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鴻雁東南西北飛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你的文章好與壞,誰有資格來評斷?

鴻雁東南西北飛
·
·
我的學生以為由一個老師(中心化)來評分,毫無疑問是公平合理的,卻渾然不知當前的趨勢,所有網友(去中心化)才是共同評分者--越早意識到這一點,未來就不會因期望太大,而失望太大……

五月底,我在創意發想課堂上,出了一道作業:回想疫情爆發前,你最後一次所做的一件現在不能做的事情,如看電影、逛夜市、聚餐……等,找到當時所拍的照片,並在社群網站上張貼、留言發表感觸。如:

誰來為這一項作業評分?

我原先的設計是:老師評分與網友按讚數各佔50分,除了我的評分外,只要有一位網友幫貼文按讚,即可獲得1分,最後再將兩個分數相加,得出總分。

本來以為把網路貼文當作業,對於習慣操作社群網站的大學生來說,應該相當好玩。沒想到作業發布之後,收到三位同學的來信,反映評分標準不公。其中一封信如下:

根據公平性來衡量這個評比方式的話,那麼--沒錯,這項作業在某種程度上的確不合理。有許多人緣好、朋友多的學生,即便寫得不怎麼樣,也能輕易衝高按讚數;相對的,人緣差,又不擅長經營社群網站的學生,寫得再認真,大概也沒什麼人點閱。

但,話又說回來--

請問:你的文章好壞完完全全由「一個老師」來評斷,就是公平的嗎?

老師再怎麼厲害,也會受限於個人經歷、偏見、喜好,對於你有感的事物可能無感,甚至反感。所以,學生以為老師是純粹的公正無私,事實上,剛好相反--老師其實也是見識有一定局限的芸芸讀者之一,頂多比一般讀者讀了更多書、懂得更多理論、熟悉更多教學法而已。因此,就算你寫的文案,我給你滿分,在職場上可能一文不值--難道這個時候,你又要回過頭來怪老師教的東西沒用了嗎?

所以,設計這項作業,目的是希望學生體認到:

文章的好壞,不應該是「一個」老師說了算;出了社會之後,你要面對的讀者是「無數個」,如果不知道如何針對不同讀者群,寫出能夠抓住他們眼球的文章來,那根本不算學過寫作。至於在網路上發文,雖然不可能吸引所有網友的的注意力,但想要衝高點閱,則必須寫出吸睛度達最大公約數的文字--而這,也是在數位化時代的必備寫作技能。

不過,顯然從小接受傳統作文教育長大的孩子,無法適應這樣的評分方式,儘管這項作業只佔學期總成績的5%--換句話說,網友按讚的分數只佔2.5%--他們仍然感到憤憤不平。為了撫平眾怒,我只好把我的評分上限調高至90分,而網友按讚則壓縮至10分。

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我隱隱覺得有一點熟悉,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長期關注Matters上輿論風向的市民朋友,應該已經察覺到了--

是的,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掀起的廢文社交擼幣有拍必回……之類的討論。事實上,這些討論歸根究柢離不開「中心化/去中心化」這個核心課題。我的學生以為由一個老師(中心化)來評分,毫無疑問是公平合理的,卻渾然不知當前的趨勢,所有網友(去中心化)才是共同評分者--越早意識到這一點,未來就不會因期望太大,而失望太大……

這陣子,許多在馬特市上不擅社交的朋友,由於始終未獲得關注及應得的拍手數,最終選擇離開,可能也是無法調適過來所致。送走一個接一個的文友,我內心也是無限感慨。

看到這裡,你一定以為我要就「去中心化」發表什麼高見。抱歉,讓你失望了,高見沒有,低賤的牢騷卻一堆,不過是從學生作業聯想到馬特市的生態,有感而發,寫到最後離題也無所謂了。

好吧,時勢所趨,如果你想要在數位寫作平台上闖出名堂來,就不得不認識讀者、跟讀者建立好關係;如果不想委曲求全,迎合讀者的話,那也別太在意他們的反應,犯不著負氣離開,哪怕只有一個人欣賞,那也滿好的呀!

想起林子祥在〈長路漫漫任我闖〉中的一句歌詞:

開心唱,誰是最高最強

我只要,只要你一個人欣賞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