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咖啡遊 oma specialty coffee
地址: G/F, 9 Wun Sha St, Tai Hang
大坑,就在銅鑼灣旁邊左右,天后站下車大約步行5分鐘。
營業時間:
星期日08:30–18:00
星期一08:30–18:00
星期二08:30–18:00
星期三08:30–18:00
星期四08:30–18:00
星期五08:30–18:00
星期六08:30–18:00
回到香港第一間去的coffee shop應該就是oma。
理由無它,因為是朋友開的。而這個朋友是方丈困在內地不時whatsapp問:「你什麼時候回來?我開店了,你回來我請你吃吃喝喝呀!」
他那麼誠意拳拳,我怎能不給這個不時關心困在內地的方丈的朋友的面子?
說句實話,已經過了咖啡熱戀期的方丈,早已不是昔日會四處遊啡飲啡的發燒友了。
第一,現在香港店開太多了,你去不完的。
驚人數字,2021年多了200多間咖啡店,也就是說每一日半就有一間新店出現在香港。
第二,真的讓我覺得值得飲的house blend有多少?
不就哥倫比亞、巴西、PNG、非洲日曬嘛?難道你換個貴十元的巴西就有天與地的差距嗎?說實話在我眼中,光是豆子七成都像是模子般重複,咖啡師的技術不是另一個變數或原因那麼簡單,而是我多一分的擔憂。
第三,如果豆子不是自家烘焙,說句實話,我直接網上買你用的那間自己沖就好了。
第四,就算你的豆自家烘焙,但如果我知道你的生豆商是那間,我自己基本也有個底,何況自家烘焙也不是什麼吸引因素了,至少對我來說。
可想而知,如果咖啡店的客人只剩下都像方丈那樣「仆街」,我有信心香港咖啡店會由百位數瞬間消失至十到個位數——還好世界不是這樣,咖啡店才有生意做。
這位朋友真的太夠朋友了。他打破方丈去咖啡店必定消費的原則——沒錯,這次來我連一元都沒有消費過,我也覺得自己十分渣,或者從另外角度來說他實在太好朋友了?
不過我是有回頭做消費者的,這個布丁成為方丈每次必點的最愛。
他是種復古甜點:昭和風硬布丁(Showa-era Style Caramel Pudding, 昭和硬めプリン)
簡單來說,在口感上,不同於強調入口即化的軟嫩雞蛋布丁,昭和硬布丁的口感紥實綿密,香氣也更濃厚,而焦糖醬會略帶淡淡的微苦,以達到味蕾上的苦甜美妙平衡。
這位朋友更是AeroPress(愛樂壓)收藏家,從2005年的初版到最新版都有,非常厲害。(雖然最近已把這些收藏收回不再展示了,個人覺得有點可惜)
我其中很欣賞oma的一個地方是,他會每天都為自家的espresso 寫下今天的coffee shot record。
他的精神也與方丈的想法不謀而合,店的豆子沒有blend,只有soe,也就是說每杯濃縮咖啡都是單一莊園而非混合。
不妨看看他在ig po怎麼說。
單品濃縮比配方濃縮較能呈現單一產地的風味、品種和處理法的特色,但同時沖煮處理上亦比較複雜。我們花了很大部分時間在挑選合適產季的咖啡豆,與烘焙師測試烘焙度和養豆方式,調整沖煮器具等。
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沖煮記錄。我們團隊每天都會為單品濃縮豆進行杯測,了解當天咖啡豆的狀態和特性,然後把資料紀錄。
我們亦會記錄出杯的參數,包括研磨度、沖煮比例、時間、溫度、TDS(溶解固體量)、萃取率、風味、養豆日、烘豆日等等。這些紀錄可以作為沖煮參考,也是我們咖啡師培養的習慣,更是對沖煮單品濃縮經驗的累積。
我們希望一直進步,提高沖煮單品濃縮的穩定度,盡力令每一杯都有著我們滿意的乾淨度和風味辦認度。我們亦著重分享和交流,所以我們會挑選一些最新的紀錄寫在黑板跟大家分享,如果想了解我們更多的沖煮,歡迎找我們的咖啡師交流。
我非常喜歡這種只使用soe和這種記錄和背後的精神。
但必須說句殘酷的實話,我並不喜歡oma的味道。
細心的話你會留意到板上寫的18s代表咖啡的沖煮時間——甚至有時連18秒都沒有只有10多秒。
這種做法可以做出一種很爆的感覺,具體來說就是第一口會成爆炸般強烈風味、酸等的感覺。然而卻缺乏了一種後段應有平衡和一種完整的感覺。
以音樂來解說,就是他的前奏強烈甚至劇烈,但verson和旋律到終結的finsh卻因此而淡化。這種做法或者比較貼近時下比賽的風格,但對重視平衡和完整性的方丈來說,實在不能認同。
但是到奶啡或美式的話,這種風格又會如何?其實方丈沒有試過。
(抱歉,我是很少出外飲啡的男人,更是只飲單品或濃縮的人)
不管怎樣,我還是很喜歡oma的風格和背後的精神,假如你有幸來到oma,也可以試試是否會得出跟方丈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