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學會斷捨離,開啟相互享受而不相互拖累的交友人生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有點複雜,要如何達到高效能社交呢?
圖片來源:博客來
作者簡介

李維文

 旅美華人,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與美國政壇神秘的“公關黑手”史密斯聯合成立了一家公關公司,並參與了多起跨國企業的收購談判。在轉向自己更感興趣的人脈公關領域後,致力於心理學研究,在六度人脈的理論與實踐方面有卓越的研究成果,著有《六度人脈》等百萬級暢銷書。

相信大家都能認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避免不了的就是「社交」,然而我們是否有發現多數時間都是在進行「過度社交」?隨著朋友數量日益增多也因此花費了許多個人時間去應酬社交而少了許多個人學習成長的機會,真的划算嗎?

作者認為把寶貴的個人時間虛擲在社交上不外乎有以下這些原因:

認知不正確:「社交決定一切」的錯誤觀念讓人覺得把主要精力放在結交朋友而非自我提升是對社交的誤解。

害怕孤獨:許多人受到家庭、性格影響而害怕獨處,於是對朋友有很強的依賴性,這些人離不開別人也需要他人的肯定,否則就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及安全感。

受到環境及工作影響:時常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需要投入社交工作也迫使投入更多精力在上面。

焦慮:現在社會時常處於一種「過度競爭」的狀態,在任何事情都要比較的情況下為了不落人後於是便在社交上下功夫以期在人際關係上能有所幫助。


社交並非亂槍打鳥

當手機及電腦已經無孔不入進入我們生活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意識不到所謂的「無效社交」,當這些零碎的無效社交逐漸侵蝕到我們有效社交的時間時,不僅讓我們的時間變成零產出的消耗品增加未來社交效能的成本

至於什麼是「無效社交」?意思就是所有不能深度溝通的社交都是無效的!大家可以仔細想一下,若是你心情沮喪或是有困難需要即時求助的時候,有哪些朋友可以聯繫?若是遍尋不著的話,那就代表你過去所經營的社交關係都是「無效」的。

有許多朋友就一定感到幸福嗎?跟朋友很常聯繫出遊就一定是有效社交嗎?

答案是否定的。一切端看你跟這些朋友的交流溝通是否深入?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定的,想要跟許多人同時都保有深入交流想必是不可能的,所以篩選朋友進行深入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只社交不溝通就容易淪為「無效社交」。


你被當成求助及情緒回收站了嗎?

不知道大家的身旁是否有一些朋友是只要一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就要向他人求助?而且幫了第一次之後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當你接受了他的依賴,他就越喜歡跟你求助直至把你拖垮。

這樣的人習慣以求助的方式在他人身上汲取資源,無論是金錢、物質或是意見都要向人求助,當你拒絕的時候還會翻臉惱羞成怒,甚至在別人面前詆毀你,這樣的朋友請務必敬而遠之,因為他們足以消耗你所有精力還會把你拖入深淵卻得不到任何回報。

另一種人是典型的「利己主義者」,不僅自私還不知道分寸,這種人會很急於表現出想要從你身上得到一切資源的樣子,絲毫沒有朋友間情感的真摯及溫度,若是在你身上無利可圖便會把你一腳踢開,這兩種類型的人在書中被作者稱之為「垃圾人」,建議在自己的通訊錄上把這些人永久刪除。


按讚之交其實是「過度社交」

當我們只是輕輕按下一個讚而沒有跟這個人有實際的對話交流,就好似是禮貌或是機械式的社交,這是用一種最簡單的方式表達社交的方法,在短時間內看似沒有太大的影響,但長遠來看是沒有意義且無效或低效的。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只是按個讚需要的時間不多,於是廣泛性地對許多人做這個按讚的動作,但時間累計下來也是很可觀的,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行為並沒有所謂的「深度溝通」,別說深度溝通了,根本打一個字都沒有,何來社交可言呢?


定位錯誤的社交

定位錯誤也容易讓社交呈現「無效」,什麼叫做定位錯誤呢?

層次過高:相信許多人都會想結交一些高層次的人物進行所謂的「高端社交」,作者表示其實這是不切實際的,作者認為你跟層次差距太多的人交往,基本上他說的你可能聽不懂,而且你說的他不感興趣,他給你機會也抓不住,因為你缺乏與之相匹配的實力,所以這樣的社交是毫無價值的。

層次過低:通常會與層次過低的人交往除了可以贏得他們的尊重及優越感外,對自我而言是不具成長性的,充其量只是滿足自己指點江山的虛榮心罷了!作者認為與層次過低的人交往是自我貶抑且是低效的,排除感情因素的情況下,應該盡量避免與之有太多的交往。

效率最高的社交是與自己層次差不多的人建立牢固關係,尤其是與比自己層次略高一級的人成為朋友,不僅可以相互理解又能實現資源分享、共同成長的目標。


越「功利」的社交越「低效」

許多人都認為交朋友就是要找對自己有「利益」的,殊不知當你用這種心態在結交朋友的時候,也自然會吸引到抱著同樣心態的人,用相互利用的角度去發展人際關係會使你的社交圈異常脆弱而且禁不起一絲一毫的打擊。

抱著功利心態結交朋友的人也時常會嘲笑別人用心靈溝通在結交朋友,那表示他們把「朋友」當成一種「買賣」,將社交視為撈取利益的途徑,也容易一旦沒有了「利益」就會將彼此立刻拋棄,作者認為若是用功利心在社交終將永遠孤獨。

我想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很常見,建立在利益關係上的人際關係即使有情感上的交流都是表面的,想想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呢?總是有些人需要從你身上得到一些實質的利益才會對你好聲好氣甚至給予虛偽的讚美,一旦他在你身上撈不到好處就翻臉不認人讓你碰一鼻子灰。


改變對於群體的認知

人與人的社交行為其實是有點複雜的,有時候社交群體是建立在「恐懼」上,許多人因為害怕「不合群」而加入群體,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無法獨立而需要「依賴」群體,或是想要從群體中得到一些「利益」,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是關注自己而非渴求他人的關注

在群體裡或許可以得到安全感或是認同感,但卻可能過度依賴群體對自我的評價,因為群體通常有兩個特性:從眾性、壓制性,群體會要求你服從而非個人意見,當群體左右你的思想時,你只能放棄你原有的個性迎合眾人。

但仔細想想,這樣失去自我的社交關係是值得的嗎?


或許很多人會說我就是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自我價值低落、人際關係差所以才需要群體啊!但是你是否思考過當你變得足夠優秀的時候,你便根本不需要任何群體,反而是別人想要以你為中心形成一個群體,所以一切的前提在於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在沒有足夠的能力之前,我們該做的事情是好好充實自己學習成長而並非加入一個團體尋求避風港而自我陶醉自我滿足,久而久之不僅失去判斷能力、增加依賴性更錯過了許多自我成長的機會。

作者提到「能力是一,人脈是後面的零」當沒有能力,所有的人脈都是無效的,反而這些人脈還會耗損你寶貴的時間,所以務必要好好檢視自己的社交圈並進行斷捨離的動作,先提升能力再打造人脈,在成為優秀的人之前也要先學會享受孤獨,否則將會在混沌的社交網絡中迷失自我。


這本書還有諸多關於人際關係之間的深入探討,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閱讀這本書,我個人非常推薦在人際社交上有疑問的朋友們都可以仔細詳讀。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愛上學習的前提必須要有充分的放鬆與休息

《私立探險家學園1:開始之島》《私立探險家學園2:在成為女巫之前》入園套組

吳淡如《這一生值得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