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從幣圈來看元宇宙與未來趨勢
如果從10-20年後回看中本聰投交比特幣論文(發明比特幣並公諸於世)的那一刻,應該會去定義那是虛擬時代的起點,因為虛擬貨幣(加密貨幣)、區塊鏈的發明等於正正式式的將人類從網路時代再往更深一層推進。
就是我們如何確定了,在網路世界裡,該用什麼方法來評斷一個網路物質的價值。
在區塊鏈技術誕生之前的時代,網路上的物件,一張圖片,一段影片,一段PO文,一篇文章,根本稱不上本身具備價值,只能稱為具備換算率,具備流量,帶來的價值是廣告換算來的,轉換訂單來的,也許虛擬貨幣的發明本身不是為了讓這些網路物件具備價值,但是交流的貨幣先產生了,而慢慢人們發現,相應(區塊鏈)的技術可以用來做的事很多,也就是在網路上產生一個「所有電腦的共識」的技術,不論從哪一個國家,哪一台電腦,都能得到同樣的結果,而且無法被竄改,這個共識產生了之後,就賦予了所有的網路物件「絕對的定義」的可能,而這個「絕對定義」,就是今年火紅起來的NFT概念-非同質性代幣-基於區塊鏈技術發展出來的身份證。這個身份證為所有電腦的共識,全世界都能得到同樣的結果,而且無法竄改。
而當網路上的所有東西,都能標上身份證,成為全世界的共識之後,虛擬世界(元宇宙)的基礎物件也等於準備好了,只差先標上什麼,後標上什麼,什麼時候全面完工。
目前最先產生NFT的是以遊戲與圖像、音樂、視頻創作居多,畢竟這些本來就是網路上既有的物件,只是缺乏身份證標籤,現在加上標籤,便產生了價值,就可以用虛擬貨幣來交易。雖然這被稱為一種新經濟模式,新的賺錢方法,新的投資項目。但事實上,最後最根本他們就只是元宇宙的基本元件,只是現在大家都沒有,所以很稀有。
元宇宙現在我們所知,就是分為從AR進入(擴增實境,AR眼鏡),還是從VR進入(虛擬實境,虛擬實境眼鏡),都是加上虛擬世界的概念,只是有沒有跟物理世界(我們現在所存在的世界)搭配。而NFT之前,所有的虛擬元件,就只是這家遊戲公司在這個遊戲中所創造的一個圖像,但NFT之後,這家遊戲公司在這個遊戲中所創造的一個圖像,具備了身份證(的話)(如果有人把他標上了NFT標籤),就能夠攜帶出遊戲,只要是元宇宙(網路空間)的地方都能「再現」,甚至「使用」。比方說鞋子會標訂在腳上,只要有AR眼鏡的人看你的腳,都看得到那雙鞋,或者在VR虛擬世界裡,人們看到你在虛擬世界中的替身,腳上也是這雙鞋。因為經過虛擬認證NFT,所以可以在虛擬世界暢通無阻。
而最終是什麼?當元宇宙的環境建成,以FB(現名為META)為例,只要登入META,就能透過AR眼鏡看到對方在META的頭像,暱稱,以及一些個性化打扮,虛擬身份,然後可以執行起虛擬任務,而這些虛擬任務還能得到虛擬貨幣,成為某一種收入來源(socialFi-去中心化社交經濟),因為你為虛擬世界多增加了一筆記錄。而這些過程,都是因為在元宇宙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有紀錄的,可追溯的,全世界電腦的共識,而且無法竄改。
所以每一個行動都產生了「意義」,也產生了「價值」。
這時候的我們,就已經可以稱做我們活在元宇宙中。我們不只是活在物理世界,也活在元宇宙裡。
從生活在元宇宙中,回推到現在「貨幣的發明」,「NFT的發明」,就可以知道我們現在是多麼早期的事,但因為摩爾定律(晶圓上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個月會加倍一次)的關係,未來來得很快,現行的電腦運算不夠跑了,量子電腦也出來了,所以過去從貨幣發明到普及,用了幾百幾千年,現在只要5年10年,加上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無法被誰掌控)的緣故,反而更快速的達成世界一致的共識。世界各國政府之於虛擬貨幣,正如大陸之於台灣,要管也管不了,要禁也禁不住,說不喜歡,排斥也是有的,想摸好像可以摸到什麼,但是他還是自己一直在發展。
元宇宙有其迷人之處,內容也肯定要以去中心化為主,但元宇宙也會很多個,我相信大陸也會有自己的元宇宙,大家還是得靠翻牆來翻牆去的來流通。
回過頭來說,那麼現在比特幣和以太幣(尤其是以太幣),真的是很便宜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