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畫非畫

Red
·
·
IPFS
·
久違的《是非》系列~

曾經寫下了自己對《非》的想法。

  • 像非像中,一張很久之前的照片,照片中是欄杆。多年後的我不解為何留下她?不過也讓我思考這個「像」的意義!


  • 相非相中,我寫出當時單眼的入手原因,追逐自認為好的成相,結果發現,「相」,並非我想得如此!


  • 雨非雨中,裡面文字雖然打混,可照片是認真地拍,懷念學生時代的雨,跟我心中想念的雨。


  • 荷非荷中,說出了我的想念,除了雨,用荷帶出我想念的人~


  • 龍非龍中,裡面的故事,卻是真真實實,手中的愛魚傳送思念給我~


  • 光非光中,藉由光的探討,一顆大光頭,勇於呈現在平台上,我禿頭我驕傲!


二十七篇的《非系列》有著我的生活跟感觸,有笑還不致有淚,文章或許不通順,文字或許有錯誤,但搭配的相片是真的用心分享,呵呵!


今天突起筆再寫一篇「非」,原因,在於小孩的108課綱,學習歷程.................


老實說,我也不知什麼是學習歷程?什麼是108課綱?就我自己的感覺,或許目的是培養學生多面向發展,可,反增加家長負擔,有些私校學生出國增加經歷、有些去做了莫名的志工、有些做了不知道為何的事情,只為了有經歷可以寫,可以讓大學教授進一步了解參加學生的個性???


我的看法很淺白,因為不了解,所以表達的應該誤差也大,我可理解讓小孩自己去發覺自己的志向,透過課外的學習,而不是侷限在學校教材中。


我是拉了小孩去做環保志工,讓他了解環保的重要,在一堆發臭的飲料容器中分類,有著垃圾,有著異味,更有很多老菩薩的奉獻。儘管他做的時候表情始終如一,帶有一絲不甘願,要不是需要憑證證明,他可能連做都不想做,這讓我想到:有多少高中生也是這樣的想法?學習歷程的宗旨是如此嗎?


「把拔,還要再一樣,記錄學習歷程!」志玲這樣跟我說,在上個星期。

「需要什麼?沒那麼多志工做?也沒那些時間?」

「講座!準備要聽的黑熊講座,可以!展覽!都可以....」

心想:「難怪私校會辦出國,既增加學生參與新鮮度,又可以有很多歷程可以寫,原本好的宗旨,又被銅臭給污染了,畢竟能出國的高中生又有多少?」


展覽,台中是文化之都,什麼沒有?最有文化!


當然不是帶小孩去金x豹看展覽^_^,是去美術館看畫展。



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老師。(1902-1983)

這是我帶小孩去看的展覽,對於美術,所懂不多,以前的我認為畫的像,就是棒,就是一流的畫家,李梅樹老師,寫實派的風格描述台灣這塊土地,吸引我的地方就在這。

一進館,不誇張,高中生很多,簡介都被拿光,可想而知,來的目的跟我們一樣八九不離十,為了歷程..................再度又讓我心裡碎念。


小孩是個木訥的人,不主動,對於這類主題陌生,所以一進入展間,他慌亂無措,不知道這展覽給他的意義何在?展間對李梅樹老師的介紹,我請他拍了下來,拍照之前,雖然很多學生早拿起手機狂拍,對著標題,對著畫像。


「大家都在拍,表示可以拍,幹嘛那麼認真?」小孩天真地說。

我卻趁機教育小孩,展覽,展的是個人創作,有著作權保護,不是想拍就拍,必須徵求創作人或展覽單位的同意,這是一種基本的尊重,更是一種對創作的致敬。於是,我很鄭重地走到服務台請教,得到了同意,李梅樹老師的畫是可以拍照的~


我走到展間外頭,跟小孩說:「你就選擇一張你最喜歡的照片。」

之後,我再來跟你討論。


因為沒腳架,不用閃光燈無形破壞畫作,所以圖畫照片有點暗。

名字「黃昏」,我被她的光線表現所吸引,光與影的配合,是攝影的要像,我想也是畫畫的組成,所以這張畫馬上吸引了我。


名字,我忘了,可是一樣的光影表現,表現在這窗邊,就像在相機觀景窗下的視野。

這張是我步出美術館,在那陽光下,自己創作出的光影^_^


這就是寫實,寫實風格的呈現。

寫這篇記錄同時,順便找了一段網路上對李梅樹老師的敘述:取自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的藝術語彙源自於日本的學院教育,接受具有扎實學院寫實根基又吸納印象派戶外光影及筆觸的外光派的洗禮,學習十九世紀末以降西歐藝術的表現風格。

原來,經由攝影角度,感受到那光與影的組合。相機觀景窗就像一幅畫的畫框,我也看見了老師當初畫下的霎那,尤其在之前,我對李梅樹老師完全不認識......


這照片,我想童時的我們,在我們那個年代,小孩跟母親的照片一定有類似的場景。

是不是有異曲同工

原本要貼自己小時候家人合照,姿勢很雷同都蹲著,沒經過家姐家妹同意,改貼上這張巫筆的畫^_^


當時畫界也有流行問題,畫風也有所改變,可是李梅樹老師依然執著貫徹他的寫實風格,不因潮流而做更改,堅持他的堅持~


回家的路上,我開始長篇大論,論著我看到的畫作!


回到家,小孩開始著手學習歷程的撰寫,用電腦上傳!


我一撇,望見學校網上說明:只要兩張照片跟100字以內的內容.............

那我在回家路上的長篇大論,他老兄居然嘻嘻的說:「誰叫你那麼囉嗦!」


「那我也不寫了,本來想讓你看我自己的觀後感」


於是,這篇文章就畫下句點,我也不寫了^_^


以往,如果我有跟他一起參加類似活動,我也會寫一篇自己的感想,跟他交流,現在一百字的限制,小孩真的了解什麼是什麼嗎?難怪簡介都被拿光,哈!心裡再度碎念。


更誇張的是:









我才知道,這不是學習歷程,是多元學習,我一直搞錯,這...........唉唉,反正我負責開車在他們去,管他學習歷程還是多元學習?起碼我看了一場好展覽^_^




彩蛋?

小孩的背影





原本要繼續寫李梅樹老師對三峽祖師廟的貢獻,主持祂的修建,我的興趣也在這,那雕樑畫棟~


照片中的老師就是當時的李梅樹老師

我還一路跟小孩解說,只留下這照片一張!就當彩蛋吧~

他應該不是看英文吧??哈

小孩照片是側拍,沒特意擺pose。


套句這系列文最後的那句話:

畫,是那個畫?還是不是那個畫?


拿來做多元學習的畫,唉!


不過,現在的我對於繪畫,除了寫實之外,也開始可以意會抽象,作者想表現出心中的東西。

感謝馬特市裡那麼多的畫家不吝分享,讓我接觸更多作品^_^









我還是貼上彩蛋,結束這篇記錄。

他們還年輕,看到這全家福,應該沒有我心裡的悸動吧^_^

謝謝收看~


CC BY-NC-ND 2.0 授权

支持的子彈雖然慢慢減少,但看到越來越多人開始去支持,這就是一個循環,源源不絕的支持^_^

logbook icon
Red庸庸碌碌,汲汲營營於生活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謝謝光臨,2024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小週末趣談 -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