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 𝙵𝚕𝚘𝚠: 𝚃𝚑𝚎 𝙿𝚜𝚢𝚌𝚑𝚘𝚕𝚘𝚐𝚢 𝚘𝚏 𝙾𝚙𝚝𝚒𝚖𝚊𝚕 𝙴𝚡𝚙𝚎𝚛𝚒𝚎𝚗𝚌𝚎 𝙱𝚢 𝙼𝚒𝚑𝚊𝚕𝚢 𝙲𝚜𝚒𝚔𝚜𝚣𝚎𝚗𝚝𝚖𝚒𝚑𝚊𝚕𝚢𝚒
《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 𝙵𝚕𝚘𝚠: 𝚃𝚑𝚎 𝙿𝚜𝚢𝚌𝚑𝚘𝚕𝚘𝚐𝚢 𝚘𝚏 𝙾𝚙𝚝𝚒𝚖𝚊𝚕 𝙴𝚡𝚙𝚎𝚛𝚒𝚎𝚗𝚌𝚎 𝙱𝚢 𝙼𝚒𝚑𝚊𝚕𝚢 𝙲𝚜𝚒𝚔𝚜𝚣𝚎𝚗𝚝𝚖𝚒𝚑𝚊𝚕𝚢𝚒
重讀以前讀到一半的書,《心流》是其中一本。
當時讀到一半放下,主要是認為已經獲得書中的重要訊息,後面的部分是如何在生活中各方面實踐。今日再看,並且又開始閱讀另一本相關主題的《深度工作》。
寫下一些閱讀筆記。
心流可被理解為完全沉浸、聚精會神投入於某種活動之中,過程自發而樂在其中的一種狀態。那項活動必須有其挑戰性而程度與人的能力匹配,過程能發揮到他最大的能力,這樣的話單單投入在活動之中人就可以感到莫大的喜悅,不須有任何外在的獎賞。作者認為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感到對生命有掌控及參與感,也就最接近我們對「幸福」的想像。
幸福總是難求,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盡,一旦一個欲望被滿足,又會生起更多的欲望,人要動用一生的時間與其欲念作無數的鬥爭。心流可以讓人體驗此時此刻,擺脫成為欲望的奴隸,是生命中最佳的體驗。
快樂則不是那麼的重要或有價值,只是讓人類為了保命生存下去作出努力的生理設計。譬如進食的快樂是為了身體得到營養,性愛之樂是為了生殖下一代。作者建議我們應盡量控制自己的意識,因為我們如何感知和理解一件事比起外在的條件或事件本身更影響我們的情緒,從而提升生活質素。心流也就是其中一種工具幫助我們去控制意識。
作者在其後的章節闡述如何在困頓和人際關係之中活用心流,讓人類能建立心靈的的秩序,達到內心的和諧,更重要是找到生命的意義。
《深度工作》暫時看了三分一,我認為是《心流》的延伸閱讀,集中講述從神經學、心理學以及哲學角度分析工作中進入心流的眾多好處,然而當今科技社會卻反道而行的愈趨浮淺,人們工作上耗用大量時間從事各種瑣碎的事情,忙錄與個人工作能力掛勾。而生活也因科技介入而不斷處於被打斷的狀態,深度工作所能產出的重大價值則因難以量度而被漠視。隨後篇章與心流雷同,也是各種實踐的方法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然後多嘗試。
《深度工作》一書讓我對自己辭退工作的決定有更多的理解。內省的性格讓我習慣將工作表現差等同為工作能力差,卻忽略自己在工作中持續已久感受到的虛空與不妥。當時的工作就是從上班到下班為止都持續處於被打斷的狀態,心靈沒有一刻安寧。所做之事,也未見為真正產生重要價值的事情,只是落得一片白忙忙混沌與痛苦。不過也因此對自己擅長的領域及工作方向有了新的思考,這也是那份工作帶給我其中一樣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