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丨2月:民族感情,总在受伤(2024年,总第20期)

于立青
·
·
IPFS
梅西缺阵、龙的翻译、三十四中学事故报告、哈尔滨旅游热、湖南解放思想大讨论。

当听到我在同时学英语、日语和粤语,Katherine并未像大多数人一样,觉得惊讶,或者问我是不是要准备考试。某些场合,我的行为还会被半开玩笑地定义为“卷”。但显然,这次聊天氛围没有往如此方向发展。

中学毕业以来,我和Katherine疏于联络。今年春节返乡,我们才得以约上碰面。我对她这些年的经历感到好奇,从偶尔看到的社交账号动态而言,她可谓世俗层面的成功者,经常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有时在上课,有时在游玩。我们约见的前一阵子,Katherine去韩国逛了一圈。

“韩国人的英语其实也很差,”开车前往市区的路上,Katherine分享起她的韩国之行,“我说英语他们都听不太懂,然后我换成韩语,说买这个、那个,他们才明白。”

Katherine对韩语的兴趣,源自中学阶段的“哈韩”风潮。当时,学校门口有书贩摆摊,韩流主题的时尚杂志,便是不少女生间传阅的有限资讯之一。但Katherine并没有沿着语言类专业深造,她是以艺术生的身份进入大学的。

经过一套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折磨,Katherine终于毕业,去到广西区内颇有影响力的一所民办学院任教。因为受不了高校行政体制那套东西,她后来前往上海,在一家留学教培机构做咨询顾问。国家政策调整之前,她察觉到危机,于是又跳进互联网科技行业,在成都待了几年。

这些打怪升级式的履历,并非全然得益于语言能力。但Katherine说,通过一门语言,她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除了跟我一样对粤语、日语抱有兴趣,她还在学习法语。

我理解了。Katherine为何会对我同时学几种语言的做法表现淡定?因为她本身也在如此实践。我们并不追求那些分数,而主要是简单的交流功用。我们拥抱世界的参差多态,但总有一种力量,让这个想法难以生长。

“光是几个国外的社交软件,我们现在就用不了。”Katherine很是无奈。我知道她想表达什么,但它不是一件太好处理的事情。公众被告知,世界的焦点正再度回到中国,这里充满历史的底蕴和奇迹,诸如学习他者语言等“向外看”的尝试,变得越发缺乏必要。

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提议,近年常见诸媒体报道。该趋势背后,美国在我们主流舆论的形象急遽变差。而日本、韩国也好不到哪儿去,法国虽不至面目可憎,却常以被取笑的形象活跃于中文互联网——“没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

2月的“结绳”,将从语言话题谈起。作为一个国家、民族尤为重要的表征之一,语言常常超越交流属性,激起群体的情感波澜,在梅西缺阵、龙的翻译这两件事情上,都莫不如此。

另外,无论是从词义的改造,抑或更全面的情感伤害角度,本文还关注三十四中学事故报告、哈尔滨旅游热潮的代价,以及湖南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我看来,去年夏天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的学校事故,寒冬中为了供游客拍照而让企鹅走到户外、染疾死掉的做法,才是真正伤害我们的感情。

 

讨论

 

01丨被唾弃的“梅西”

曾受中国民众广泛追捧的利昂内尔·梅西,风评变得越发负面起来。2月19日,他在微博账号发布的澄清说明视频动态下,仍不乏谩骂与嘲讽,认为他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1]

这场风波可追溯到2月4日。当天,已加盟美职联足球队迈阿密国际的梅西,与队友受邀在香港跟当地对手展开一场表演赛。但自始至终,梅西都没有上场,引起数万名观众的失望和愤怒

受访者表示,如果梅西“因伤缺阵”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及时向公众宣布这个消息。并且,如果梅西无法参加比赛,他能向观众发表讲话,提供签名。[2]

根据赛事主办方2月5日发表的声明,当被告知梅西无法参赛,Tatler Asia在下半场敦促迈阿密国际的领导层,指示梅西向球迷发表讲话,却无济于事。[3]

2月6日,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表示,香港球迷没有感受到被尊重,此番代言在微博上收获数以万计的点赞。

“如果我是梅西,我知道现场四万名球迷是为我而来,而这场不是国际规格的正式比赛,只是表演赛,我会选择主动现身说法,甚至与观众交流握手,送上亲笔签名球衣,以答谢球迷的支持。”霍启刚写道。[4]

一篇来自湖南省委宣传部主管的红网的评论说,即使因伤而临场变卦能解释得通,随后“拒绝以队长身份在颁奖典礼发言,绕过特首握手,全程冷淡不与球迷互动”,这实在难以被原谅。作者还将梅西一行赴日情况作为对比,2月7日的比赛中,梅西上场踢了近半小时,更加反衬出其人态度不端。[5][6]

针对梅西前后几次回应,中国新闻网发起了一项在线调查,近3万人参与投票。其中,选择“不接受”的人群占比70%,远超“能接受”的8%。[7]

尽管如此,少数派的声音也值得注意。

《南方周末》采访的一位熟悉国际商业赛事运作的人士:“在梅西的角度看来,这是迈阿密国际整支球队的活动,并不是他个人的中国行。他因为受伤或不适而无法出战,难道还需要道歉?”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迈阿密国际要踢那么多比赛,球迷就算场场为了看梅西,他也不可能都踢。[8]

另一篇发布于《联合早报》的评论,将此次事件归结为“买票入场观众与表演赛主办方的消费权益之争”,而非梅西或迈阿密国际对到场球迷的不尊重、侮辱。

“在友谊赛中,主力队员不上场是常有之事,毕竟焦点在于两个队伍而不是个别球员。”评论者说。当友谊赛成为商业表演赛,明星球员的出场将变成合同交涉的重要一环,主办方协商对象除了球队,“很多时候也要和球员本身或其经纪公司商量,同时也得付出相应的薪酬”。[9]

所以,合同到底是怎么规定的?

2月5日的发布会上,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香港政府向比赛主办方Tatler Asia提供赞助,双方约定的部分关键条款是,梅西在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至少踢满45分钟。[10]

而按照2月8日Tatler Asia的第二次声明,迈阿密国际在合同中承诺,除非受伤,该队所有大牌球员——包括梅西在内——都必须出场45分钟。[11]

可不得不说,牵涉三方的合同条款,尤其是Tatler Asia与迈阿密国际之间的协议,并没有更加详细地披露。吊诡之处在于,迈阿密国际并未就此表态,而Tatler Asia作为“被伤害”的一方,两份公告里都未提及起诉事宜。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调查了此次事件的多个环节。

早在1月,面对梅西是否上场踢球的提问时,Tatler Asia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米歇尔·拉穆尼埃就含糊其辞:“归根结底,让谁上场以及上场多久,这将是教练的决定。”

运动员受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2023年底,梅西就出现腘绳肌腱问题。

赴港比赛前数日,迈阿密国际曾与沙特阿拉伯球队进行过两场较量,而第二场比赛中,因为感到身体不适,梅西作为替补上场仅7分钟。此时距离香港的表演赛还有3天。[12]

从已公开的信息可知,涉及梅西是否参赛的合约,是“除非受伤,否则将参赛”(will play unless injured)。一位身份认证为律师的人士在评论中写道,“受伤”有太多解读空间。

“如果合同并没有对何谓受伤问题谈妥、谈细、谈到没歧义,导致不能排斥迈阿密国际的队医就有权对队员的伤势作认定,那就等同于把对梅西是否应该上场问题的解释权与最终的决定权让给了对方。”该文章举例,假如把“受伤”限定为诸如“香港医院作出的权威诊断报告认定构成伤情”,就会避免许多争端。

这位作者接着提醒,“参赛”也需要关注。在足球规则语境下,“参赛”至少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场上的11人,其二是入选比赛大名单,哪怕是替补。[13]

接受AP采访时,福特汉姆大学加贝利商学院的一位法律教授表示,虽然许多球迷购票时可能确实希望看到梅西,但除非另有规定,门票本身只是作为进场观赛的凭证,并不是为了看某个特定的球员。即使票价很大程度跟梅西因素挂钩,他不上场一般情况并不构成违约。[14]

可惜,法律问题似乎没有处于整个事件的讨论中心。

为了迎接“球王”的到来,香港可谓颇费心血,整个城市沉浸在某种狂热里:梅西的形象被投在巨大的屏幕上、张挂于港口的轮船,以迈阿密国际更衣室为原型的快闪商店,则售卖着梅西的10号球衣和其他商品。[15]

但这种张罗能否提振外界对于香港市场的信心,尚存有疑虑。一篇文章直言,迈阿密国际到哪个城市踢一场表演赛这种事,完全缺乏国际影响力。比如,因梅西在香港“因伤缺阵”而失望的人群里,有多少了解该队在沙特阿拉伯的比赛情况?在这里,梅西踢了7分钟,而来自他的对手方的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另一位同样被公众熟知的球星——并未上场。[16]

端传媒发布的评论,梳理了此次事件如何从问责逻辑升温至政治逻辑。以《大公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媒体阵营,撇开商业和法律,杯弓蛇影地把矛头指向境外。

香港政府虽占据舆论上风,却未必对于如此广泛的声援全然欢迎。香港前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文称,如果动辄就将事件提升至政治层面,那无可避免,一定会影响到香港在国际间的名声。[17]

显然,其他连锁反应已经出现了。

2月9日,杭州市体育局发布公告,说此前跟阿根廷足球队洽谈于今年3月来杭州进行友谊赛,“鉴于目前众所周知的原因”,“该赛事举办条件不成熟,已决定取消该赛事举办”。[18]

2月10日,北京市足球运动协会也表态,“北京目前没有举办梅西参加的相关比赛的计划”。[19]

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天下足球》的最新一期,将涉及梅西的镜头删除替换,此举更是引起“封杀”传闻。[20]

那要如何全面“封杀”梅西?有评论分析,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如果禁止梅西的所有形象露出,“那意味着,姆巴佩也看不到了,因为世界杯决赛是阿根廷对法国。不但如此,梅西从2006年开始,参加了五届世界杯,阿根廷成绩都不错,这些比赛全都要弃之”。该评论总结说:“封杀梅西,封杀的就是世界足坛。”[21]

但很有可能,对于唾弃梅西的一系列言论举动的消息,那些按下每一次转发、点赞的大部分人,或许真的不在意什么世界足坛。

 

02丨从dragon到loong

报道义乌国际贸易城推出龙元素的春节物品时,CGTN将龙年译为Year of the Loong,可以算作2月里关于龙的翻译讨论的近端起源之一。[22]

2月7日,新华社发布一段视频,讲述了为什么应该将龙译成loong。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介绍,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约书亚·马士曼就已经用loong指代中国的龙,只不过解释词义又选择dragon。

把英语世界的dragon与中国的龙画上等号,在卢森堡大学学者卢卡·努尔米奥看来并不妥,因为中国的龙形象更友好和善,而西方的dragon多是魔怪。[23]

实际上,龙的翻译问题在中国学者圈内讨论了数十年。《联合早报》梳理,翻译家吕炳洪是中国最早指出龙不宜译为dragon的学者。1987年,他撰文称,中国文化的龙象征吉祥、高贵、权威等正面含义。后来,人类学家阎云翔、英语专家葛传槼等人先后提出龙和dragon不宜互译。

对误解的担忧是有必要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评选中,呼声最高的龙最终落选。奥运会组织委员会认为,译作dragon的中国的龙,容易产生文化歧义,不适合作为奥运会的吉祥物。[24]

2月8日,头条新闻发起一项在线投票。9.4万参与者中,有7.7万人觉得,龙的英文翻译应该是loong。不过,一些留言表示,这“真是吃饱了撑得”,“人家的语言人家爱咋叫咋叫呗,来个老美冲着你指指点点说特朗普不能叫川普谁搭理他啊”。[25]

需要看到,此类针对loong的反对意见有些流于粗浅。“特朗普”和“川普”之间,并没有所谓的道德评价;而语言作为交流媒介,恐怕也不是任由对方说了算。

《北京日报》的一篇评论说,翻译绝非传统意义上逐字逐句的硬译,更属于“一种跨文化的主动表达和重构”。浙江宣传更是将龙的翻译问题拔高到外交层面,“事关文化自信,事关文化定义权和话语权,不可不较真”。[26][27]

然而,这种强调不无风险。

假设出于准确需要,公众在交流中遇到对loong的疑惑,由此进行解释,促成双方深入理解,那自然甚好。但若以没有主动“正确地”使用loong为由,掀起对“犯禁”者的谩骂和杯葛,就未免在“文化自信”的路上走得太远,南辕北辙——农历新年的翻译,便是前车之鉴。

我们怎么翻译农历新年?2018年,中国名模刘雯在海外社交平台Instagram上写下Happy Lunar New Year,遭致一些中国网民批评。知乎收录的相关问答中,署名iREC的用户介绍了前因后果

根据作者查找,此番风波原本起于对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新年祝福的不满。豆瓣的帖子抨击,将Chinese New Year替换成Lunar New Year,本质上在跟“去中国化”挂钩,这场改名运动乃是受到2010年前后美籍韩裔的推波助澜。

iREC否认了前述逻辑,资料显示,Lunar New Year的说法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政府公文。在香港,多任行政长官的农历新年贺词,也使用过该词。[28]

早年另一篇报道,更加详细地呈现了农历新年两种翻译的纠缠。

记者发现,《大英百科全书》对Lunar New Year的解释,是专指东亚地区的“旧历新年”,之所以会以lunar为名,在于该节庆依循的是“农历”里“阴历的部分”。照此看,Chinese New Year属于Lunar New Year的其中一种。[29]

某种程度上,Lunar New Year也得到中国官方的推动。

春节能否被定为联合国假日,长期以来是在联合国工作的中国籍职员关心的问题。在为此努力的过程中,不少中国籍职员建议不要用Chinese New Year,而是用Lunar New Year,以争取同样庆祝农历新年的其它亚洲国家的支持。

最终,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78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30]

有意思的是,当这一消息在国内广受欢迎,认为“中国年”升级成“世界年”,体现了“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另一端,同属联合国假日的圣诞节,却面临着舆论的口诛笔伐。[31]

一个揉杂了家长主义做派、COVID-19时代积习的代表性案例,是落款包括一家深圳物业公司的盖章文件——《不过圣诞节,拥抱2024》倡议书。其中写道,要“认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不盲目跟从过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类似的腔调,也出现在多所学校的通知里。[32]

要是如今消费属性浓重的圣诞节都算西方势力的入侵,那么,公元纪年又算什么?从这套规则看,2024年乃是基督教中心人物耶稣诞生起的第二千〇二十四年。[33]

退一步说,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我们又继承了多少东西?

自2023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龙行龘龘一词在互联网上传播甚广。据介绍,龘出自《玉篇》,音同沓,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34]

有人还总结了相近的组合,罗列出前程朤朤、生活䲜䲜、百业骎骎、财运㵘㵘等一系列生僻的词组,用以拜年,谓“高级又惊艳”。这实在令人费解,就如同晚会节目《山河诗长安》中,众人齐诵《将进酒》一样。[35][36]

公元752年——或者用更加“文化自信”的说法,天宝十一年,李白到友人家做客,宴会之际创作出的《将进酒》,乃是对自己因权贵谗毁而离京的激愤苦闷的宣泄。今时今日,“欣欣家国”,我们难道也是对自己人生遭遇感到不满,于是一起高喊“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想到了孔乙己,如果说他有自信,那大概是在茴香豆的四种写法里。一篇文章认为,这种莫名其妙的风尚像是“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越走越远”。

作者举例说,对大部分人而言,常用语的准确比生僻字更有价值。假设一个人刚发消息说“我得手机忘家里了,没戴身上,下次在联系”,随后送出“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的祝福,那只会放大某种虚假的荣誉感罢了。[37]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卡耐基中国项目研究员庄嘉颖表示,大国经常希望留下自己的印记,“就好像美国人说职棒是world series(世界大赛),美式橄榄球超级杯是greatest sporting event in the world(世界上最伟大的体育活动)”。

在dragon与loong的用词选择上,他指出,中国需要在强调自主性的同时,想清楚自己真正要传递什么。

“如果翻译要改用汉语拼音,那么春节应该改为Chun Festival或Chunjie,农历新年应译作Nongli New Year,以后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要不要换成Zhonghua Remin Gongheguo(ZHRMGHG)?”庄嘉颖反问。[38]

不过,这样的局面或许还太远。照目前势头,loong将dragon取而代之无需多日,所以我的问题更近:中国的龙英译为loong,那对于英语世界的dragon,译成中文又是什么?

 

关注

 

01丨三十四中学事故报告

经历半年的调查,2023年7月齐齐哈尔第三十四中体育馆坍塌事故迎来结论。2月8日,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对外发布这份50多页的报告

调查组认定,此次事故是一起因违法违规修缮建设、违规堆放珍珠岩、珍珠岩堆放致使雨水滞留,导致体育馆屋顶荷载大幅增加,超过承载极限,造成瞬间坍塌的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体育馆在199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后续曾进行过三次屋面维修:2001年第一次维修时,在原屋面基础上增加找平层和防水层;2004年第二次维修时,局部补做卷材防水层;2017年第三次维修时,未按设计要求拆除隔汽层以上保温层和防水层,而是直接在原屋面基础上做了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及防水层。

2023年4月,三十四中学为新建附属综合楼而使用过的6000袋珍珠岩,被存放至体育馆屋面,原因是考虑珍珠岩回收价格低,且需另付人工费,如后期再使用还要原价购买,为减少损失,校方同意施工单位将毗邻体育馆屋面作为存放点。

压力不仅是珍珠岩材料本身,还包括材料引起的雨水滞留。气象站监测数据显示,三十四中学所在区域持续降水,屋面堆放珍珠岩期间累计降水量为300.4mm。

最终,这些单独看来可能都无关紧要的因素,合在一起,压垮了屋顶,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39]

 

02丨“顶流”哈尔滨的暗面

过去几个月,哈尔滨一直被视为正面的营销代表,光是元旦假期,就创造了近60亿元的旅游总收入。但是,奇迹背后存在着另一个哈尔滨。冷杉RECORD记者实地走访,揭示出背后的代价。

例如,极地公园明星企鹅“淘淘”,凭借一身橙色背包的形象,吸引众多游客喜爱,全网曝光100亿次。为了让企鹅出游,公园数年前就启动改造和培训计划。

负责人表示,他们“始终把员工和游客放在第一位”。但鲜有人知道,每年巡游结束,总有两三只企鹅出现健康问题。

“哈尔滨的室外最低温有时达到零下30度,远低于企鹅最适宜生存的零下2度至零下10度左右,冬季供暖之后,空气污染严重,也影响着企鹅的健康。企鹅在室外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分钟,有的拍摄过程却长达半小时。”文章写道。

极地公园的“以人为本”,似乎也没有覆盖那些采冰工人,尽管没有冰块,就不会出现令人流连的冰雪王国。

20年来,松花江上每立方米5块钱的冰块定价从未变过。受访者张师傅每天收入在300元到600元之间,即使采冰季持续一个多月,收入不过一两万元。等到来年春天,这些采冰工人就会变成建筑工人、泥瓦匠或者种水稻的农民。而他们的下一代也是临时工,疲于奔命。除了过年,两代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40]

 

03丨湖南解放思想大讨论

发布于2月18日的《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

在解释为何开展大讨论活动时,文件称,解放思想是“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内在要求”。据悉,本次大讨论活动主要集中在湖南县处级以上单位开展,自2024年2月上旬启动,3月下旬基本结束。

文件还提到,活动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大讨论活动结束后,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将情况报省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办公室。[41]

 

参考备注: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愿我们依旧好奇、理性与悲悯

于立青表达,就是在成为。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