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求幫忙時,大人幫不幫?
我學習善養已經4年了,我由嚴格管教,轉化到無限包容和盡力滿足孩子發展需要。
在18個月至3歲的兒童階段,其中一個發展需要是「於脆弱時得到別人沒有要求及期望的支持」(參考 Robin Grille 兒童發展需要表)。為了滿足這個需要,每逢孩子要求幫忙時,只要大人不覺得委屈,我們都盡量幫忙。
於是在自理方面,例如穿鞋襪、洗澡甚至自己吃飯等,只要孩子沒有提出要自己試,我們都主動幫忙;又或者當我提議他們自己試,他們拒絕後,我便沒有再多說。
結果他們的自理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差很多。
但我那時覺得要信任孩子的成長步伐,所以雖然我有擔心,但仍然繼續。
我還看了一些特殊兒童的家長分享他們如何包容孩子,於是我跟自己說:「別人連孩子不會說話不會上廁所都能接受,我的孩子又會說話又會上廁所,我還要求甚麼呢?」
有一天我帶孩子去參加滾軸溜冰體驗活動,我主動幫孩子穿溜冰鞋。這時教練走過來問我家姐多大了,我回答說:「9歲」,教練大為吃驚地問:「那你為甚麼還要幫她穿溜冰鞋?6歲的也能夠自己穿的。」。教練完全沒有貶低或比較的意圖,她只是單純的覺得驚訝和不解。
又有一天,6歲的細佬很憂鬱的對我說:「媽媽,我覺得自己很沒用,我甚麼都不會。」
剛巧一位朋友介紹了一位職業治療師,我便帶細佬去做評估。評估的結果是:細佬的處事能力比實際年齡少了兩歲。治療師說細佬很少思考計劃,只會等大人去幫他或者給指示。這都是欠缺能力感的表現。
天啊!為甚麼我會養到孩子的能力感跌破谷底?!
我一直以為細佬需要人幫他自理,但我沒看到原來細佬真正需要的是透過嘗試來發展能力感。
由於我們太主動幫忙,細佬能夠嘗試的空間其實很少。
加上細佬是「驚青底」(很多擔心和不安),所以會偏向找人幫忙及拒絕嘗試。
但其實他真正想要的並不是不斷被幫忙,而是自己能夠做到!
在滿足表面需要的同時,我忽略了細佬底層的真正需要 。
在信任孩子發展步代的同時,我沒有提供發展的空間。
於是我聽從治療師建議,在日常多鼓勵細佬嘗試,開頭細佬還是一貫的拒絕,但在我多次邀請後,他開始嘗試了。而當他失敗時,治療師教我要說「只差少少」,我以前會說「好像很難啊」,我以為這是同感孩子,但原來這會令細佬卻步。
我不是要要求細佬達到某些標準或期望,我是要讓細佬發展到他本應有的能力。
轉了方法後,細佬的能力感有明顯改善,他在我邀請下發現自己能洗澡後,更主動要求要自己洗頭,還叮囑我千萬不要幫忙!完成後他很高興的通知全家,還說要慶祝呢!
然而每個孩子都很不同。
盡力幫忙,對細佬來說是不適用,因為「纖細謹慎」的細佬需要「半推半就」的鼓勵。
但那一套用在家姐身上是完全沒問題的,因為她本身能力感很高,要求幫忙是因為她不想浪費時間在她不感興趣的事情上,如果我們多說幾句來「鼓勵」,她會抗議。而當她準備好時,她真的會自己獨立,還嫌你的幫忙麻煩。「剛強果斷」的家姐,需要「二話不說」的空間。
在善養中,沒有一套具體的方法是適用於所有人的,我們只有心法。
我想起我人生導師阿賢教我的,愛一個人,是要讓對方成為他自己想要的模樣。
要了解孩子真正想成為怎樣的模樣,才能真正好好的輔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