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Lola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为鬼而做的盛举 | 《呼兰河传》笔记(二)

Lola
·
·
在“请神”的世界观里,女人的地位这样高,恐怕是因为她的肉身已有一半脱离了凡胎,真的成了“仙”。

这一章讲的是呼兰河的一些“盛举”,包括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然后再展开描述人们是如何参与的,在这些盛会中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小插曲,还有作者回忆起过往的心情。

 

最先写的是跳大神,一般来说请神都是为了治病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伤心的事。围观的人却当作节目来看,孩童更是天真,只觉得是和过年过节一样的庆典。只要人都聚在一起,自然就会热闹起来。

 

那神一下来,可就威风不同,好像有万马千军让她领导似的,她全身是劲,她站起来乱跳。
大神的旁边,还有一个二神,当二神的都是男人。

 

南方乡下也有请神的习俗,神的授意者也通常是一个女人,上了年纪的女人,所以这才有“神婆”之称吧。

 

住在乡下的时候,也常听说这样的事:谁家孩子受了惊吓,找人来帮忙“喊魂”,也就治好了惊吓的病。仪式倒是十分简单,有的烧纸,泼冷水饭,嘴里反复念叨几句常人还算听得懂的话,还有的竟然可以在盛了水的碗中将筷子立住,以表示这个人真的可以和神对话,以此得到神的授意,真的可以将孩子的魂“喊”回来。

 

在“请神”的世界观之中,女人的地位这样高,恐怕是因为她的肉身已有一半脱离了凡胎,仿佛真的成了“仙”。所以仍旧身在凡尘中苦苦挣扎的寻常人都敬仰她,奢望着她能给神带去自己的请求。不是求大富大贵,至少也要生病之人早日好起来,这已经是最大的愿望。

 

“请神的人家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没有?”在孩童眼里分明是感觉热闹的场景,等到人都散去后却异常悲凉,在她描写看河灯时尤其能感受到这样的心情。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

 

这两句话分别写于雨夜打鼓送神回山和七月十五盂兰会河上放河灯,“凄凉的夜”是前一场盛举的尾声,“好的景况”是灯光河色正好的时刻。但是很快河灯也要稀疏远去了,“再往下流去,就显出荒凉孤寂的样子来了。”

 

可是当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等流过了自己,也还没有什么,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去的时候,使看河灯的人们,内心里无由地来了空虚。

 

就像前面的请神一样,最终也是要送神归山的,遇见下雨的夜晚就更加凄凉了。河灯最开始放到河里,人们多么非常小心温柔啊,各式各样的灯齐齐落在水面上,拥拥挤挤,从上流稳稳地漂下来了,照得河水幽幽发亮。

 

远远看着河灯迎着自己漂下来,在心里已经等了很久,也期待了很久。身边有忍不住的可能还欢呼出声,所有人的期待都围在河岸边了,也像河灯似的拥拥挤挤,把心都照得亮堂堂的。河灯流过自己的时候,却是没有准备的,就那么一霎那,等回过神来已经往下流远去了,而且越来越远。心里的灯也灭了,目光追着那盏河灯,只剩下追悔莫及,只剩下空虚。

 

怎么办呢,这灯会去到哪里,会不会不幸被雨水或河水打湿,或是被河里的什么东西绊住,再也漂不远了。看着河灯,不免会替它们感到担忧,为它们往后的命运而伤心。仿佛那一盏盏的灯,就是无数个我,原本和众人约定好了,一齐从上流漂下来,然后慢慢地就要分别了,此后命运难测。

 

回想呼兰河发生的事,她时而是童年的自己,仿佛真的可以无忧无虑(少有)。但时而又回到现时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刻,她也许意识到自己已经离无忧无虑的童年格外遥远了,回看每一件事时心中难免感伤。

CC BY-NC-ND 2.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