度放電,建立如光罩泡沫般的隔離場,從現實宇宙時空中剝離,重新定義時空座標後,瞬移至另一時空,同樣也需要龐大電能與精確的時空參考系。
有些科幻的確有些可行性,但想得到看得到卻未必做得到,就像是陡峭山路蜿蜒而下,直接跳崖有可行性,卻不能保證安全著陸;目前地球文明連太陽系都沒整明白,甭說星際參考系,就是時空場域的隔離原理也沒弄清楚,貿然從事必遭大劫。
即便是虛擬世界,也是透過程式設計的創造,生在其中如何更改既定的規則?除了必須能看懂程式碼外,還得有工具與電腦系統溝通才行,擁有主觀意識者即為玩家角色,若主觀意識能引導宇宙意識運行,則有如遊戲中的角色能夠操控系統。
地球生態還得數千萬年,才能演化至天人階段,天人階段的文明可以靠意識進行交流,而引導宇宙意識遠比意識交流困難,此外,對宇宙運行模式非常了解,才能確保宇宙萬全,至少不會因程式錯誤而當機,當機而不能重啟就真下地獄了。
除了引擎動能之外,載人航天更關鍵的是後勤補給,必須有足夠的生活物資,這關乎航天器的噸位設計;類比思維,該用什麼工具橫渡大西洋?救身圈、竹筏、獨木舟、帆船、蒸汽船、大型輪船、大型軍艦、核子動力航母...
對星際航行來說,阿波羅飛船就好比救生圈,即便科幻電影的巨型飛船,也都只如竹筏獨木舟,在茫茫星際中的生存機率可謂極其渺茫;星際航行至少得有行星的體型規模,飛行器至少得做得像月球這麼大,才如大洋中的小帆船等級。
體型巨大是星際航行的必要條件,因為,當速度小於時空信,星際會是漫長的旅程,沒有足夠的生存資源根本沒轍,當速度大於時空信,星際旅行將會跨越大量時間,一趟下來,地球文明或已消逝,那麼星際旅行還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