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drianA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登山記——富士山(二)

AdrianAu
·
·

「我幻化成了富士山」——太宰治,〈富嶽百景〉

每次出海時,長輩總會提醒我:「欺山莫欺水」。這一句諺語是古代人留下來的智慧,大概水是深不見底,山是眼能看見。但我發現登富士山的過程中,其實山也不可欺。

從五合目到六合目的路程,是整條路最容易的路段。雖然地面都是沙泥,但斜度並不大,行得比較輕鬆,不經不覺地步行到六合目。襯休息時間,立即拿金剛杖去燒印,並吃一點東西。整個上山時間,領隊並沒有安排午飯時間。所以只能在路途中,吃energy bar填肚。幸好早上吃了一碗滿白飯,至少有點碳水化合物。

由五合目到六合目這段路已是登山路中最易行的一段

從六合目到九合目(即留宿小屋)的路段,則不再是像五合目到六合目的那麼容易。富士山是經由好幾次噴發玄武岩[註1]質熔岩而成。最近一次噴發是1707年[註2],當時日本年號為寶永,故此有一座小火山叫寶永山,雖然山頂並沒在噴發,但周邊的小山仍活躍,所以富士山被視為活火山。

正因如此,由岩石鋪砌的山路,經過年月的洗禮,岩石漸漸變成細石,再化為碎石,令整條路變得難行。我們沿著所規劃的路線,緩慢前進。每位團友都想盡快,無奈岩石之大,要靠著行山杖支撐往上;每行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因為並不知那石,是否穩固,所以要留意團友走過的路徑,再分析自己能否應付,是一步到位,或是分開兩步,還是行旁邊的碎石路,雖如蛇形前行,但不需要給於膝蓋壓力。我靠著手中的金剛杖,慢慢往前行。每一步都要穩穩地腳步實地,才敢邁開另一步。這樣的登山,實在沒餘暇讓人欣賞山上的境色。

已經是大岩石路,前路是白茫茫

何況,山上天氣變化之大,變化之快,是無法預備。上山期間不斷有雲霧吹至,只看到一片白茫茫,回頭看曾走過的路,已無痕跡,只剩眼前一級一級,無盡的登山路。那種情景,就如被尊稱為日本登山之父小島烏水所描述的情況:

⋯⋯有時還會不知在哪生成的大霧沿著斜面,像是煙一樣朝天空飛舞,但到了五合目時卻又是晴朗無雲,像是自眼前拭去了煙霧一樣⋯⋯[註3]

記得在路途中,在廣闊的山坡上休息之際,突然下雨,所有團友要立即穿防水外套,為背囊穿上防水套,然後繼續向前。但雨只下了10多分鐘就停了,大家又將防水外套收回背囊。怎知在路上又遇到下雨,還聽到雷聲,彷彿在旁邊很近,大家又狼狽地穿上防水外套/雨衣。領隊要我們一個一個緊接地向前行,不能落單。我不知背後原因是什麼,但這一刻,只能相信領隊,因為四野無可避之處。繼續登山,是唯一的選項。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風雲變色」是怎樣一回事。

幸好落雨時間並不長,雨灑過10多分鐘後,雨雲像被撥走,藍天再次展現在眼前,但只是一剎那,雲霧不久再次包圍我們,但至少可以脫下雨衣,將它收回。而這次旅程,幸好只是遇到雨水兩遍,之後沒再相遇。

所有團員剛經歷下雨及雷暴,不久又看到藍天

整條路線都有標記,不論是標示小屋的距離,或者白色油漆的箭嘴,指示上山、落山路徑。為顧及登山者安全,有些石階會有木條作輔助。路的兩旁亦有白繩圍著,如果不夠力氣,可以抓著繩索爬。然而,我仍覺得登山甚艱辛。特別每當看到牌子寫距離小屋還有200米,當刻雖感覺良好,但一想仍要花20多分鐘才到,結果只能默默地跟自己說,繼續努力行。

前面有一個牌子告訴行山還有200米,其實還有很長的山路才到。
有繩子及標記告訴登山者正確的登山路

正因為行得辛苦,每當看到領隊沒拿什麼行山杖,甚至雙手繞著,輕鬆地登山,就感到太驚人。實情是,羽田領隊已行這條登山線超過400次,所以他能準確地給予指示。他亦很照顧一些團友,比如有些團友能力不足,他會要求團友跟在他後面,以一對一方式照顧/教導如何有效率登山,如何呼吸,步伐如何加快等。雖然我沒有機會跟在他後面學習,但遠看他的教導亦有裨益。

經過5小時多的行程,總算來到九合目的小屋萬雪年山莊,海拔3460米。到達時間是5時44分。

終於來到九合目了。旁邊的木牌寫著還有一公里才到頂,但所需時間是70分鐘⋯⋯

這晚我們在小屋休息。第二天早上2時半,再次出發攻頂。

(待續)

~~~~~~~~~~~

[註1]玄武岩(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

[註2]富士山(維基百科)——
zh.m.wikipedia.org/z...富士山

[註3]小島烏水,〈雪中登富士山記〉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