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完成比完美重要 量比質更重要
佛羅里達大學的教授傑利尤斯曼將電影攝影班分成兩組,一組歸為量組成績完全取決於作品的數量,越多張分數越高(100張:A,90張:B...),而另一組則被歸在質組,成績取決於作品的品質,如果要拿A,那作品必須近乎完美,結果到了學期末,最好的照片都出自量組,而在質組中多數都只是平庸的照片。
我們常常在腦海中構思很久,卻遲遲未做出行動,這是一種拖延症。
我們總是想要修改到最完美才踏出腳步,卻常常因此就從未邁開雙腳。作者把這種情況稱為"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啟動是指你在構思計畫,雖然這是好事卻無法有所產出(改變);行動則是可以有所產出的行為,啟動不是沒有用,只是若你永遠只停留在啟動這個步驟時,你永遠不會成功,當然同時你也不會失敗,因此很多人就掉入這個陷阱,深怕失敗的完美主義者最常陷進去!啟動狀態讓我們感覺有在做事,所以我們可以就此安慰自己,但這只是場欺騙自己的騙局!
多數人都是個夢想家,但成功的人不只是夢想家也是個實戰者,過程中勢必會受傷,但受傷只會讓我更強大。
想要精通一項習慣,你就必須由重複開始,而非凡事追求完美,正如<刻意練習>中所提到的,我們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精通一件事,而且是有在思考的一萬個小時才有用。
因此從現在開始:重複實行才是關鍵!
在這過程中 ,我們會讓行為自動化,我們的大腦會產生記憶,每次做同樣的行為會活化跟那個習慣有關的神經迴路,正是如此,拍了一堆照片的學生精進了技術,光想著完美照片理論的學生卻趨於平庸,前者主動執行,後者投入被動學習,前者行動,後者啟動。
附圖的習慣線和學習曲線很雷同,這就是我們"自動化"的過程,讓我們系統二(慢想)的行為轉換成系統一(快思)
由圖可得知,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你不該問"花多久才能養成習慣",而是"花多少次才能養成習慣",想要改變(養成習慣),就必須去實踐,而不要紙上談兵,因此我們必須讓自己動起來才能讓自己一直處在行動(刻意練習)的狀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