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hangY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讀《小婦人》:這不應該是一個讓我們討論「愛情」的一本書/電影

changYi
·
·

「你是不是回家的路都打算一直訓話下去?」

「當然不是,怎麼啦?」

「因為假如是的話,我就要搭公車去了;如果不是,我倒很想陪你散步回家。」

喬跟羅禮的對話,就好像看到平常和朋友的對話。

女主角:喬 Jo March

《小婦人》這本書其實就是各種雜事、家務事的集結,舉凡吃飯工作玩樂,最常出現的應該就是吃跟玩了。男主角羅禮跟馬奇家族(喬的家族)的關係描述得很剛好,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羅禮雖然家境富裕,但不以財炫人,而馬奇家則是人情溫暖上的富有,相互交往有著禮尚往來的感覺。

圖來自於博客來

不知各位是否有看過電影版的小婦人:《她們》,結尾用穿插的剪接手法,讓人一直都在猜著喬最後到底有沒有遇到「最後的那個男人」,可能劇情永遠無法改變的就是女人最終要遇到男人,或是每個人最終就是會遇上另一個人,各類獎項就是一定會有「男主角」、「女主角」,這樣的框架,是否為一個框架,還是人類本該就是這個模樣?

小說中女主角喬遇到了兩段愛情,一個是羅禮、一個是教授,但就像電影中所播,總覺得喬就是該跟羅禮配對,他們可說是天生一對,這應該是每個看《小婦人》的人都會有的念想,電影用穿插剪接的手法來圓了讀者跟觀眾想看到美好結局的心情,突然在想作者本人(Louisa May Alcott)是不是也渴望著談一場浪漫的愛情,也希望有一個人能真正的了解和走進她的內心呢?或是說若後面沒有第二個男人「教授」出現,喬沒有再遇到下一個人,那又該如何結束?一個人總是要遇到另一個人嗎?雖然電影的方式是留給大家想像,但如果後續沒有「第二個人」,那這個「想像」又該是什麼樣子?這不應該是一個讓我們討論「愛情」的一本書/電影,但不知怎麼的總是會將「愛情」視為主要討論的重要部分,這種矛盾的情結很神祕,就如同喬在電影中所說到(超愛這段):

「我厭倦聽到大家說,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 我真的聽得很膩。」

討厭「愛情」好像是全電影都在演出的劇本,一樣的通則、一樣的情節,但又回到人類到底該是什麼模樣?

不談女權下還有什麼?(總覺得要說女權、女性主義在《小婦人》上,網路或是大家討論上已經太多太多。

《小婦人》對我來說還有另一個大的想像,是喬對家庭的看法:在電影跟小說中喬都對姐姐Meg出嫁很有意見。電影可能只是輕輕點到,但書中描述得更深,才破解我在看電影時覺得喬用自己的觀念框架(綁架)住了家族其他成員的感覺。喬看重家人的存在,以至於後面他愛羅禮但不願說出口、不願走入婚姻,在他的想像中,和姊妹共同生活、相互幫助就是最佳典型,書中的每個章節的尾端總是一個具有教導性跟正向意義的小結,在這樣完美典範的家族模型中,其實真的很滿足,每個人各司其職、友愛、談生活也談未來,這也是想到《小婦人》總是會讓我浮現他們四姊妹跟媽媽看書的畫面,而「只」與姐妹共同生活的。

圖來自於電影神搜

這種「家」的定義其實非常在現在的潮流上,「不結婚的同居家庭」、「好友組成的共生家庭」雖然我沒看到實際例子,但倒是聽了很多人口頭上講過老了要一起住不寂寞、「一起住進養老院吧」這種玩笑,但未來會越來越多吧,人類的劇本開始不只限於1+1=2。這也來到一個問題「親、友、愛情」,大家到底最看重哪一點,對我而言親情、友情很剛好,這樣簡單過一輩子其實也很足夠,但拉回一點實際的,人們還是渴望更多的那些情緒,更多的未來感。當喬說完不希望被婚姻框架住之後所說(在瀟灑的背後):

「可是我好寂寞。我很想被愛的,我現在就想要被愛。」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