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书:写出渴望的理想之地 · 第一天

三日书之一 - 理想之地:自梳女、母系社群

简宁
·
(修改过)
·
IPFS
现世里或是大逆不道的地方,却是真正的灵魂避风港。

这个话题我想讲好久了,不过脑子如今也还是乱的,就先写一通再说吧。

年轻的时候,我看过刘嘉玲和杨采妮的《自梳》,当时只觉得时势弄人的唏嘘。后来我岁数也大了,小孩子也养了三个,开始对于女性互助这个事儿深有感触。前几天闲着在家打毛衣,又看了一遍《自梳》。这回心境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也不同。以前以为是女性恋人的故事,现在更看出女人间的义气、勇气、坚韧和长情来。

但凡接触过女性主义一段时间,都会明白这社会总是把好的特质给男人,比如勇敢坚强,义薄云天什么的,然后把不那么好的特质丢给女人,什么小心眼儿,格局只有眼前这一点点,遇事慌张,总想着靠男人不劳而获什么的。

说句不好听的实话,我这几十年的人生,尤其是职业生涯里,也算是见过不少人,遇过不少事。坚韧勇敢的,多是女人,遇事慌张把事情搞砸的,多是男人。我见了太多被男人拖了后腿的女人,在泥沼里挣扎着,有的人被拖下去,有的人撑着心里的一口气,活了出来。

再往小里看,单说家庭和育儿,女性互助群体也是实实在在有着巨大的爱的能量的理想之地。我们常说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也总讲“没钱不要生孩子”。钱固然重要,但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真的活出来了吗?我常觉得,小孩儿是真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们在什么样的物质环境里,都能活下来,真正make a difference的,是环境里的爱和包容。

我见过最惨烈的场景,是在医院工作时,陪同儿童保护机构人员上门把孩子领走。八九个月的男婴,警察撞开门的时候正在地上爬。屋子里满是大麻的怪味,地上堂而皇之地扔着针头和肮脏的尿布。这家人不是没钱,房子大得很,有泳池有网球场,如果不是警车在前面带路,我们真的以为走错地方了。那孩子当场被remove,在医院检查完,等健康状况一切稳定后,被交给一家普通中年夫妇收养。这孩子的亲生母亲,从一千多公里外嫁过来,父母亲人都疏远了,又长期生活在精神虐待和财务虐待中。她连自己都快要不行了,又如何能够爱孩子?

如果可以,那个想象中的理想之地,人们都跟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养大孩子的是妈妈,娘舅,姥姥,姥舅,大姨,小姨。这家里所有人都是亲生的兄弟姐妹,他们从小一块儿长大,爱着彼此也爱着彼此的孩子。

为什么上海那个解决问题的节目叫老娘舅?因为你舅舅很可能比你爸更爱你。你是你爸成为合格男人的毕业证,但你是你舅舅亲姐姐的孩子。

母亲管理着家庭的资源,会更多为孩子为家庭的未来考虑。而父亲,总是无法摆脱面子,会倾向于把资源更多的用在自己身上。

家暴会少很多不说,至少女婴不会再被溺毙吧。

原子家庭里,那个母亲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分开,一个人孤独地挑起育儿与家务的重担。做过家务的人都知道,家事就是西西弗斯的石头,永无止尽,也永远看不到结果。而理想之地,至少育儿能有人分担,几个孩子一起玩儿,不用把母亲彻底困住。这母亲有自己的姐妹兄弟和妈妈能够安慰她,听她倾诉,给她支持。不用社工搞什么互助小组,家就已经是互助小组。

现世里或是大逆不道的地方,却是真正的灵魂避风港。

这,就是一个疲惫的中年妇女/精神健康工作者的理想之地。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简宁一个旅居海外的行为干预师,三个孩子的妈妈,爱织毛衣爱读书爱看树看云看大海的中年人。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简宁的职业故事集
8 篇作品

简宁的职业故事集:60岁的老年痴呆病患(二)

或许有点儿吓人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