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尾路前,先感謝活著的人。〈家和萬事興〉是疫情人世驟變後的光輝歌曲

采郁
·
·
IPFS
·
在經歷疫情劫後餘生的無數家庭中,這首歌先感謝的是「在世、努力活下來默默犧牲的人」,有了他們,才會有後面象徵送行的〈人生尾路〉。
圖源自:滅火器《家和萬事興》沈浸式搶聽會 官方影像圖

去年(2023)的6/9是滅火器第六張專輯《家和萬事興》上線時間,今年在闔家出遊的端午連假中度過了。

憶想專輯上架前,滅火器在網路上先釋出了十九分鐘左右的沉浸式專輯搶聽,揭開了《家和萬事興》這張專輯以人生為經、家庭為緯的「大人自傳式作品」。家庭、大人,說明著人生進入了除了浪漫、自我之外,多了茶米油鹽醬醋茶這些踏實卻漫長的道路。有人為了對方每天與廚房奮鬥、有人為了對方接受更多可能不太喜歡的工作,更不時需要料理對方的人生尾路…

但有發現嗎?我們其實只是甘願把笑容轉換到對方臉上,家人、另一伴,甚至是孩子身上,家和,萬事才會「興」,而這個「興」,說得不只是萬事「昌盛」,更還有「喜悅」的興。

今年第35屆金曲獎入圍名單上,滅火器憑藉《家和萬事興》專輯入圍了年度專輯、最佳台語專輯和最佳樂團三項屬於專輯和代表樂團的獎。但在年度歌曲獎中,特別入圍了專輯中的同名歌〈家和萬事興〉,談的是「為人母的犧牲與付出」。

先來說說筆者認為在疫情後逐漸恢復生息的一年後,這首歌入圍年度歌曲的意義,再來娓娓道來原因:

屏除掉專輯具有身歷其境的第一人稱視角(男性)後,背後照顧到的應該是在家庭中「選擇包容與犧牲」的母性力量,放到現代也許不該專指「女性」,而是指當中為對方犧牲,甚至捨棄夢想的任何角色。在經歷疫情劫後餘生的無數家庭中,這首歌先感謝的是「在世、努力活下來默默犧牲的人」,有了他們,才會有後面象徵送行的〈人生尾路〉。


毋敢講犧牲 驚會傷感情

《家和萬事興》飽含了滅火器團員,甚至是主唱楊大正的個人歷程,是張「第一人稱視角的自傳式作品」,舉凡記錄年輕玩團日子的〈新歌六號〉、明指對象的〈給女兒〉或這首以女性視角看在家庭中犧牲與包容的〈家和萬事興〉。

雖然專輯主要從男性視角,但這首歌特別將敘事者轉換到「犧牲與包容」的女性角色身上,經由第一人稱視角,親身體會當中的甘苦。所以在歌詞中才有了「翁咧睏 囝嘛咧睏」、「彼條粉紅色的裙」這樣加強具體性別印象的人與物件。

人生經驗與視角不虛,反映在歌詞當中。某些唯有處於第一視角中的真實感受,才會顯得更為深刻,例如對「毋敢講犧牲 驚會傷感情」這句話的重量,它飽含了對對方的愛,更表現出難以說出口的羞赧之情,皆了然於一句話當中。因為唯有你才知道這份愛的重量,才明白那份情無需回償,旁人也更難體會你的害羞僅出自於對方的笑容。

所以第一人稱視角很重要,它讓作品可以很快速地進入讀者的內心,與情節共感。但當這個作品收藏的已不止私人記憶,而是一個時代下的集體意識,也許就得從更宏觀的視角來欣賞,讓更多元的角色身分可以進入故事中,一同被救贖。


Solo Dance at Midnight,包容與犧牲下的獨舞

站上更高處後,首先重要的就是要鬆綁「性別觀點」,這首歌探討的是母性力量所展現的包容與犧牲,這裡說的「母性」放到如今社會不該專指「女性」,而是在具有穩定關係基礎的家庭中,為對方犧牲,甚至捨棄夢想的角色,這可以指家人之間的主要付出者,當然也可以指雙方為對方無私奉獻的舉動。

註:這裡的「母性」一詞取自英國兒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Winnicott)所提出的「原初母性專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其中一觀點講述為何對嬰兒可以沒有條件的愛與付出,而本文則選擇用「包容與犧牲」。

滅火器《家和萬事興》沈浸式搶聽會

滅火器團員在專訪中有提及,作品中的中英文名都會埋藏更多想法與線索。〈家和萬事興〉英文名「Solo Dance at Midnight」在他們發於YouTube上的《滅火器《家和萬事興》沈浸式搶聽會》影片中,有著一段「家庭主婦在夜裡獨舞」的橋段。緬懷著逝去的夢想,唯有在半夜獨處時才能表露,在歌詞中同樣也寫了這段「心內跳著舞步 懷念青春 關電火趕緊睏」,是什麼原因讓主角願意犧牲夢想,包容這樣的生活,放棄那段「彩色的青春」?答案在最後一句「愛是無計較 家和萬事興」。

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在宏觀視角下這首歌想訴說的對象是「在家人之間那個為對方無私犧牲,甚至捨棄夢想的角色」。所指的人就不會單單只是「女性」,而是願意為對方付出的人。


面對疫情後的人世離散,人生尾路前,先學會感謝

〈家和萬事興〉放在了專輯的尾聲,於〈人生尾路〉之前。〈人生尾路〉展現的生命餘暉是如此的耀眼,淚水和歡送與共,是降下專輯帷幕前最盛大的收尾曲。它可以反映在經歷疫情後,劫後餘生的人們如何與重要的人道別,面對萬組家庭的人世離散,加之透過網路,這首歌引起許多人主動分享這些辛苦時光。撇除音樂代表性與同年是否有相同類型的作品,這首歌確實符合年度歌曲當中「時代性」的入選範疇。

但留下來的人呢?送走了這些踏上「人生尾路」的至親之人後,也許更應該把目光放在當下,感謝仍在世、仍好好努力活著的人。他們因愛無私犧牲,也要適應從此沒有對方的生活,這些人不是誰,正是你我。入選為代表人世驟變的後疫情時代,獻給努力活下來人的年度歌曲,似乎極具意義性

在彼此因生死而必須分道揚鑣之前,請好好感謝那些平時為你無私付出的家人,最重要的是常回以對方笑容,畢竟家和,萬事才會「興」。

問題思考:

第一、 你接受風格一直保持你最初喜歡的樂團/音樂人嗎?或會因為生活轉變而產出迥然不同作品的樂團/音樂人吸引你的點是什麼?

第二、 你認為年度歌曲只該有一首嗎?為什麼?

參考資料:

獨家專訪|滅火器:愛是無計較,家和萬事興-TODAY星瘋報

火編日記-滅火器《家和萬事興》沈浸式搶聽會

【哈心理師】母性,是天生或後天的力量?-媽咪拜

你的孩子不是薛西佛斯:孩子要回應的社會期待,沒有終點-女人迷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