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電子報:我今天絕對不要做事情
newsletter 06/03 on i wont do anything today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Good Evening!
大家好,平安!原本想要今天完全都不要做一件事情 (這樣說,但還是要寫電子報的),中餐過後想說要來睡一場久違的午覺,結果一睡就睡到超過記者會了,還做了一個噩夢驚醒。只能夠回來補今天的記者會,但果然沒有太好的消息,看起來是有個第二波的上升,連續兩天,新增的案例 (包含校正回歸),趨勢是往上走的;但我還是很不能夠理解現在校正回歸的狀態。
連續兩天指揮中心都在說-回過去清,我看網頁上的動態圖表,如果看昨日新增:通報數27,963,排除3,1670;意思是說 排除量 已經超過 通報數 了嗎?就是趕上了?但是在網上看看全國的通報總數:578,935,排除556,055;這總數排除間的差異,還是有+228800 (沒報?沒上傳?),到底是什麼狀況?意思是說舊案中,還有近兩萬三千的檢驗結果,還沒有經過PCR的確認嗎?還是資料還在雲端還沒有送到指揮中心呢?我還滿混亂的。
我可以理解各地方政府開始擴展的篩檢,包含快篩還有PCR的最後確認,篩完了之後還要通報上傳,時間上的落差 (也就是指揮中心所說的需要校正);但後來已經擴大的PCR的量能,開放民間具有機器且認證還有符合P2以上實驗室規格的實驗室,來協助幫忙做PCR檢體確認 (還要用到台大的機器,或者是中研院的機器,都有討論出來)。
指揮中心也宣布簡化上傳資料的內容,從原本的23項減少到5項 (8項?),也調整了系統的效能;但這樣應該也進行了兩週了,校正回歸開始出現,但是還是繼續要報告校正回歸 (一開始分開報,現在合再一起報),前幾天還說可以不用再報告校正回歸了 (幾十),然後校正回歸就開始跳上百,兩百的跳。這樣的狀況,到底還可以怎樣去解釋呢?
不要輕言透露疫情趨緩
我記得還在幾天前,指揮官每一天記者會第一個拿出來的手板,就是那確診案例數,連續天數,還有加上校正回歸的案例,就在上週吧!從指揮官的口中好像聽到了,疫情稍有緩解之類的詞語,而我也確認我看到的長條圖趨勢,是下走的;但也沒有下走到每一天的案例數低於兩百,或低於一百,哪怕是兩位數,都還沒有。
而我也發現,從那一天開始,我們經過了三級警戒的第二週,這趨勢看起來這一兩天,是沒有繼續下走的,還有人說這事新的第二波,因為越來越多機構的群聚感染發生,昨天的長照機構 (真的讓人感傷心;我說的是機構本來就收置不多的老人機,三四十個有20幾個都確診,更走了要十個生命;這是幾天的時間?),今天還有移工的狀況。
而我也觀察到,媒體也順著這樣的走向,既然指揮官開口了,即便陳時中仍然不斷的強調沒有鬆懈還有樂觀的本錢,疫情稍緩而已,一點都還沒有解除;媒體的兩個方向,既然你說了,那何時要降級;另外一個方向,就像今天,就是何時要升級,四級還是封城?我相信指揮中心或人民聽到這樣的關鍵字,心中就會是一驚,然後就被帶風向了。
我想要討論媒體提問的這一件事情,到底是媒體提問刻意順著對象口裡曾經說過的話,不管是重複說著拿著麥克風說著對全國放送的這樣的話,加強閱聽者的印象,還是媒體的提問就是要順藤摸瓜?我不知道這一類記者的提問,到底想要問出一個什麼,但我相信前面的報告還不足以給你記者一個答案嗎?還是你又想要套出另外的一組關鍵字呢?再說,統媒現在基本上都不提問了,直接叫其他的媒體現場同仁協助發問 (這招真的很高招,但我想你的同仁也會先幫你報上媒體名號)。還有人要去問當事人 (指揮官),是不是當初雙北先三級,之後全國三級的時間落差的決定,造成現在這樣的狀況 (這部分你真的有必要現在問嗎?)。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指揮中心為了穩定民心,所以說出了一句話,但我想說出一句話很簡單,後續影響的就是更多問題不斷地來質疑,”這跟你說的不一樣”。但我也不是很清楚,即便我認為陳時中在話語上已經很厲害了,但是被媒體抓住,重複,放大的狀況,我以為還是不可不慎。更甚者,如果是這樣一句話,讓更多人聽了,還是透過媒體的誇大之後,就鬆懈了防疫,我以為用來解釋這看起來的第二波上揚 (特別是年輕人的年齡確診分布) 趨勢,是很不值得的!
或是,陳時中可以反問:是不是透過你媒體的放大跨大還有重複放送,而造成人民的防疫鬆懈呢?我可以這樣想像還有反問嗎?
拜託你給小費
疫情開始,之前在北部也一樣,總之就是大量地使用外送平台,UberEats是我固定使用的,有一項功能我很喜歡,就是它可以設定給外送員小費,5%、10%、15%、20%或自己可以設定,而是在你收到物件之後,外送員結單,會跳出來系統會問你,請問這一位外送員評價,還有可以選擇給多少小費。
現在回到南部,我還是一樣,只要我有使用UberEats,我都會在收到外送之後,選擇給予每一位外送員小費,我知道抽成很厲害,我知道疫情開始各個店家收漲價,不僅外送需求大增,每一位仍然需要為生活奔波賺錢的外送員,還是繼續擔任著essential workers的角色。
特別是我昨天看到一位全身帶著燒燙傷的女性外送員,我很有感覺,所以從疫情三級到現在,又是在這樣的天氣,炎熱或下雨,更冒著擔心自己的健康保護,也需要好好的間隔與遞送人家的社交距離,我認為實在是太辛苦了!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加入,如果你有使用UberEats,這個選項請你可以考慮。
當然其他的外送員,透過系統的FoodPanda (雖然沒有小費),其他的貨運類還是快遞類,諸如LalaMove (好像可以設定小費),宅急便,或者是PChome24hr等,如果沒有辦法在系統內設定,也希望你可以考慮,特別是在這一段時間裡面,體恤這些幫忙在疫病的社會中,四處奔跑的人,一些感謝還有實質的感謝。
雖然,我覺得當面說幾聲很感謝的話更是重要,但我相信有些人跟我一樣,生性害羞,所以想要偷偷跟司機說話 (Uber),或者是跟UberEats的外送員說話,但可惜的就是,UberEats的訊息連線只有在單子還沒有被結案之前,才有機會和外送員通訊息,結單了之後,你只可以給上讚或下讚,還有就是上面說的小費選項,其他的一概都沒有。
幫我們把我們需要的東西帶進到你家門口的人,都是這一段時間對我們很重要的守護者!應該要表達的,應該可以選擇表示的,我認為是可以不用省的。也邀請大家一起來實踐。
還有一些文章:
- 自由廣場》建立以國安為基礎的疫苗產業政策 by 黃文鴻老師
- 364 Domestic and 219 Backlog Cases Confirmed, Clusters Break Out Among Migrant Workers,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 新冠疫苗接種計畫曝光!手機超商藥局1週前預約 估每週可打172萬人
- 比照唐鳳口罩模式!指揮中心:疫苗可至健保App、超商、藥局預約
- 獨/圍堵長照機構淪陷 指揮中心:機構需遵守六大原則
- 傳統菜市場,是COVID19 的窩 by 黃軒
- 疫苗,打還是不打 by 了概
- As the U.S. starts a return to normal, some countries have their worst outbreaks yet.
- AstraZeneca in Talks to Switch Factories to Produce Vaccines for U.S. Government
- Spared for Months, Vietnam Faces a Wave of New Infections
- 犯錯不只要認錯還要能改錯
- 路人談「三名護理師被男病患持刀砍傷」這件事……我們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 [加拿大] 打完第一針Pfizer
- Google 圖書合作夥伴申請步驟拿7%回饋
- Google Play圖書的Affiliate回饋方案
- 動社推「動物福利標章」 首支獲認證鮮乳品牌上市 未來盼改善豬雞處境
- 要命高溫 研究:全球1/3熱傷害死亡案例 是人為氣候變遷引起
- 崔家瑋/弱弱相殘的困境——從《野保法》演進看消失的原住民文化權
- MooFamily 家庭帳號!(雖然規定很機車,是不能夠有多元成家的概念嗎?)
- *越南政府積極佈局疫苗:尋求購買生產技術,鼓勵企業與地方自行取得 (可以核對昨天推薦的《斐姨所思》20210601_EP05)
- 各國企業爭疫苗 藥廠盼政府參與
- **【生策會聲明06/02】(倘因應國家緊急情況必需進行緊急使用授權審查,建議可以國際已核准之疫苗作為比較基準,針對療效被國際認可的biomarker指標,如施打後所產生有效抗體的效價及細胞免疫反應做為評估依據,訂定審查標準、主動公告、審查過程透明化並公布相關數據。 )
- 臨床專家陳建煒:國產疫苗能否放行?應等WHO公布準則 (針對「中和抗體不能做為臨床試驗指標」,陳建煒的見解已略為修正。他指出,WHO正在評估抗體做為臨床試驗依據,是否要頒布準則,只要WHO公布準則,他一定支持WHO的準則。陳建煒建議國產疫苗應等WHO公布標準後才可放行。 )
此外,針對WHO會議中討論到以免疫橋接研究(Immuno bridging study )取代傳統三期臨床。陳建煒也指出,「免疫橋接」過去主要應用在各大公司不同世代疫苗、或不同年齡層施打對象的比較。但是若是拿AZ疫苗和Moderna橋接,或是拿BNT疫苗和高端的疫苗做橋接,不同的疫苗平台技術可否彼此免疫橋接?WHO的各專家有很大的爭論。
衛生福利部開放2021年6月14日前的遠距醫療線上諮詢服務。只要民眾打電話或是到有提供遠距醫療服務的醫療院所網站掛號,就能在約定好的時間線上諮詢。繳費與領藥部分,則需請家屬或是代理人擇期拿健保卡到醫院過卡領藥,部分特殊情況能請藥師送藥到府。
也因為藥事法第14條對於藥商的定義、第19條對於藥局的規範,以及第27、34、65~70條等的權利義務,要求藥局經營者需要在各種確保措施之下,才能夠讓民眾不會因為誤解或是任何其他狀況而誤用藥品。
在安全與風險的考量下,以既有醫事法、藥事法等法規與現行遠距醫療現況,目前實際上就是在疫情期間,儘可能讓病人不要進醫院,透過線上看診與諮詢,在透過醫院設立的領藥窗口「藥來速」的方式,快速離開醫療院所區域。
以現況看來,雖然目前暫時無法在有相關配套的安全情況下,讓更多藥品直接在網路上販售與配送,但也已能大幅滿足許多無須開藥的線上診療需求。另一方面,由於無論是電子處方箋或是郵寄紙本處方箋的模式,都會衝擊到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藥品收益。
再者,若是社區藥局將擔起線上診療後的民眾取藥場所,防疫措施與感染管控流程制度的建立也變得更重要。另外,台灣的醫藥物流公司,原先都是協助醫療院所的醫藥配送,未來若要廣及所有一般家戶,服務量能是否能夠跟上,或是一般物流業者要經過怎麼樣的專業訓練過程,才能成為認證的臨時、永久醫藥物流彈性配送商,或是要定期回單位再訓練的機制也都須建立。
- 牛津大學聯手甲骨文 創建全球病原體分析系統
- Liz 專欄 / 如果餐廳要做外帶外送?
- 疫情讓實體店不再是餐飲業必備!你該學會跳脫「場地」舊思維、賦予新價值
- 疫情當頭,餐飲科技如何以「創新」盡一己之力?
- WITH COVID 才剛開始 — 業者需要了解並接受的兩件事
- 疫情下的日本 - 從簡易財務看疫情對產業的重大打擊
- 這本手冊餐飲業者必看!「黑羊餐飲集團」公布疫情應戰手冊
- 餐廳求生助攻手來了!三級警戒拚線上點餐、外送外帶,疫情轉型優惠方案整理
- A man in China is found to have H10N3 bird flu, a reminder of a continued ‘concern for pandemic flu.’
- 新冠病毒“实验室泄露说”背后真正的丑闻
- 在未來的遠距職場上,中階經理人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傅瑞德
- 比特幣不浪費能源,破壞環境言過其實 from 區塊勢
- 75pc of UK adults have now had first vaccine dose
- 一群大象离开西双版纳跋涉数百公里快到昆明了
- 擺脫重複剪下貼上的痛,六款剪貼簿工具讓你的生產力大躍進
- 防疫封城:各国不同定义及背后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