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與不該
世代間的隔閡自始至終都存在於人類歷史中,其中一種體現在前輩對後輩的嘲弄,這些早一點出生的「老鳥」看著「菜鳥」在跌倒、打滾時,無法從自己的角度諒解,言談間所透露出的不齒,就像是在譴責菜鳥的一無是處。
- 「我覺得啊,事情根本『不應該』這樣做!這樣根本沒有效率、沒有遠見、沒有責任感、沒有方向性、沒有_______(歡迎自行填空),這些人太愚蠢了,根本就不會做事嘛!」
在捷運上發呆到一半,神智突然被說話聲拉回,雖然不是巔峰時間,但講話好歹也尊重一下附近的乘客吧……(不管是誰,決定送他一記大白眼,我翻!)
- 「吼~我每天那麼忙,要四處跟別人開會討論,還需要去管他們做到哪裡嗎?這些人應該要有一點自覺吧!不是T大畢業的嗎?怎麼能力這麼爛,一點邏輯都沒有……」
這人是不是仗著周圍沒有人認識他,所以肆無忌憚地批評別人,而且畢業和處理經驗的累積是兩回事,他是不是對能力的養成有什麼誤解。
哦?那你覺得「應該」怎麼做才好?
- 「我覺得至少應該blablabla(以下省略800字),要達到這樣的標準不難吧?」(帶著嫌棄的口吻與眼神)
你有要一起下去做嗎?或許有人帶領,會做得更好。
- 「我已經找過他們開很多次會,提供了重要的想法!而且我還要出去應付那些長官,很忙!要怎麼實現,是助理的事情,那是他們應該對工作負起的責任。」
原來是負責出一張嘴(?)的部分,果然,這烏魚子般的雙唇存在感極強,連身為陌生人的我,一時半刻也無法忽視。
那你最近在忙什麼?
- 「我常常跑去跟長官開會啊,只有我最清楚對方要什麼,啊他們都不懂啦!」
喔……原來是個開會咖,利用開會顯示自己很有貢獻的說說哥,從他那宛如散彈槍般彈射出的口水,就知道這人功力不同凡響,平時都有在訓練。
- 「我們這裡薪水比基本薪資高很多了,如果他們完成不了,那一定是他們能力不足,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溫室裡的草莓,一點點困難都沒辦法突破,哪像我們當年blablabla (以下省略2000字)。現在資源這麼多,他們應該要更積極進取。」
這略帶刻薄的面容、慷慨激昂的態度,加上從襯衫釦子縫微微滲出的……大腹肉? 看著前方座位這位講話講到口吐白沫的仁兄,真想替他的下屬掬一把同情淚。
三、四萬的薪水在臺北生活,租金應該就佔了1/3,遇到這種自認為「日理萬機」的主管,一天到晚覺得下屬能力差,想必工作氣氛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更何況生活中還需要考慮柴米油鹽、家庭關係、存款累積、下一步人生進程……
每個人的特長都不一樣,說說哥或許有他的經驗累積,能夠在工作上更順風順水。
但年輕人真的又爛又草莓嗎?
抑或只是把人放在錯的位子? 執行人手不足?? 主管下錯指示??? 有太多太多的可能性,被一句「能力不足」徹底覆蓋,實在過於決斷,也過於懶惰。
只有自己最了解,成長時所經歷過的迷惘和傷痛,反覆摔跤多次後,漸漸地,人也會進步,然後淡忘過往的細節,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衝突再一次發生。
成長過程中,新手期最為痛苦,第一次走路、學寫字、開車、見客戶…… 一次成功多屬十分幸運,更多時候做得不好,是必然。
經過磨練後,個人認為「應該」與「不該」的界定便會越來越明確,然而,我們都忽略了,每個人都不同,你的「應該」或許是我的「不該」。
只要有人類在的一天,跨世代溝通就會是持續存在的課題,許多人不期望能被完全理解,但希望能夠受到更多傾聽、引導與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