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實體建設的時候到了,顛覆貨運產業的新創 — Flexport
Beyond the Meme: Ever Given, Supply Chains, and the Physical World
這篇文章是在 a16z 新成立的內容網站 future 看到的,作者 Ryan Peterson 是貨運新創 Flexport 的創辦人兼 CEO,呼籲大家重視實體世界的建設發展。Beyond the Meme: Ever Given, Supply Chains, and the Physical World — Future (a16z.com)
今年三月,全世界目睹了長榮 Ever Given 號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一個星期。許多人或用用喜劇在觀看整起荒謬事件,但這個廣為轉發的網路迷因,事實上卻造成時間和成本上的浪費,30% 的全球貨櫃航運受到影響,增加 0.4% 的貿易成本。
雖然蘇伊士運河在事發後提出為期兩年的拓寬計畫,但 Ryan Peterson 認為這只是全球性問題的一個徵兆,在網路和軟體爆發性成長的同時,物理世界的基礎建設卻嚴重落後。隨著全球貿易需求持續成長,過時的航道無法容納更多巨型船隻通過,運輸設施也將越來越無法負荷。這些問題必須透過「標準化」才能解決。
Peterson 以貨櫃的發展歷程作為論證:貨櫃其實是近六十年來才出現的發明,在過去,貨物必須要由碼頭工人進行裝卸,將貨物由卡車上搬下再放上船,整個過程耗時又耗力。直到 1950 年代,卡車貨運商人 Malcolm McLean 看著卡車裝卸才進而產生貨櫃的概念,最終在 1956 年成立了貨櫃航運公司。
搭上二戰後的經濟復甦的勢頭,貨櫃運輸網路迅速發展,並增進了全球化的進展,因為貨櫃不僅串連起卡車、鐵路和貨船等多種貨物運輸方式,更連接起各地的運輸基礎設施。此外,貨櫃統一的規格尺寸也相當重要,標準化的貨櫃尺寸進而讓全球各地包括起重機等各式搬運貨櫃的設施都擁有相同的規格。就像是 HTTP 標準促進資訊在網路的快速流動以及裝置間的連結,貨櫃的標準尺寸讓貨物能在全球快速流通。
然而,即使貨櫃的發明讓貨物暢通無阻,但背後流通的資訊卻受到阻礙。一趟貨運需要經歷海運、空運、報關、目的地清關,再透過地區的鐵路和卡車分發到最終的倉庫,整趟流程可能需要轉手 20 間公司。這些資訊非常不透明也缺乏系統統整,導致消息四散在供應商、托運行、港口和買家之間。
舉例而言,今天有一批物預計在週二抵達長灘,碼頭編號是多少?取貨時間是什麼時後?如果延遲的話多久需要繳納罰金?罰金又是多少?這一連串問題必須由物流經理透過多重的網站、電子郵件甚至電話才能逐一確認。
因此,收貨跟發貨雙方會請貨運代理公司進行各環節的資訊串連,以及手續代辦、費用代墊等服務。貨運代理是一個相當破碎的產業,全球排名第一的貨運代理業者市占不到 3%,產業多數由區域貨運代理公司組成,這更造成資訊的高度不對稱,影響貨物發送的效率和成本。Peterson 甚至認為這些資訊的流通阻礙更加劇了國際貿易的壁壘和關稅稅率,影響全球貿易的增長。
因此,Flexport 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此產業問題。Flexport 提供 end-to-end 的全程貨運代理服務,其串連了收發貨人、航運公司、碼頭和海關的資訊流,並用地圖和多維度圖表等方式提供資料的可視性,讓客戶在單一平台就能完成從跟工廠下單到最終的運輸費用的各個流程。儀表板也讓客戶能即時追蹤各環節的進展和每批貨物的運輸費用。可視化之後,Flexport 進而能根據掌握的資料節點,更精準預測貨櫃數、運輸費用和規劃貨運路線。
對產業帶來的巨大顛覆也讓 Flexport 在 2013 年創立以來募了一輪又一輪的資金,包括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三輪投了近 1 億美金,中國物流巨頭順丰也投了 1 億,軟銀更直接在 2019 年砸了 10 億美金。Flexport 近年來也往垂直領域發展,包括擁有自己的貨機,更推出融資貸款服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