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會」真的不可行?
「網絡教會」這四個字,一聽下去,筆者相信大部份牧者都會拒絶。誠然網絡教會一定有其不足之處,但筆者相信這並一定不可行,只要牧者們肯放下傳統的包袱,一同發夢,或許可以是另一個邊際。下文是筆者的幻想,由於我沒有做詳盡的調查,只是與一些教牧朋友作了些討論,現簡單分享反對者的一些觀點。
實體崇拜
我們都是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我相信沒有信徒會反對,而實體崇拜是由初期教會到現在的方式,面對不能摸不能觸的世界,這是教牧朋友們不能接受的,他們難於接受這種好像銀行客戶服務式的牧養。沒有實體,就沒有實在感。
虛擬關係
提起網絡,教牧們就會聯想到虛擬世界,即是「假」。由於網絡文化充斥著「假名字、假關係、假感情」,因此,教牧難於接受會眾們透過一個虛擬(假)的環境建立真關係,而虛擬世界也給予人逃避現實的感覺,在基督教真實面對自己的價值觀大前題下,這實在難於接受。
另外,關係在基督教是重中之重的東西,有說「有關係,就什麼都沒關係」。教會需要有團契生活,是群居,是一班人,而在此當中,信徒的生命才能互相學習、了解和成長。因此,網絡教會聚會時只是個體形式,教牧難於接觸會眾,會眾間也難於互相交通,所以就是行不通。
雖然教牧們大都不太接受,但礙於疫情影響,迫上樑山,這幾個月來大部分香港教會都樂於使用網絡作崇拜、小組、主日學等。筆者作為其中一分子,對網絡教會也有些體會分享作回應。
租金,地方,地域
香港現在土地是貴價品,教會大都花很多金錢用於買會址和租地方使用,而網絡崇拜正好免卻此煩惱,可把奉獻真真正正用於聖工上,也因為沒會址,牧者更要機動地出走,而無法再躲在教會的房間內,主動地去探訪,接觸受眾,而網絡教會更能打破地域問題,搬屋或移民也不用轉教會,可以繼續參與和服侍。
實體崇拜非實體
近年大教會當道,有些座堂重建後更成為高樓大廈,教會的配套越來越齊全,可以媲美酒店的級數。當教會越在外表上裝飾,信徒就越容易走進信仰身份優越感的危機,例如當教會冷氣壞了,就去另一間教會崇拜、當教會廁所沒廁所水就感到討厭而投訴、教會沒升降機要行樓梯是原始人,令人難於接受等。越多的實體設施,反而信徒越少真實面對自己的信仰,上教會是為了家庭聚會?朋友聚餐?身份象徵?這都是實體教會或崇拜的挑戰。相反,只得一部電腦的網絡教會,加上在家中有萬千樣東西的引誘挑戰,反而更來得實體,信徒要面對是否為崇拜主而早起床,要面對是否為敬畏神而在詩歌中立著或坐著,是否為要渴望真理而在講道中不看手機短訊,這都是真實的信仰挑戰,赤裸裸地面對自己,回到真實的信仰起點。
虛擬真關係
筆者真心相信關係的建立在於是否真實,那怕是天與地的距離,就算他站在你面前,但你卻以虛假待他,這不是傳說中「最遙遠的距離」嗎?耶穌在天上也在我們心中,這份愛也不是距離能奪去的。筆者在這段時間在網絡上進行小組聚會,體會到組員間關係更緊密和真實。由於開組時看到組員們的家居環境,大家都好像進入了別人的家一樣,成為了家人,更因解決交通問題和上班疲倦的問題,組員們更願花時間分享和溝通,其實一段關係是否真實,在於有沒有用心去關心和分享,別人是會感到的。有教會在崇拜時常要求會眾向坐在旁邊的信徒說說福語,筆者直言,不論說千萬遍,只要不是用心去作,這也是「虛擬」。
最後,筆者有一個奇想,近來手機遊戲「動物森友會」異常受歡迎,這類共同生活的遊戲筆者10多年前也有嘗試。其實網絡教會可參考此道,讓會眾們一同在虛擬世界中生活在一起,而不是星期日才是弟兄姊妹,是真正「常與我同在」,把虛擬和實體融合,這不是更有趣味嗎?筆者要強調一點,我們不需要非此即彼,網絡或虛擬都一定有其限制,也有其美好,在一味拒絶之前,何不嘗試融合運作。再者,實體教會多美觀也不會使信徒更敬虔,真正的敬虔是在任何處境中打從心底承認耶穌基督是主。因此,網絡教會能提供一個平台讓信徒學習單仰望上主,取走實體崇拜的外衣、教牧家長式的保護,真誠面對自己;在沒有群眾壓力下是否仍願意選擇跟隨這位基督。
筆者撰此文,希望能提起討論,以至能看到實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