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式攝影之二】模仿名畫的自拍 反思日常「荒誕」現象
香港攝影師Kayee C的自拍作品,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最後的晚餐》等名畫,她一人分飾多角演繹不同人物,合力上演一齣21世紀的「荒誕劇」,然而模仿名畫的幽默感背後,還有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反思。
十年前移居法國的Kayee,2015年因哥哥贈送的單反相機才開始攝影,自此彷彿學懂一種新語言。她喜歡人像攝影,也鍾意看油畫,尤其是十六、十七世紀畫家卡拉華佐(Caravaggio)的作品,於是油畫便成為她的靈感源泉。她最近在香港舉辦攝影聯展,展覽現場的作品《The Taking of All of Us》就是源自畫家的名作《The Taking of Christ》。
擺脫宗教規條 自小愛扮耶穌
畫作原本內容是耶穌被猶大出賣後被捕帶走的情景,在她的作品中,猶大變成幫她化妝的人,士兵則成為身邊指指點點的人,還有人在圍觀拍照。「社會上很多潮流(如減肥)及價值觀(審美觀)等,彷彿將女性的思想自由帶走,某種意義上,女性也在主動參與這件事,所以作品中的女人正是自己。」
在畫作裏,作品的光線從耶穌身上散開,她的作品也是如此,焦點落在身穿內衣任人擺佈的她,模仿的角色正是耶穌。實際上,她自小已喜歡扮演耶穌,這自然與兒時的經歷息息相關。小時候的她讀基督教學校,那時的她已覺得宗教有很多規條及框架,有反叛精神的她想擺脫這種窒息,便將聖經故事改成搞笑內容,想像自己是耶穌。現時的她雖然沒有宗教規條的束縛,然而她仍不時幻想自己是耶穌。「這與人的無力感有關,當所有事情變得很差時,就會想像萬能的自己可以改變現實。這個社會總是對我們有很高期望,你當我係上帝咩?」
另一幅明顯取材自達文西名畫 《最後的晚餐》的作品《Who Is Listening?》,她不但扮演耶穌,還一人分飾十二個角色。畫面右方的人全在玩電話,或自拍或在等訊息,彷彿活在虛擬世界中。耶穌左邊的人似乎在尋求溝通,有人在祈禱,甚至荒謬地融入一個殺人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及表達方式,很多時我們表面上在溝通,但實際上究竟有多少人認真在聆聽?」這幅充滿玩味性質的作品,或許正是現實社會的寫照。對她而言,這幅作品還有另一層自身意義,她天生有一隻耳朵沒有聽力,過往她也試過不能溝通的狀況,幸好這沒有對她的語言能力造成影響,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法文。
另外一幅作品屬於《Sisters》系列,她以16世紀畫作《Gabrielle d'Estrees And One Of Her Sisters》為靈感,畫面中的她按着另一個自己的頭,創作完作品後,她才慢慢理解自己為何要這樣拍攝。Kayee原本是雙胞胎,但另一位胎兒在媽媽的肚裏死去,這個創傷困擾她多年,令她產生一種倖存者的內疚感(Survivor Guilt),也覺得很難與人建立關係。
「這個想法在內心埋藏很多年,直至近年才慢慢走出這個困局,懂得如何去表達這種內疚感,當她將過去兩年創作的《Sisters》系列慢慢連結起來時,才明白為何會創作這系列作品。」這個想法也在另一系列作品《End of the Party》裏得到延續,多個長相、穿着一樣的她身處一座中世紀的莊園裏,隱喻着曾經共處同一子宮的經歷,雖然不知道莊園裏曾經發生過什麼意外,但最後只有一個人倖存,藉此去表達她內心的內疚及罪惡感。
觀察日常生活 角色互有交流
雖然Kayee的作品靈感源自名畫,也模仿油畫人物的姿勢及光影,不過她相片中人物的動作及反應,也源於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例如人們吵架的表情等,再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融入作品。正如作品《Who Is Listening?》,創作時她圍繞中心的耶穌造型展開,用六晚時間逐漸建構出不同角色的造型與動作。影像的美感、構圖固然重要,角色之間的交流與反應,同樣令作品生色不少。
Kayee C的作品令人想起日本藝術家森村泰昌模仿的名人名畫,又或是美國藝術家Cindy Sherman透過自拍演繹電影及電視裏描繪的典型女性形象,與他們的作品一樣,藝術家出現在作品裏面,無疑加強作品的表達意義,對她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以更自由地發揮。畢竟,對本身從事銀行的她而言,創作某程度上是工作以外的一種平衡,如何在掣肘之中活得自在,從而透過攝影表達出來。儘管她的作品不直接回應社會議題,然而當人們看到她的影像時,總能投射各自的情感或經歷。
·顯影IG(雙語內容): 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gstory/
·原文見於果籽 ·Kayee C網站 ·圖片由La Galerie Paris 1839提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