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30|1981(四)香港城市民歌潮,18歲「民歌歌后」林志美清新出道

愛粵之城CantonLand
·
·
IPFS
·
香港興起民歌創作潮,湧現一批經典作品:陳百強《念親恩》是「《突破》民歌創作賽」學生組冠軍作品。香港樂壇的傳奇人物韋然創作了《足印》《淺水灣的早晨》。香港電臺舉辦《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獲獎作品《問》《昨夜的渡輪上》成為傳世歌曲。粵語歌壇重量級填詞人梁美薇(小美)參賽獲獎。「民歌歌后」林志美演繹《望鄉》《歸途》出道。風靡內地的紅歌星張明敏演唱粵語冠軍歌《未嘗便醉》。

1981(四)香港城市民歌潮,18歲「民歌歌后」林志美清新出道

在Spotify收聽高音質版

本期歌單

01. 陳百強《念親恩》(1981)
02. 陳百強《片段》(1981)
03. 齊豫《橄欖樹》(1979)
04. 王海玲《忘了我是誰》(1980)
05. 李建復《龍的傳人》(1978)
06. 鄧惠欣《足印》(1981)
07. 蔡美璞《淺水灣的早晨》(1981)
08. 區桂芬&葉源春《問》(1981)
09. 關淑怡&張學友《問》(1995)
10. 李炳文《昨夜的渡輪上》(1981)
11. 劉德華《昨夜的渡輪上》(1995)
12. 梁美薇(小美)《半日偷閑輕歌調》(1981)
13. 林志美《望鄉》(1981)
14. 林志美《歸途》(1981)
15. 林志美《晨曦》(1981)
16. 區瑞強《城市民歌》(1981)
17. 關正傑《一點燭光》(1981)
18. 張學友《一點燭光》(1998)
19. 彭健新《借來的美夢》(1981)
20. 露雲娜《豆芽夢》(1981)
21. 彭健新《人在世間》(1981)
22. 蔣麗萍《在這一刻》(1981)
23. 鍾文康《望鄉》(1981)
24. 陳迪匡《偷偷地》(1981)
25. 何國禧《遨遊萬裏》(1981)
26. 何國禧《小草》(1981)
27. 何國禧《親親爹哋》(1981)
28. 張明敏《未嘗便醉》(1981)

特別感謝:George Yiu 參與編輯本期內容

陳百強&《香港校園創作民歌專輯》

1981年6月,陳百強在華納唱片推出第四張粵語大碟《有了你》,其中有一首歌頌至愛親情的歌《念親恩》,已經成為粵語歌中的傳世經典。

關於這首歌的來歴有一個小花絮。《有了你》這張專輯的制作人是陳百強的經紀人譚國基,他原本想請顧嘉輝的第一個學生、人稱「顧嘉輝首徒」的鍾肇峰,擔任唱片主要創作人員,但當時鍾肇峰是EMI唱片的音樂總監,與華納有利益沖突,於是鍾肇峰向譚國基推薦了他的徒弟趙文海,而且趙文海是鄭國江老師的學生,並且和陳百強都曾在通利琴行學過電子琴,都參加過“山葉電子琴大賽”。所以趙文海深度參與了《有了你》專輯的制作,擔任了5首歌的編曲工作,其中就有這首《念親恩》。在唱片制作過程當中,趙文海得到了鍾肇峰的不少幫助,鍾肇峰不僅創作了主打歌《有了你》,並在陳百強主演的電影《失業生》中客串飾演了唱片監制。而且趙文海也透露,《念親恩》這首歌,其實是由鍾肇峰交到他手上,幷提議由陳百強演唱的。

《念親恩》是「《突破》民歌創作賽」學生組冠軍,詞曲作者叫做楊繼興,他並不是專業音樂人,而是一名學生。在這次比賽中,楊繼興創作的另一首歌《片段》也獲得了「公開組優異獎」,由楊繼興作曲,林鎮輝作詞,趙文海編曲。同樣收錄在陳百強專輯《有了你》之中。

「《突破》民歌創作賽」由《突破》雜志舉辦,《突破》雜志是由基督教背景的青少年團體「突破機構」發行的一本刊物,他們舉辦「民歌創作賽」的目的是“鼓勵青年人多觀察和體驗社會,透過現代中文民歌創作,反映時代社會思潮和心態。”

這個「《突破》民歌創作賽」,其實是當時香港民歌創作潮流的一部分。我們在之前的節目裏曾經提到過,受到美國1960-1970年代民謠創作潮流影響,在1970年代中後期,臺灣興起了一股青年民謠創作風氣。1979年,齊豫的一首《橄欖樹》在香港唱到街知巷聞,獲選為年度十大中文金曲,是「十大中文金曲」歴史上第一首國語歌。1980年,王海玲《忘了我是誰》、李建復《龍的傳人》都在香港引起了傳唱風潮。

這股臺灣校園民歌潮,在香港也引起了回響,不少青年人也同樣渴望著創作一些粵語民歌,更有大學同學成立了「現代民歌協會」,開展創作活動。1980年,「現代民歌協會」在永聲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張唱片《香港校園創作民歌專輯・足印》,其中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是由鄧惠欣演唱的《足印》,由韋然包辦詞曲創作,在唱片中,印有韋然的自白,說《足印》這首歌寫的是「宇宙的來由」以及世界上許多我們不能解釋之事情。

韋然是香港樂壇的傳奇人物,本名黎偉賢,韋然有“香港兒歌之父”和“另類音樂教父”的稱號。早在1976至1978年前後,韋然就創作了一批膾炙人口的粵語童謠,比如《何家公雞何家猜》、《排排坐》、《氹氹轉》等等,這些歌曲是在民間傳統念謠的基礎上再創作的。韋然說當時的創作屬於井噴狀態,十多分鍾就寫好一首歌,下筆不能停,三個月就寫完300多首。

1980年代初,韋然音樂作品的版權開始受到侵犯。當時香港有些人生產這些兒歌,為了逃避版稅,就把作者名字刪掉。兒歌賣得很好,就大量運回內地,內地又開始翻版;從1982年到1986年之間,內地翻版盛行,而歌曲因翻版而廣泛流傳。他有一次在廣州的唱片店發現所有兒歌錄音帶都收錄了韋然寫作的粵語童謠,如《狐貍先生幾點鍾》、《床前明月光》、《光陰好》、《洗白白》等歌曲。這批廣東童謠在1980年代在廣州,早已是家傳戶曉,非常流行。

除粵語兒歌外,韋然也寫了大量的英文兒歌,如《Apple Round , Apple Read》《Boy & Girl》《Donkey Donkey I Beg You》等等,廣泛在亞太地區傳唱, 後來更流傳到部份歐美國家。英國、美國、印度的出版社,也把韋然所寫的英文兒歌,誤為傳統英語童謠而收錄在當地出版的兒童歌謠之中。

2003至2004年間,英皇娛樂為Twins灌錄了四張英文兒歌專輯,在專輯的初版本中,韋然的英文兒歌都被當做是一直流傳下來的佚名作品處理,到了2004年某天,韋然乘坐巴士時無意間聽到熟悉的旋律,才發現自己的歌曲在Twins的專輯內,於是立刻致函英皇唱片。英皇核查後在專輯再版時,部份詞曲一欄才加以修定,並補回韋然應得之版稅。

千禧年之後,李家仁主唱的小明系列歌曲《小明坐火車》《小明上廣州》《小明去拜年》《小明生日歌》《小明去東莞》等等廣為流傳的歌曲,也都是韋然創作的歌曲。

1981年,韋然本來醉心於寫英文民歌,但是受到臺灣民歌運動的影響,開始把自己寫的英文民歌改為中文。在《香港校園創作民歌專輯・足印》這張唱片中,韋然參與了4首歌曲的創作,其中3首由韋然包辦詞曲創作,除了鄧惠欣《足印》之外,還有一首《淺水灣的早晨》,由韋然包辦詞曲創作,由羅富國師範學院的校園歌手蔡美璞演唱,曾經打進香港電臺龍虎榜的高位置。

《香港校園創作民歌專輯・足印》這張大碟,是香港第一張由學生自行創作的唱片,其中一些音樂人後來進入了主流樂壇,比如黎允文、黃守發是1980年代中期掀起樂隊潮流的小島樂隊第一代成員,鄧惠欣是第二代小島樂隊的主音歌手,夏妙然是香港電臺DJ,也推出過個人專輯。韋然更是成為“另類音樂教父”,在1980年代城市民歌熱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香港校園創作民歌專輯・足印》這張唱片,可以說是標志了1980年代香港城市民歌潮的興起,大碟組織者「現代民歌協會」在唱片中寫道:“我們並不否認這個唱片概念是源於臺灣近年新派民歌的興起,但是我們不是跟風。我們加入推動的行列,只為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由於藝術歌曲的層次太高,而通俗歌曲的品味又過低,兩者中的空隙是在需要補充,這種歌曲正好填上這個缺陷,因為它是文學與音樂兩種藝術的結合。既有陽春白雪的高尚格調,亦有下裏巴人之通情達理。”這段樸素的宣言,也是香港城市民歌潮興起的起點。

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

1980年7月,香港專上學生聯會著手籌辦「大專民謠風」活動,希望“鼓勵大專同學創作一些健康、新鮮和積極的歌曲”,在大專屆挖掘、組織有興趣作曲填詞的同學。香港大專院校合辦的「大專民謠風」從學校吹到了電臺,香港電臺在1981年和1982年,連續兩年舉辦了《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根據專欄作家周慕瑜的說法,香港電臺之所以造出「城市民歌」這個組合名詞,目的在於將「城市」精神和「民歌」形式結合,“呈現一種生活中的追尋和思索,推動屬於香港人的創作歌曲。”

1981年3月15日晚,《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總決賽在大專會堂(現在已改稱「大學會堂」)舉行,評判有黎小田、區瑞強、鄭國江、盧國沾、卡龍、周慕瑜等音樂人,表演嘉賓有來自香港的區瑞強、蔡楓華、彭健新、陳健義等歌手,也有來自臺灣的王夢麟、江玲、徐曉菁、楊芳儀等人。

創作比賽分成兩組,一組是新曲新詞組,冠軍是由區志華包辦詞曲創作的《問》,由葉源春與區桂芬(區瑞強的妹妹)合唱,收錄在新力唱片公司1981年發行的唱片《香港城市民歌》中。這首《問》在當時也曾流行一時,後來曾被關淑怡和張學友翻唱,收錄在關淑怡1995年的翻唱專輯《'EX' All Time Favourites》。

《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的另一組是舊曲新詞組,所謂舊曲新詞就是為現成的流行曲填上新的歌詞。這組的的亞軍歌曲是《昨夜的渡輪上》,由馮德基填詞,李炳文演唱。原曲是臺灣歌手劉藍溪演唱的國語歌《微風細雨》,由林功信包辦詞曲。

這首《昨夜的渡輪上》的歌詞將香港都市景象和年輕人的心路歴程融合在一起,是難得的佳作,所以它也是這次比賽作品中流傳最廣的歌曲,已經成為城市民歌經典,後來被區瑞強、陳浩德等歌手翻唱,其中最有名的翻唱版本應該是劉德華演唱的《昨夜的渡輪上》,收錄在1995年劉德華翻唱歌曲專輯《Memories》。《昨夜的渡輪上》的填詞人馮德基,後來改用馮正為主流歌手填詞,但產量不算多。

在這次《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中獲獎的創作者裏,日後在主流樂壇最成功的一位是梁美薇,她的參賽獲獎歌曲是《半日偷閑輕歌調》。獲得了舊曲新詞組季軍,原作是英國女歌手Mary Hopkin的熱門單曲《Those Were The Days》,《半日偷閑輕歌調》由梁美薇填寫粵語歌詞並演唱,梁美薇後來改用筆名小美出道,是粵語歌壇重量級填詞人。

小美參加《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時年僅20歲,還是香港樹仁學院新聞繫學生。畢業後,小美入職TVB,一度成為譚詠麟的禦用音樂特輯導演,有「TVB才女」之稱。在1986年十大中文金曲評選中,小美憑寫給羅文的《幾許風雨》獲得“最佳填詞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女填詞人,並為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Beyond、王傑、李克勤等寫過多首流傳很廣的歌曲,而她後來最著名的身份是郭富城的經紀人。

關於《半日偷閑輕歌調》的原作來歴也有必要交代一下,英國女歌手Mary Hopkin演唱的《Those Were The Days》,是由Beatles成員Paul McCartney制作的單曲唱片,在1968年由Beatles創辦的蘋果唱片公司發行,是蘋果唱片公司發行的第二首單曲(第一首單曲Beatles的《Hey Jude》)。

《Those Were The Days》這首歌的署名創作人是美國音樂人Gene Raskin,但實際上是他和妻子為一首古老的俄羅斯音樂創作了新的英文歌詞,然後以自己的名義獲得了音樂和歌詞版權。Gene Raskin是一個四處旅行的表演者,每年都會在倫敦演出,並總是以這首歌作為結束。Paul McCartney在酒吧裏聽到他唱這首歌,非常喜歡,所以在蘋果唱片公司成立後,馬上找女歌手Mary Hopkin錄制了這首《Those Were The Days》,結果成為英國單曲榜冠軍,Billboard Hot 100亞軍,並風靡全球排行榜,Paul McCartney還讓Mary Hopkin錄制了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版本在各個不同國家發行。後來,這首在全球被翻唱成20多種不同語言的歌曲。然而,這首歌的最初俄羅斯版本叫做《漫長的道路》,最早的錄音唱片是格魯吉亞歌手Tamara Tsereteli在1925年錄制,以及俄羅斯歌手Alexander Vertinsky在1926年錄制。

在香港電臺1981年舉辦的《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上,舊曲新詞組的冠軍歌曲叫做《望鄉》。舊曲是劉家昌作詞作曲的國語歌《我家在那裏》,粵語歌《望鄉》由何潔玲填寫粵語歌詞,林志美演唱。

林志美早年在九龍城區長大,中學時期參加學校舉辦的民歌比賽,後來她與兩名男生組成了樂隊“Delta”,在一個由社區舉辦的小規模歌唱比賽中獲得冠軍,後來又獲得“Pop Folk歌唱大賽”亞軍、“工人歌唱大賽”冠軍,獲得唱片公司邀請灌錄唱片,但當時林志美並沒應允。1981年3月,年僅18歲的林志美,參加香港電臺主辦的《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參賽作品是《歸途》,由林志美包辦詞曲創作,是新曲新詞組的優勝作品之一,收錄在新力唱片公司1981年發行的唱片《香港城市民歌》中。

在新力唱片公司出版的唱片《香港城市民歌》中,收錄了《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的11首優勝者作品,林志美頗受新力唱片重視,演唱了唱片中的3首歌曲,包括舊曲新詞組的冠軍歌曲《望鄉》、《歸途》和另外一首參賽作品《晨曦》。

林志美的嗓音有著民歌唱法中特有的質樸與力度,跟陳美齡、陳秋霞、陳麗斯幾位陳姓民謠女歌手比起來,林志美的歌聲更加有力度,完全沒有18歲民謠女生那種單薄的無力感。林志美不僅是香港「民歌歌後」始祖,而且也是香港樂壇不多見的創作女歌手。

《城市民歌》《城市民歌新一代》&冠軍歌曲

城市民歌潮興起,香港電臺舉辦創作比賽,CBS/新力唱片推出獲獎作品集,其他主流唱片公司也不想錯過了這個風口,1981年寶麗金旗下的飛利浦唱片推出了雜錦碟《城市民歌》,唱片標題歌《城市民歌》由馮添枝化名歴風作曲,鄭國江作詞,區瑞強演唱,鄭國江創作的這首歌詞,可以說他對「城市民歌」的寄語:“這歌不必太美麗,只想唱出了問題”“我願城市種種姿態,是歌曲新姿態”,真的是《城市民歌》大碟的點題之作。

在《城市民歌》大碟中,收錄的全部都是寶麗金旗下職業歌手和音樂人的歌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關正傑的《一點燭光》,由陳秋霞作曲、鄭國江填詞,它是香港國際傷殘人士年的特選歌曲,曾經奪得中文歌曲龍虎榜連續兩周冠軍,並獲選了年度十大中文金曲。也是關正傑第一首不是電視劇歌曲的十大中文金曲。

這首《一點燭光》已經成為公益勵志歌的經典作品,後來很多籌款活動或者慈善演出,都會選唱這首歌。十七年之後的1998年,香港社會福利署成立40周年,選用這首《一點燭光》作為主題歌,請鄭國江重新填詞,帶出服務社群的信息,還邀請了張學友來演唱。鄭國江修改了歌詞之後,交由張學友重新灌錄了這首《一點燭光》。鄭國江說,在這之前,他幾乎沒有跟張學友合作過,正是這首歌,給他帶來了這個機緣。

在《城市民歌》大碟中,還收錄了彭健新的《借來的美夢》,由彭健新作曲,鄭國江填詞,是彭健新的代表作之一。這首由鄭國江填詞的《借來的美夢》,正是呼應了鄭國江在《城市民歌》中寫的那句歌詞“這歌不必太美麗,只想唱出了問題”。因為這首歌唱的是當時港人的一種心聲,1981年中國和英國還在為1997年的香港前途進行談判,人們意識到,生活在作為殖民地的香港,“這是片暫借的快樂,遮不了恨;這是個暫借的美夢,生不了根。”

在《城市民歌》大碟中,還收錄了露雲娜的《豆芽夢》,由Anders Nelson作曲,林振強填詞,是TVB青春劇《豆芽夢》主題曲,電視劇《豆芽夢》是中學生初戀題材的青春劇,由翁靜晶、露雲娜、周秀蘭、陳復生等人主演。當時這出劇是為了對抗亞視的《IQ成熟時》而拍攝,翁靜晶、露雲娜的清純學生造型迷倒了不少觀眾,而她們純真而沒有丁點矯揉造作的演出,也掀起了一片青春劇的熱潮。

寶麗金群星雜錦大碟《城市民歌》除了少數幾首歌曲之外,基本上都是主流流行曲,所以「城市民歌」更像是一個包裝概念。這張唱片銷量獲得了年度金唱片認證,也說明當時「城市民歌潮」在年輕人當中很有市場。

所以寶麗金旗下的飛利浦唱片很快又推出了另一張群星雜錦碟《城市民歌新一代》。這張唱片標榜是「百分百純香港作品」,作品全是本地人創作的新曲新詞,既有公開徵求的歌曲,也有職業音樂人創作的作品。

其中,《人在世間》由羅偉倫包辦詞曲創作,彭健新演唱。詞曲作者羅偉倫,1944年出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繫,在北京電影樂團任專職作曲,為《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大型傳記片的作曲。1980年,羅偉倫移居香港,成為香港作曲家與作詞家協會會員,並在香港演藝學院擔任教職。這首《人在世間》是他移居香港一年後發表的歌曲。

在《城市民歌新一代》中,收錄了一首由梁美薇也就是小美包辦詞曲創作的《在這一刻》,由蔣麗萍演唱。蔣麗萍是有“愛國商人”之稱的香港著名工業家蔣震的女兒,1981年,21歲的蔣麗萍因參加麗的電視舉辦的“亞洲歌唱比賽”入行,並同時簽約加入寶麗金成為旗下歌手。這首《在這一刻》是蔣麗萍作為寶麗金新人,灌錄的最早幾首歌曲之一。

在《城市民歌新一代》唱片中,還收錄了一位創作歌手鍾文康的歌曲《望鄉》,由鍾文康包辦詞曲並演唱。鍾文康最初在酒廊唱歌,1978年鍾文康參加麗的亞洲歌唱比賽。獲得香港區亞軍,1980年在雄視唱片公司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愛的季節》,可市場反映不夠理想。後來簽約寶麗金,這首《望鄉》是他在寶麗金灌錄發表的最早幾首歌曲之一。

寶麗金的這張《城市民歌新一代》,雖然收錄了一些新人歌手和創作人的歌曲,但整體來說,依然還是以「城市民歌」為包裝的主流雜錦碟,不過商業成績就不如上一張雜錦碟《城市民歌》。而且與職業音樂人相比,新人新作的水准也較為欠缺,其實黃霑就曾在專欄文章中批評香港城市民歌水准未夠。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唱片之外,城市民歌潮也波及到了廟街文化。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馮應謙撰寫的文章《年代記憶:未完的香港民歌簡史》中提到:“民歌的翻唱歌當時在廟街十分盛行,1980年代,廟街街頭表演偶爾也會演唱當時的經典民歌和流行歌曲。一些業余歌手翻唱英文和城市民歌的大碟如今在廟街攤檔還可以找到。”

除了唱片公司推出的城市民歌唱片之外,從1981年的中文歌曲龍虎榜中,也能聽到一些民歌民謠作品激起了不小的浪花。陳迪匡演唱的〈偷偷地〉改編自美國著名搖滾組合The Everly Brothers的〈Bye Bye Love〉,由林振強填寫粵語歌詞,曾奪得中文歌曲龍虎榜一周冠軍,收錄在陳迪匡專輯《偷偷地》之中。

何國禧是關正傑早年所在的民謠樂隊The Swinging Minstrels成員,後來獨自發展後,以演唱英文歌曲為主。1981年,何國禧出版了首張粵語專輯《遨遊萬裏》。《遨遊萬裏》改編自美國歌手Roger Miller在1965年的熱門單曲《King of the Road》,由鄭國江填寫粵語歌詞,曾奪得中文歌曲龍虎榜一周冠軍。

何國禧演唱的《小草》,由於粦作曲,鄭國江作詞,是1981年電影《三毛流浪記》主題曲,曾奪得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除了這兩首歌曲之外,何國禧還有另外一首更知名的親子歌曲《親親爹哋》,改編自美國音樂人Shel Silverstein的《A Boy Named Sue》,由鄭國江填寫粵語歌詞,歌曲中的童聲是何國禧的兒子何君諾。

在1981年的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歌中,有一個內地人比較熟悉的名字,他叫做張明敏。他演唱的這首冠軍歌叫做《未嘗便醉》由王夢麟作曲、陳婉芳作詞,是張明敏演唱的少數粵語歌之一,收錄在他的首張專輯《爸爸的草鞋·望星星》中。

張明敏出生於香港,曾是九龍一家電子表廠負責校時的小工。他喜歡唱歌,經常參加歌唱比賽,1979年他獲得了全港業余歌唱大賽的冠軍,簽約永恆唱片公司,灌錄的首張粵語專輯,據說只賣出了五千張。後來張明敏改唱國語歌,才漸漸有了起色。3年後,張明敏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成了最早參加春晚的香港藝人之一,並演唱了一首《我的中國心》而紅遍大江南北,一夜之間在內地成為紅歌星。

下期節目,「似水流年」這艘遊輪將會帶大家來到1982年,日本篡改歴史教科書事件,在香港引起愛國浪潮,《勇敢的中國人》《我是中國人》等愛國歌曲傳唱香江。

關於「愛粵之城CantonLand」

「愛粵之城CantonLand」是一個令你再度愛上粵語歌的聲音節目,邀集每一個愛過/愛著/愛上粵語歌的人,一齊重拾粵語歌的流金歲月。

節目1「似水流年」:全球首個維基百科式的Cantopop編年史節目,由跨世代粵語主播Paul與尷尬對談,講述百年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節目2「一生所愛」:Paul與嘉賓親密傾談,講述他/她喜愛的粵語歌和背後的情感故事,特邀兩岸三地音樂人、創作人、傳媒人等跨界嘉賓,敞開心扉,重拾記憶,傾出他/她的一生所愛。

關於主播與制作人

Paul(主播),粵語DJ教父

1989年創立内地第一個專業介紹歐美音樂的電臺節目《V2 Salon》,1991年創立音樂人訪談節目《都市觸覺》,是內地最早採訪張學友、劉德華、林子祥、林憶蓮等港臺巨星的電臺主持人,節目影響全國廣播人,被譽為“歐西音樂教父”,華語電臺傳媒引領者。

尷尬(主播),新銳粵語主播

2014年創辦粵語原創節目《尷卵尬》,成為粵語圈最受歡迎的網絡電臺節目,曾專訪陳奕迅、譚詠麟、盧冠廷、Aga江海迦、JW王灝兒、Ares鄭建鵬、Supper Moment等多位粵語歌手。

風子thewind(制作人),傳媒人/專欄作家/樂評人

曾任《21世紀經濟報道》《城市畫報》資深編輯、貓王音樂臺制作總監; 先後創辦DIYMUSIC音樂分享網站、想去Video旅行視頻等;曾出版音樂文集《克萊因藍》《單向度藍》。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愛粵之城CantonLand「愛粵之城CantonLand」是一個令你再度愛上粵語歌的聲音節目。 節目1「似水流年」:全球首個維基百科式的Cantopop編年史節目,講述百年粵語歌的前世今生。 節目2「一生所愛」:特邀兩岸三地音樂人/創作人/傳媒人等跨界嘉賓,講述他/她喜愛的粵語歌和背後的情感故事。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