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逼迫和审判(徒12)

木头树
·
·
IPFS

阅读经文:

马太福音 24:9那时人要把你们送去受苦,也要杀害你们,你们要因我的名被万民恨恶。

弗6:14-15因此,你们要站稳,用真理当带子束腰,披上公义的胸甲,把和平的福音预备好了,当作鞋子,穿在脚上,

证道经文:徒12

我主耶稣基督所爱的弟兄姊妹:

在圣约子民的历史中,一直有着两股势力彼此争战。从旧约中埃及法老残杀以色列婴孩,到神击杀埃及人长子也包括水淹法老,从新约耶稣降世时,希律王大肆残杀希伯来婴孩,以至于约瑟和马利亚夫妇带着耶稣逃往埃及,到基督钉死在十字架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宣告在这场蛇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的争战中,女人的后裔大获全胜。

可以说,每一次争战,神从来就没有缺席过。在使徒行传中,尽管仇敌害死了司提反,但基督亲自反转了仇敌的急先锋扫罗。在本章,尽管雅各去世,但天使神奇地营救了彼得,并且对希律王进行了审判,让他在最骄傲、最膨胀的时刻,在他偷取神荣耀的时刻,终止了生命。这就是神公义的彰显。正如祂不让祂的儿女在温室长大,而是让他们经历风雨,祂也不让祂的儿女一直在风雨中惧怕,而是让乌云散去,让阳光再次普照,因为这对教会的成长有益。我们今天的证道主题就是:耶路撒冷的逼迫和审判。分为三个部分:一、黑云压顶。二、光芒四射。三、神施审判。

 

一、黑云压顶(1-6)

我们看到,自从五旬节以来,不对,自从耶稣基督出来传道以来,祂就代表教会遭到了内外两股势力的围攻,也就是犹太人和罗马人的逼迫,最终耶稣的死,就跟这两个势力的结合有关,两大势力的结合,让邪恶势力的黑暗达到顶峰。

之前,司提反直接被犹太人陷害,被他们用石头砸死。这导致门徒纷纷逃离耶路撒冷,向撒玛利亚、犹太全地,甚至约帕、安提阿、该撒利亚等外族人聚集之地流亡,把基督的见证带到了更多地方,所以,那时在撒玛利亚、犹大全地,吕大、约帕、该撒利亚、安提阿等等,都有教会建立起来。

然而,在耶路撒冷的教会却再次遭到新一轮的清洗,这次逼迫来自希律王,他为了博得犹太人的欢心,就复刻了当年彼拉多对耶稣的手法。

徒12:1-5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的几个人,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他见这事博得了犹太人的欢心,就在除酵节期间,再次捉拿彼得。捉到了,就把他关在监里,交给四班士兵看守,每班四个人,打算过了逾越节,把他提出来交给民众。彼得就这样被拘留在监里;但教会却为他迫切地祈求神。

在这样的时刻,神尤其喜悦祂的子民向祂祷告,这正是祂要使用的工具。我们如果有人被拘留,我们愿不愿为神所用,为此切切祷告?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胆量吗?去年以来,常常听到身边有人被拘留或判刑。我们搬了几次家,下一次说不定说来就来。春节以来,我们也遇到一些骚扰,这让我们不得不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商议对策,甚至影响到年度计划的施行。面对可能越来越逼仄的环境,正如马太福音 24:9那时人要把你们送去受苦,也要杀害你们,你们要因我的名被万民恨恶。这是基督对门徒的叮嘱,也是对我们的提醒。所以我们理应视为平常,竭力保持队形不被冲乱,实在不行也要坚持分组敬拜,平时多多操练祷告。

这个希律王,就是希律亚基帕一世,他生于公元前十年,是大希律王的孙子,父亲和大伯因背叛爷爷被爷爷处死。早期他旅居罗马城,罗马皇帝革老丢是他的同学及好友。革老丢登基后,就把加波里、比里亚、加利利、撒马利亚与犹太地都纳入自己哥们的管辖范围,让他从41年开始,在巴勒斯坦为王。所以虽然他在罗马受教育,但是竭力遵守律法和一切犹太仪文,尽心培养犹太人的优美特质,因此很受民众拥戴。虽然犹太人不喜欢他爷爷,因为他爷爷是以东人后裔,但他的母亲是伟大的马加比英雄的后裔,所以他也沾了这个光。他为了更受正统犹太人的爱戴,就攻击基督的教会和它的领袖。这个从小就失去父亲而寄人篱下的男人,非常没有安全感。他拥有了民众的拥戴,但有了还想再有。

希律王杀了雅各。雅各也是十二使徒之一,他的弟弟叫约翰——就是写下《约翰福音》和《启示录》的约翰。他和弟弟约翰几乎是同时与彼得和安德烈二兄弟蒙召的(太4:18-22)。这二兄弟又因性子急被称为“雷子”(可3:17)。在十二使徒中他首先殉道,也是新约中唯一一位殉道的使徒。耶稣曾对他预言过这件事情(太20:20-23)。所以,雅各预表了跟随基督的人都要喝基督喝过的苦杯。彼得和约翰早在五旬节后不久就坐监了,执事司提反更是被石头砸死。再后来,使徒中除了约翰,包括彼得和保罗都纷纷殉道。因为背起基督曾经背过的十字架,本是门徒的本分。在主耶稣的三大门徒中(太17:1),圣经记录了彼得的工作、约翰的著作和雅各的殉道,无论是工作、著作还是殉道,他们都是为主而活、被主使用。

雅各被用刀杀害,指的是被斩首,像施洗约翰一样。这是罗马帝国的行刑方式(太14:10),犹太人只能以石头打死罪犯,像对司提反那样(徒7:58)。

雅各被杀,是一种政治性迫害,有什么法律依据吗?并没有,纯属独裁者维稳的需要,这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发生,包括今天。因为独裁者总是讨厌结社、惧怕聚集,他不允许观念碰撞导致骚动的发生。但基督徒应该预备迎接这样的挑战,不能因为惧怕就放弃,为了不惹事就妥协,为了减少冲突就稀释真理。耶稣可以为了不被逼迫就否认自己是神的儿子吗?他曾叫人不要声张,那是他要严格按照计划而行。祂有按彼得的意思而不去耶路撒冷吗?祂原本就是为此而来。这时的使徒也已不是过去的使徒,有基督为他们而死,有圣灵引领他们,属基督的人原本就是为了跟随基督而来。

3、4节,正如希律所预想的,他看见雅各的死,赢得犹太人一片欢呼,就赶紧马不停蹄地把彼得捉拿归案,打算过了逾越节之后处死他。希律要显出他严格遵行犹太人律法。按规定,守节的七天,不许用酵,不许审讯,不许行刑。加上有许多犹太人从各地前来耶路撒冷守节,节日期间当众处死彼得恐怕会引起骚乱(可14:1),所以希律要等到逾越节后再当众行刑。

为确保死刑按期执行,当局必须对彼得这名死刑犯采取最高戒备,也是为了防止彼得像上次那样逃脱。这次的看守显然更加专业,一共安排了四个班、每班四位士兵,二十四小时轮流看守。6节显示,彼得的左右手被锁链与左右两边士兵的手铐在一起,另外两个士兵则守着门口。

可以想见,此时耶路撒冷的上空,仿佛黑云压顶,叫人简直喘不过气来。面对这样接二连三的逼迫,教会的前景在哪里?其他使徒什么时候被抓?更多的弟兄姊妹怎么办?谁来牧养基督的教会?神会怎么带领?神就让教会切切祷告,然而当雅各被捕时,教会难道没有切切祷告吗?一定也有祷告。但神并没有出手,像上次救助彼得一样,派天使去救他(徒5:19),那么这一次,神会出手吗?这就把我们带到了第二部分。

二、光芒四射(6-19)

6希律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锁炼锁住,睡在两个士兵中间,还有卫兵守在门前。

彼得这回表现怎样?路加并没有详述彼得这次的遭遇,显然是因为彼得只说了临刑前夜怎么被救的,其他什么都没说。为什么没说?因为没什么好说的。他已经被抓过一次,然后司提反被杀,接着雅各被杀。彼得也许已经练就了处变不惊的能力。这次,他没有再次背离主,没有为了金钱或自身安全就出卖肢体,他没有说:只要你把我放了,只要你让我回加利利打鱼,陪老婆孩子,我就带你去抓其他十位使徒。

前面我已讲过彼得怎样被严密看守,他睡在两个士兵中间,然后还有二个在门口值班。这是临刑前的夜晚,显然这里的五个人都睡着了。天亮以后,彼得就要被斩首,但戴着镣铐的彼得竟然睡!着!了!大家都睡得那么香,牢房里鼾声此起彼伏。

彼得是因为犯困而睡着了吗?就像他在客西马尼园一样。太26:40耶稣回到门徒那里,看见他们都睡着了,就对彼得说:“你们连一个小时也不能同我警醒吗? 他不应该彻夜祷告吗?就像他的弟兄姊妹一样。他知道天亮自己就要被斩首吗?他不应该求一个神迹吗?还是笃信会像上次一样被天使营救?他不为自己祷告,也可以为教会的平安祷告啊,睡觉多么浪费呀!所以,路加如此描述,其实在暗示彼得灵性的沉睡,需要神差天使去唤醒他。就像耶稣去唤醒拉撒路——约11:11耶稣说完了这些话,跟着又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要去唤醒他。”

但从另一个角度,彼得的沉睡,是不是也可视为他对主全然的交托?这是最后一夜,明天就要被斩首,但彼得安然面对,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预演的是他在基督里睡着了——所以有什么大不了呢?让我睡吧,我已做好准备去见主了!

大家睡得正香——7忽然,有主的一位使者出现,牢房里就光芒四射。天使拍拍彼得的肋旁,唤醒他,说:“快起来!”他手上的锁炼就脱落了。

这天使长什么样?是不是自带光环?路加没有详加描述,大概是因为路加默认他的读者秒懂,所以无需赘言。他形容那牢房光芒四射,也许会令彼得想起——赛9:2行在黑暗中的人民,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还联想到荆棘火焰和云柱、火柱。这是天使带来的光芒,象征基督的真光,它曾亮瞎扫罗的双眼,反转扫罗的生命,这次又给彼得带来希望。这光芒要刺破黑暗,破除仇敌的一切辖制。所以,后来当保罗写下——弗5:14因为一切显露出来的就是光,所以有话说:“睡了的人哪,醒过来,从死人中起来吧!基督必要照亮你。”也许他想到的正是彼得这次的遭遇。

天使轻拍彼得的肋旁,那是靠近心脏的地方,就像基督轻叩彼得的心门,把他唤醒——快起来!与此同时,捆绑彼得的锁链应声而落。

8节,天使细心地让彼得把腰带系好,鞋子穿上,外衣披上,跟我走吧。这是让彼得穿戴起神所赐的军装,勇敢地去与仇敌争战。这正是神要救他的目的。所以这几句应该结合保罗的话来看——弗6:14-15因此,你们要站稳,用真理当带子束腰,披上公义的胸甲,把和平的福音预备好了,当作鞋子,穿在脚上。当保罗用这段话(以弗所书6:10-20)来勉励众人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当他说起自己为宣讲福音的奥秘而被捆锁,何尝不是在说彼得和一切被逼迫却不肯丧失心志的神的仆人呢。

9节,彼得就起来跟着天使出去,他有些迷糊,还以为就像他在西门家的房顶上见到布兜着不洁净的牲畜从天而降一样,神是要透过这异象给到他启示。他不知道这是真的。

10节,他们经过第一、第二这两个岗位——看来四位当差的都睡着了,否则没有这么顺利。他们不知道,原本是彼得的最后一夜,却成了他们的最后一夜。他们其实应该起来祷告,但他们又能向谁求呢? 

这时,连监狱的铁门都自动开了,天使还贴心地陪彼得走了一条街,直到他来到安全地带——11彼得清醒过来,说:“现在我确实知道,主差他的天使来,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人所期望的一切。”

彼得从梦中醒来,意识到自己被天使救了。他说脱离希律的手这个好理解,但他还说脱离犹太人所期望的一切,是什么意思?这表明彼得非常清楚希律所做的正是为了讨好犹太人。但基督再次差遣天使实施了拯救。上一次也是半夜,天使把他和约翰从犹太人手中解救出来,那次戒备没有这么森严。天使还吩咐他们去圣殿传福音,但这次彼得不可能再去,因为去了一定会被抓。所以——12他明白了之后,就到约翰(别名马可)的母亲马利亚家里去;有许多人聚集在那里祷告。

这是多么好的见证,所以不用天使告诉彼得应该去哪里,彼得立刻就想到要去教会告诉所有人。他要去哪里找教会?当然是他熟悉的地方,那就是马利亚家里。这个马利亚的儿子就是约翰(别名马可),后来成为扫罗和巴拿巴的同工,后来正是他根据彼得的讲述,写出了《马可福音》。

接下来场景转到教会群体。一场通宵达旦的祷告会正在进行。地点是在马利亚家里,这很可能是教会在耶路撒冷的总部,有解经家指出基督就是在这里举行了最后的晚餐。很多肢体正在里面为彼得彻夜祷告,第5节也提到了这一点。解经家考证这个马利亚家庭富裕,是个贵族,位于圣城的上城,距离彼得被关的地方不远。实际上,初代教会的前三百年里,一边都是在家里敬拜,并没有条件建造会堂。

显然,马利亚一家人都信主,所以更方便开放家庭,给教会很大的支持。让我们试想黑夜里这个温馨的场景,这样的聚集总是给人温暖和力量。也让我想起926和202,发生紧急状况后,我们去到ZY家商量的场景。当然,我们的局面和危险程度跟彼得当年是没法比的,但那种彼此同心、一致对外的氛围应该是相似的。那耶路撒冷有没有彼得的家人?他的家人应该还在家乡。所以这位马利亚家,应该是彼得常常歇脚甚至寄居的地方,他第一时间想到这里,再正常不过。

12-15节,这位名叫罗大的使女的表现,真是令人赞叹,叫人想起彼得曾引用约珥先知的话——徒2:18在那些日子,我也要把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

罗大的含义是玫瑰,她应该是马利亚家的女仆,虽然身份卑微,但圣灵浇灌她,让她的信心像玫瑰在暗夜里悄然绽放,散发馨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她凭信心认出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到门都来不及开,就进去报告。这体现了她对肢体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基督的感恩——主实在是听祷告的主。所以在遇到众人否定时,她并不因自己人微言轻就改口,而是坚持说就是彼得回来了。

相比之下,众人对彼得被救的态度,颇耐人寻味。一方面,他们聚集在一起,为彼得得释放以及教会的平安而通宵祷告,这体现了他们对神的信靠。之前他们一定也曾为雅各聚集祷告,但雅各还是被杀了。这并没有让他们气馁和放弃。这是神所喜悦的。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信心似乎不够大,不相信神听了他们的祷告。因为他们对罗大的报告不屑一顾,说她疯了。接着又说一定是他的天使。犹太人相信神的每个子民都有一位天使守卫,且各人与护卫天使面貌相似。总之他们就是不相信彼得真的被神救出来了。路加为什么如此详细讲述当时场景?也许是神要透过这个众人不敢相信真的是彼得这个情节,不让人居功自傲。

彼得还在继续敲门,深更半夜,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马利亚的邻居很可能就是抵挡基督的祭司权贵。

众人开门,看见果然是彼得,就万分惊讶,也许还情不自禁发出欢呼——这同样危险,彼得赶紧让他们安静,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让他们转告雅各和众弟兄,这个雅各是指耶稣的弟弟。

是的,真是美好的夜晚,美好的见证。神垂听了众人的祷告,并使用了他们不完全的祷告。这该多么激励所有参加祷告的弟兄姊妹。你相信代祷能行大事吗?神是否保护拯救我们,乃在于神的旨意。我们无论遭遇到怎样的境遇,都有祂的美意,我们只管将向祂祈求,把一切交托在祂的手中。

说完,彼得就离开了耶路撒冷。他还有未竟的事工,还有新的征程。后来,在等到希律王去世以后,他才回到了耶路撒冷(徒15:7)。

神不允许彼得这时被害,是因为在神的计划里,他还要为神所用。包括他还要写下书信;马可还要根据他的叙述,写下《马可福音》。尤其在徒15:5-11,彼得还要为澄清救恩与律法的真理作出重要的见证。

彼得这一次的出场基本是他在使徒行传乃至圣经里的谢幕。当他就此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你有没有跟我一样,感到些许不舍。彼得是我初读福音书时,最喜欢的一位。当时觉得他忠诚又鲁莽,急躁又小信,就像我们每一个来到主面前的人,带着鲜明的个性,充满人的缺点,叫人摇头叹息,又叫人会心微笑。那主是怎样带领他的?为了鼓励三次不认主的彼得——三次岂不表示人会无数次地出卖基督吗?基督复活后,透过三问彼得——三次岂不表示无数次的激励吗?,再次呼召和激励他。又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使用他来带领教会。在本章,主又再次拯救他,唤醒他起来继续见证基督的大能。

但在圣经中,在路加的讲述中,彼得必须就此谢幕,因为他要为扫罗也就是保罗腾出舞台。接下来的使徒行传,聚光灯将更多打在保罗身上。神就是如此行事,让属于祂的人,前赴后继,继往开来。

我们是不是那个愿意被神使用的人?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此刻活着以及、继续存活的意义何在?是我的家庭需要我?我的教会需要我?关键是我的神是否需要我?需要我做什么?祂需要我为自己而活吗?如果定意不为主而活,活着有何意义?

18、19节,场景再次转到仇敌那边,讲到仇敌的结局。按人看来,若没有兵丁的帮助,彼得根本不可能逃脱。希律审问看守的人,或许严刑逼问,但是查不出原因。按罗马法,守卫若让囚犯逃脱,必须受该囚犯当受的刑罚——在本案则是取其性命(徒16:27,徒27:42),希律痛失讨好犹太人的机会,他必须对犹太人有个交待。

这就是抵挡基督的人的下场,而他们的死,其实预表的是希律的死——那发布命令的更该遭到审判。

正如随着以色列人出走埃及,法老旋即被审判,淹死在红海中。随着彼得重获自由,仇敌被审判的日子也近了。不管希律在犹太,还是在该撒利亚,他都必须受到审判。这就把我们带到第三部分。

三、神施审判(20-25)

20节,这时希律已经回到了该撒利亚。推罗和西顿是希腊式的城市,他们历来依靠希律来供应粮食,而他曾经终止与他们的交易。所以,他们就来找人求情,与希律拉拢关系。21节,希律就在商定的日子,举行公开会议。在高台上做了一个关于推罗和西顿的演讲,至于是缔结友好关系还是彻底决裂,圣经没有交待,总之演讲受到了群众的大声欢呼——22群众大声说:“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23他不归荣耀给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击打他,他被虫咬,就断了气。

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记载,希律在该撒利亚举行竞技大赛,国中显贵都出席了。当时希律穿着银光闪闪的袍服进场,众人都恭维他为神。王接受了他们的奉承;接着,他抬头看见一只猫头鹰,站在一根绳子上,他认为这是凶兆,突然体内剧痛,被人抬进宫中,五天后即病逝(《犹太古史记》卷19第343-350节)。这个被虫咬(23节)可能指他是因某种寄生虫导致的腹膜炎而死。

现场受到奉承欢呼,保罗后来也遇到过,但规模更小。在徒14章,有人看见他们行医治的神迹,就说:有神明成了人形,降到我们这里来了!(徒14:11),并向他和巴拿巴献祭。保罗和巴拿巴并没有欣然悦纳,而是撕裂衣服,对众人如此亵渎神的行为感到罪责和恐惧。

但希律却得意于这盛大的被高举为神的场面,并不觉得这是对神狂妄的僭越,所以路加直接指出他就是因为不归荣耀给神而死,这肯定也代表当时教会的意见,且恐怕连不信基督的犹太人都是这么认为。不管希律平时有多么敬虔,并且高举律法,一旦环境成熟,他就原形毕露,其实他拜的就是自己。

希律这个表现并不奇怪。古今中外,多少独裁者一生都致力于实现万岁自由——不能真的万岁,被万人高呼万岁也行。作为罪人,我们也不要认为自己可以免疫,不要觉得自己一定能经受住如此些试探。因为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想成为宇宙的中心,都想做别人的国王,再不济,至少做自己的国王,就是不肯臣服于上帝。所以我们要时刻警醒,多多求神,正如主祷文所说的——不让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神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对希律施行审判?因为神要保护教会,彰显公义,制止罪恶。希律是半个以东人,他为了自己的权位,就竭力遵守律法和一切犹太仪文,处处迎合犹太权势阶层,希望能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所以,上任不久的他,担心位置不稳,就撸起袖子加油干,残杀雅各,迫害彼得。如果他继续活着,势必继续大肆抓捕使徒和弟兄姊妹。所以,神从祂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众圣徒的祷告、天使、和虫子。在教会遭到极大逼迫,急需提振士气的时刻,神不但解救了彼得,而且直接派一个小小的虫子就把“神一般”的希律给咬死了。荒唐不荒唐,讽刺不讽刺。圣灵就是如此引导路加的写作,为的是让所有人看到,这是神的作为!

此外,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希律也是犹太人的代表,就是表面热衷于遵守犹太人的一切律法,其实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地上的财宝。素以他只讨人的喜悦,而不讨神的喜悦。犹太人抵挡基督,所以希律也代表了一切号称认识神、却抵挡基督的人。这是神审判他的另一重意义,警告所有抵挡基督的人,无论是出卖基督的使徒犹大,还是希律,都必受到神的审判。

这也可以给我们很深的教训。为什么耶稣对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和文士那样深恶痛绝?就是因为他们身为圣约子民,却顽梗地抵挡基督、并且逼迫跟随基督的人。殊不知没有基督的耶和华神哪里是真神呢?如今的教会,有没有希律?是不是有很多号称认识神、认识基督,但心底却总是不把基督施行的救赎当一回事的会友?所以他们也像希律一样,只想得人的喜悦,只追求世间的荣耀,轻看基督和对基督的见证。所以,对希律的审判,有一天必落在他们身上。试想在审判的那一天,也许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明明自己作为基督徒,看似是被希律迫害的那一个,怎么就成了希律的同党,而面临基督的审判?

一个走在街上不认识基督的人,与一个坐在教会却抵挡基督的人,必然会有同样的表现。他们都不认为自己被基督以死替罪,然后呢?然后就只有自己背起所有的罪,在各自艰难的岁月里,捕风,放纵,操劳、忙碌,挥霍自己看似充实实则虚空的生命。这是希律之死对我们的提醒,希律的结局就是他们的结局。

24、25节,因为仇敌被审判,弟兄姊妹当然扬眉吐气,神的道于是更加兴旺,得到广传。这里讲到巴拿巴和扫罗完成了送交捐项的任务,提到这个名叫马可的约翰也跟他们一起,这是宣教事工的新动向,神又兴起了新鲜血液,教会必须后继有人。

神始终在护理祂的教会,为教会争战。教会的建造、福音的广传都是主自己在开路,没有任何势力能拦阻神的工作。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也证明,黑暗的权势越是迫害、反对神的教会,反而更令教会兴旺,福音越发广传。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圣约子民对自由的向往,因为这是基督的应许,这恩典从基督而来,这自由是在基督里的自由。阿们!

 

讨论题:

1、证道稿中对彼得的睡着,提出了哪二种见解,你认为呢?

2、证道中,危难之际,那教会的祷告体现了哪二点内容?为什么说众人的祷告并不完全?神有没有垂听?神的垂听可以给到我们什么激励?

3、犹太人相信神的每个子民都有一位天使守卫,且各人与护卫天使面貌相似。你对此认同吗?能找到支持的经文吗?

4、为什么说彼得必须就此谢幕,你对他印象怎样?从他的经历中看到基督是怎样引导他的?

5、希律因何而死?神审判希律有哪两重意义?

6、为什么说“希律这个表现并不奇怪”,这表现可能会发生在你身上吗?应该怎么看待?遇到类似情形,哪位使徒的表现值得借鉴?面对别人的赞扬,我们可以用哪句经文提醒自己?

7、怎么理解文中这段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试想在审判的那一天,也许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明明自己作为基督徒,看似是被希律迫害的那一个,怎么就成了希律的同党,而面临基督的审判?

8、圣灵引导路加如此描述希律之死的目的是什么?抵挡基督的人,比如希律的家属,会认可路加的这一提法吗?为什么?

9、对今天的证道有何感想或感恩?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