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神、佛、鬼與靈交會的時空
既日常卻不俗於日常生活的時空,我想到過去參與過不同宗教祭典或祭祀空間的體驗。
我小學的時候,母親很信佛教,每週至少花一兩個晚上,到佛堂念經;平時有空,還多花時間在佛堂服務、打掃。忘了從幾年級開始,我的周末夜與同齡小孩的休閒活動不同,總是跟著母親去念經。儘管當時根本讀不懂,也不明白唱經音調的轉折,總之就是跟著跪在梯形的軟墊上,按照指定念的經,將經書放在書架上立著,還記得有些經書封面寫著普門品。總之就是跟著唸誦,跟著跪拜行禮,伴隨著師父敲缽、引磬的聲音,和木魚聲。
對於十幾歲出頭的我來說,當時專注力有時限,大概半小時後就現出原形,雖然還是跪著,嘴巴也動著,但是眼睛開始到處張望,屁股開始左右挪動。或觀察其他人誦經的樣子,或算著現在時間多晚了(倒是算不出到底迴向多少,功德多少);到後來還能估算唸到哪一本經的哪一處代表快要結尾。最開心聽到語調開始放慢,就知道今天晚課終於要結束了。
誦經結尾,多半會在室內,腳步輕緩地繞著小小的廳堂走,一邊念誦著不同音調的阿彌陀佛。這時候我的精神就來了,終於可以收拾準備回家了。
通常在念經時,大門都會敞開,有次念到一半,有隻蛾飛進佛堂,停在地板上,就那樣一動不動直到結束。偶爾也會有些會飛的生物飛進來繞,母親總說那是代表這些動物受到感召、有慧根。我也不知道他們之後會去哪裡,同時我也不明白自己在這裡做什麼,後來想想,在這裡反而因為害怕前面那尊佛祖的懲罰,我還是會不斷讓自己拉回注意力,莫名其妙提升專注力,這好像就是現代人在冥想追求的事。
除了佛堂,每週最早放學的那一天,會有教會的志工來帶小學生念聖經、唱聖歌,玩團康。這我也參加過,印象除了背聖經很困難以外,其餘的活動都很有趣,記得當時並不排斥去,甚至家長也很積極,也因此莫名其妙在聖誕節表演過聖經故事的一角。不過這些活動都不是在教堂裡,比較像是來社區協助課後活動。
我們家也並未因此更換信仰,但有時候會有基督徒來家裡傳教,我們也去過基督徒周末的聚會,算是一種宗教多元的體驗吧?真正去過教會大概有兩三次,其中有兩次都是和朋友去。第一次去的時候只覺得募捐很困難,一介國中生,實在沒有餘裕奉獻;第二次去卻讓我有點退縮,雖然前面有很新潮(對我來說有些突兀)的活動,但當一大群人開始低頭禱告,聽從牧師講經的樣子,總讓我覺得自己很異類、很抽離,某種程度來說我也確實是異教徒。散場前,還會有小組長帶大家禱告,分享今天所見所得,這真是壓力最大的時刻,還好撐過去了,但我也沒有再踏入教堂禮拜。
搬到花蓮後,則又看到完全不同於前者的祭儀。如何祭祀、除穢、結合漢人拿香的流程,還有和靈的互動,完全是新的接觸和需要時間去認識的領域。今年有幸見證到一場,一切就是按照規矩,盡可能守著儀式的禁忌。
雖然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宗教性的活動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又有些非比尋常。每個場域都在畫出結界或劃出靈的界線。見識過基督宗教傳教的積極性,諸如大學學校附近的團契、摩門教傳教者,也在台北車站遇到聲稱來自韓國的基督宗教。也曾在親人間喪儀過程中,疑似沖到生肖,而總是只能待在室內,一出門便想吐。伊斯蘭教雖然不熟悉,但也因有機會訪談信仰伊斯蘭教的東南亞移工,而接觸到一點他們對於靈的想像。
這些時刻既魔幻又寫實,我想我對信仰有些靠近又排斥,我沒有不相信,卻也沒有深信什麼,敬畏所有忌宜,但又害怕集體性的行動。不過有幸參與,也算是有意想不到的體驗和收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