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one searched for this ... But It found everyone

AccountlKiller
·
·
IPFS
·

在眼下这个漫长的假期中,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接着是打开Chrome,然后就是点击收藏夹上的Youtube。一般而言,Youtube会向我推荐有关猫咪、柴犬、贝斯、键盘和机箱的视频。在一些和日本经典老歌相关的视频中,被顶到评论页第一名的评论往往就是标题中的那句,“No one searched for this But It found everyone”。是的,很少有人会在2020年搜索一首发行在40年前,甚至在当年还不为人知的歌曲,但推荐算法却让它找到了我们。

推荐算法被广泛运用之前的互联网又是何种面貌呢?如果你曾在08年左右游荡于“百度李毅吧”或者“魔兽世界吧”,随着探索的逐步深入,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极有可能在某个无聊的夜晚点进了更加硬核的“戒色吧”、“2012吧”、“广州黑人吧”或”“雷霆三巨头吧”。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对一个故事记忆犹新。这个故事八成是起源于“广州黑人吧”,随后很快就在上述提到的六个贴吧中扩散开来。故事源自一个广州出租车司机的口述,“某一个晚上,我在大学门口接了一个黑人小伙和一个中国姑娘,两个人在车上直接开始不可描述,把我的后座弄的一塌糊涂”。之后的以讹传讹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生动,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对16年美国大选稍有记忆的人,应该都不会忘记大选最后阶段曝出的“披萨门”事件。这是一起一则假新闻引发的枪击案,其始作俑者不是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就是俄罗斯的高雅人士——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其实是一回事。故事的起点是著名网站4chan,有好事者根据维基解密提供的资料挖掘出了披萨店老板詹姆斯·阿莱凡蒂斯与民主党竞选团队的邮件记录,并炮制出了一个“民主党娈童集团位于披萨店地下室”的故事。随着对这则故事信以为真的人越来越多,披萨店的员工受到了死亡威胁。到了16年的12月4日,一名携带自动步枪的男子来到了“乒乓彗星”餐馆里,他朝天花板扣动了扳机,并声称自己要把这件事调查个水落石出。

尽管外国人在广州犯罪率只有1.65%,尽管广州警方在13年和15年的时候连续多次辟谣——并没有黑人强奸女大学生的案件,但在中文互联网上对于黑人的歧视却始终连绵不绝。即便放在今天,如果一个故事里同时出现了“黑人”、“女大学生”和“不可描述”这几个关键字,恐怕也会让人产生“点进去看看”的想法。最近几年,估计是为了和特朗普的政策接轨,当年的“黑人阴谋论”已经逐渐演化为“穆斯林阴谋论”,但最核心的内容还是那套“生育炸弹”的说法。

作为一个在12年前对这些“鬼话”深信不疑的人,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反思——当然,我认为需要反思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如果你碰巧性别为男,在08年的时候还处于学生时代,且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和异性主动交流,那么你很可能也会对“黑人强暴女大学生”这样的“新闻”深信不疑。再譬如说,如果你在13年左右的时候经常混迹于虎扑、NGA等直男论坛,多半会对穆斯林群体持有一个极端恶劣的印象。事情过去了很久,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无论是贴吧上对于黑人的攻伐,还是论坛中对于穆斯林的态度,他们编造出来的故事就像“民主党娈童集团位于披萨店地下室”一样荒唐——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现在人形容UC小编是“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但当年的人甚至连一张图都没有,却收割了惊人的流量。


为什么如此粗糙的谎言会收获如此多的信众?一种解释是,问题来自听者而非讲者。如果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比较丰富——以我个人为例,如果我在初中的时候交了一个女朋友,兴许就不会对发生在广州的任何事有任何兴趣。此外,如果一个人的现实活动比较丰富——假设我就职于一家严格执行996工作制的公司,我多半不会有闲心去关心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往事。

另外一种解释虽有“甩锅”之嫌,但却是我个人比较认可的一种结论。如果说互联网早期的谣言采取的是一种“愿者上钩”式的佛系姿态,那么至少在最近几年,谣言则呈现出一种“客制化”的趋势。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新闻,其目的不在于改变他们的想法,而是进一步的强化。就拿现在正在进行的2020年大选为例,民主党人投放的广告,其目标受众就是民主党的潜在支持者,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今年能走出门投票;共和党人投放的广告,其目标受众是在2016年投票给特朗普的选民,希望他们今年能再来一次。

为什么没有人试图用广告去改变选民的意志?为什么英国脱欧派不屑于改变留欧派的想法,而是去挖掘出那些所谓的“欧盟受害者”?为什么会有针对老年消费者的“绿色路由器”?因为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实在是太难。与其这样,不如对其施加暗示,令其自我强化。

After Trump won the election

一个在深蓝州念大学的女学生,在16年十有八九会把票投给桑德斯。对于她而言,特朗普是一名搞笑艺人,希拉里是众所周知的骗子,只有桑德斯的“社会主义政策”才能减轻助学贷款。而在桑德斯本人宣布支持希拉里后,尽管让她改投Trump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只要继续投放“希拉里是骗子”的消息,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她宁可不投票,也不会去选希拉里。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30401/c01jihadi/

如果你是一个恐怖分子招募员,如果最有可能加入伊斯兰国的人是那些欧美国家的二代穆斯林移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你会如何针对他们的处境设计宣传标语?在伦敦受到白人老板的压榨,但是在伊斯兰国,你会得到兄弟一般的爱。在巴黎找不到女朋友,但是在伊斯兰国,我们有方法解决你的生理需要。在密歇根州只能打彩虹六号,但是在伊斯兰国,我们荷枪实弹。

套用标题中的那句话去描述这种现象,“你不用去找新闻,新闻会找到你”。

准确地讲,针对你的客制化新闻会找到你。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AccountlKillerWhat sphinx of cement and aluminum bashed open their skulls and ate up their brains and imagination?
  • Author
  • More

非美的美国

《福音书摘要》:第一章

《福音书摘要》: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