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淡水浪流連:關渡
輕舟不繫便隨萍,八里坌前望杳冥。
雪壓屯山千仞白,潮分官渡一條青。
野煙似縠藏孤寺,瘴雨如珠落小舲。
寥泬海邦風景暮,幾行雁陣下漁汀。—林豪《舟入八里坌口》
《舟入八里坌口》巧妙的融入了淡北八景中的三景:坌嶺吐霧、屯山積雪、關渡分潮。
端午清水祖師大拜拜,住處剛好位在搖滾區,就算門窗緊閉,空氣清淨機還是顯示嚴重污染,於是出門清淨清淨,台北市區又開始暴雨,就近來關渡走走。
在〈關渡劃流〉一圖中,「關渡石」可能是現在的「媽祖石」吧,根據研究媽祖石應該是大屯山火山噴發到現在位置,與菜公坑山上巨石一樣是反經石,不過在竹圍國小自強分校內,平常校門深鎖無法參觀。
關渡雖然已經是北投區,不過提到淡水總離不開關渡,而提到滬尾、八里、關渡、北投、唭哩岸等等地名,又與凱達格蘭族有關,其實原住民顧名思義是原本居住的民族,我們才是外來者,但「番仔」卻帶有貶義、歧視或諷刺意思,這或許是外來者的傲慢。
往關渡宮的靈山公園走,上面立著「關渡三潮勝地」,可惜炸掉隘口後已不復在,只能藉由古時詩文遙想。
重重關渡鎖溪雲,潮往潮來到此分。
練影東西拖燕尾,濤聲日夕動犀軍。
舟人放櫂中流急,估客鳴鉦隔岸聞。
我欲測蠡參水性,由來涇渭不同群。—林逢源《關渡分潮》
第一關門鎖浪中,天然水色判西東。
莫嫌黑白分明甚,清濁源流本不同。—陳維英《關渡分潮》
初二日,余與顧君暨僕役平頭共乘海舶,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行十許里,有茅廬凡二十間,皆依山面湖,在茂草中,張大為余築也。…既坐定,聞飛湍倒峽聲,有崩崖轉石之勢;意必有千尋瀑流,近在左右,晝夜轟耳不輟;覓之累日,不可得見。—郁永河《裨海記遊》
閒暇之餘,再走了趟獅子頭隘口,河濱都還在重新整建中,其實後方還有個冷門的獅子頭景觀公園,但不知有沒有重新整理開放。
依據「五股鄉志」記載,淡水河與基隆河二河交匯之隘口地勢,清朝即有學者以「獅象捍門」,形容此處的地形奇景。
「獅」指今淡水河左岸五股獅子頭一帶,為觀音山餘脈至此 地形隆起形如伏地金獅,「象」指基隆河出淡水河口的關渡,為大屯山脈扁平延伸形成象鼻地形,捍門者,守護也,故俗以「獅象捍門」或「獅象守口」稱呼本處特殊山河交匯之地勢。
原本觀音山延伸至河口的獅子頭隘口岩體,於民國53年人為炸掉後已不復見,謹以此景觀雕塑,傳留記憶。
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獅子頭隘口在今台北縣五股鄉獅子頭和對岸台北市關渡之間,據「五股鄉志」記載,清朝中葉後便有學者以「獅象捍門」形容此隘口的重要性。
「獅」指今淡水河左岸五股獅子頭一帶,「象」指基隆河出淡水河口的關渡,隘口恰是台北水系通往大海的匯流處,左納塭子川、觀音坑溪,右納基隆河,日治時期有人認為隘口形成淡水河系出海障礙,若炸開河中央這群山石,可加速台北盆地水流出海,台北地區每逢大雨必淹的窘況便可紓解,但獅子頭隘口是觀音山延伸至河口的岩體,可謂風水寶地,日本人終究順應風水之說不敢炸燬隘口。
國民政府遷台後,台北盆地夏天水患頻傳,民國五十一年,歐伯、愛美颱風,台北縣市皆受水患之苦,隔年九月葛樂禮颱風,慘況更是「六十年罕見」,故在「葛樂禮」水患後,中央才決議把獅子頭隘口炸除以拓寬河道。
河道拓寬有利於排水,但出海口的潮汐因沒有隘口的阻擋,不時撲向地勢低平的五股鄉洲後村,使得全村四分之三的土地變成沼澤,肥沃的良田一夕之間變成殘留鹽分的爛地。民國五十七年政府公佈北區防洪計畫,洲後村被規劃為完全禁建的一級洪水管制區。
炸開隘口無法防治水患,民國七十一年政府只好闢建二重疏洪道以解決大台北盆地的水患,當時主導炸山政策的美國水利專家,都因炸開獅子頭隘口的決定而改寫了水利史。
台北縣政府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吉時立
走上關渡大橋,遠眺如今的無頭獅象捍門,時光總是不停推進,我這外來客也不知會停留多久,紀錄淡水印象的麟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