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子非魚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閱讀|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子非魚
·
·
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閱讀書名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閱讀心得

掌控情緒大方向依舊不離:

  • 注意身體預算(自我照顧)

  • 重新分類感受(認知重構)

  • 經驗的共同建構(人際關係)

根據證據,焦慮像憂鬱一樣,似乎也是以建構情緒、疼痛和壓力的相同方式建構的種類。你在焦慮和憂鬱時感到的悲慘,其實是在告訴你,身體預算出了什麼嚴重的差錯。你的大腦要不就嘗試確保存款,提高不愉快的情感,要不就試圖藉由保持不動來降低存款的需要,結果造成了疲勞。你的大腦或許將這些感覺分類成焦慮、憂鬱,或就此而言的疼痛、壓力或情緒。

不過,雖然在《焦慮的修復練習》提到「重新詮釋建構情緒模型完美契合」,本書也寫到:

你可以把焦慮分解成快速跳動的心臟。一旦你能解構成身體感覺,你就能利用豐富的概念,用其他方式將它們重新分類。或許胸口的怦怦跳不是焦慮而是期待,甚至是興奮。

重新分類是掌控你當下情緒的關鍵工具。當你感到很糟時,請將自己當成感染了病毒,而不是假設你的不愉快感受有什麼個人意義。你的感受或許只是噪音、你可能只是需要一些睡眠。

但這似乎也容易忽略焦慮所帶來的警訊:

焦慮和恐慌本身,還有所有與此相關的生理症狀,絕大多數都是你的心理所發出的警訊,目的是要提醒你,在生活中有某些事情迫切需要被改變。

如果你只是藉助這些新技巧,去關閉所有令人不舒服的感受,以及與此相連的焦慮或恐慌,卻不去細究爲何你的心理會發出警報,這將是一大錯誤。這就好比在房子失火之際,你只是關掉了發出刺耳蜂鳴聲的警報器,卻不去撲滅火焰本身。—《零恐慌!》

就好像聽到「焦慮」的警笛聲,把它「重新建構」成夜店「興奮」的舞曲音效,似乎是自欺欺人的感覺。

再者,此觀點與新自由主義的變體結合,宣傳焦慮、憂鬱只不過是「想錯了」,將責任歸咎於個人,簡言之「你應該忽略憂慮的警報器,因為那只是你『建構』而成的,所以沒必要去改變、推翻、抵抗,只要接受並忽略持續的警報就好」這種思想說不定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