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何補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小說閱讀】《珥瑪的351本書》-閱讀雞肋的曖昧

何補齋
·
·
本篇小文,關於自我及小說,卻不一定關於這本小說。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段時間參加了不少出版社試讀活動,領了些免費的書,寫了一些心得感想發表在網路上。這就是業配文,只是業配所得只有一本二、三百元的書。

這種文章多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日若要改寫,當年讀過的內容早已不復記憶,又該如何唬爛起呢?想來甚是兩難。

《珥瑪的351本書》是皇冠出版社當年(2010)提供的試讀新作,現在已經絕版。我當時文章所記內容大略如下:

珥瑪是一個極有魅力的女性手工製書家,有一天她不告而別,沒有人知道她去了那裡。她留下351本書給她從年輕時起就藕斷絲連的情人菲利普。
菲利普則是一個「雨人」型的數學奇才,他對人世間所有一切,包括感情在內,都用數學方程式來理解。
菲利普收到珥瑪留下的351本書,開始按照他自己的方式閱讀,這些書裡面有些是世界名著,如賽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波赫士的《虛構集》、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三島由紀夫的《午後的曳航》等;也有珥瑪自己的作品,如她以菲利普為主角所寫的《彼得.納弗拉提的理論》。
菲利普在閱讀中不斷閃現自己過去人生的浮光掠影,並進一步發現過去從未知悉的家族祕密。他每向前走一步,每退後想一下,都發現珥瑪在他的生命之中無所不在的痕跡。珥瑪和他兩位前妻,他的繼子、繼女都有一腿,他們全部瞞著他,他們全部都想念珥瑪,卻又不嫉妒,甚且容忍、放縱他和珥瑪的關係.....

而且我還寫到:「....所以,作者在過程中需要每隔三到五頁就加料一場必達高潮的性愛,吸引讀者一直讀下去嗎?(這讓此書有點兒童不宜)」

今日,關於此書的細節,或者性愛橋段是如何精采,我已經沒有任何印象。但當年交稿時,我說我對此書是「極為曖昧的閱讀經驗」。

我那時到底在曖昧個什麼東西呢?

多年之後,小說內容已經忘了,但暖昧之思,似乎仍有可說者。

依照我的回憶,這並不是一本太成功的小說。寫的很囉嗦,而且主題不明。有些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特別難讀,需要研讀再三,翻來覆去的咀嚼,才能窺見其廟堂之美、百官之富。本書雖然也不甚好讀,但卻不是經典,作者亂掉書袋的結果,蕪雜滿目而不見精神。

這是個愛情故事嗎?是追尋自我的故事嗎?是家庭衝突的小說嗎?好像是但其實都不是。

雖然我忘了內容,但記得讀後的感覺。這是一本作者「炫耀自己讀過很多書」的小說。

本書的讀者(就是我)在隱隱約約之中,會覺得作者還蠻厲害的。一下引用這句話,一下衍伸那段文字。讀者會不時懷疑,作者的這一句、那一句是否別有深意?自己之所以讀不懂作者在寫些什麼,會不會是因為自己沒有通讀過《堂吉訶德》、《虛構集》、《獵人日記》、《午後的曳航》、《生命中不能承受輕》這些書的緣故呢?

說到底,我也是一位嗜讀者,讀到半百之年,寓目之書可以滿牆。年輕的時候,多少也作一些文學大夢。為賦新詞強說愁,人不輕狂枉少年,總覺得自己終有一天能夠下筆如神,進入文學的殿堂。

而在我們那個年代,若說起大文學家,那一定得是個小說家,還要是長篇小說家,只寫短篇小說的要打點折扣。至於不會寫小說,只能寫寫新詩、散文、雜文的,根本算不上是正經的文學家。

所以,年輕的我也想寫小說,而且我覺得我讀了很書,還讀了很多談讀書的書,可謂書書相連到天邊。走了這樣長路的我,應該也可以寫出一本好的小說吧!至少,可以寫一本跟書有關的,還不錯的小說吧?

事實證明:不可能!!!

在某一位日本編緝或出版人寫的書裡,曾經讀到一段話,原書原話都不記得,但意思大致是說:真正的具有文學性的小說家,要有一種「我不把他寫出來,我就會死」的生命狀態。如果沒有這種內在的壓迫感,是不可能寫出什麼文學小說的。所以這位日本人最後變成一個編緝,致力於出版他所認識的「不寫會死」的小說。

如果只是為了炫示學問,那應當要去寫科普或雜文,若硬要寫出文學小說,大抵就是垃圾。

當年,我花了很大的耐心把這本 《珥瑪的351本書》讀完。其實在我心裡,知道我在讀的是假裝成精品的垃圾。但我還是一字一句的讀,幫作者找了很多理由,想說他有什麼微言大義。

回首前塵,我知道這一段閱讀經歷,是我不願意認清事實、不願意否定自我的過程。我對作者投射了自我的同情,因為我心裡清楚,如果有一天我要寫一本有關書的小說,我也不可能做的更好。或許在那個時刻,我看到了我可能性的盡頭,因為不死心,所以想再看清楚一點。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是為曖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