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上下游新聞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魅力熊本02》一顆蛋,乘載信念與匠心而生:緒方雞蛋農場(緒方エッグファーム)

上下游新聞
·
在台灣,滷肉飯上加上一份半熟荷包蛋,當筷子戳破蛋黃時,如同熔岩起司般流淌而下,拌入飯中與滷肉汁融合,是臺灣小吃中的人間美味。而在日本,則有著深厚的生食雞蛋文化。由合志市閒置住宅改建而成的 Jicca親子餐廳,是個「可以像在家一樣放鬆的地方」。

上下游特約記者/魏曉恩、李思瑩

續前文)在台灣,滷肉飯上加上一份半熟荷包蛋,當筷子戳破蛋黃時,如同熔岩起司般流淌而下,拌入飯中與滷肉汁融合,是臺灣小吃中的人間美味。而在日本,則有著深厚的生食雞蛋文化。由合志市閒置住宅改建而成的 Jicca親子餐廳,是個「可以像在家一樣放鬆的地方」。

這裡與緒方農場合作,能夠完美體驗了享受生蛋拌飯的幸福滋味。用筷子稍微在白米飯上塑造一個小凹槽,將清澈的蛋白和 Q 彈的卵黃輕輕拌入香噴噴的白飯當中, 倒入鹹香的日式醬油,攪拌均勻至飯粒均染上褐色,送入口中,細細品味一碗生雞蛋飯的美好和來之不易。

嚴謹的生食雞蛋文化造就無懈可擊的雞蛋

在日本,生食雞蛋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因此日本食品衛生法令也訂製出一套嚴謹的生產規範,雞蛋必須經洗選包裝才能於市場販售,JAS(Japaness Agricultural Standard)規範包裝標示必須包括:名稱、原產地、賞味期限、洗選包裝業者資料、保存方法、食用方法等。

然而,普遍雞蛋已成生產線型的工廠模式生產,往往忽略雞隻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但雞隻的生活品質,都會直接影響雞蛋品質,也間接影響人體的健康。尤其是生食等級的品味門檻更高,因為是在未經加工的情況下,赤裸裸呈現雞蛋最純粹的風味,與衛生標準的挑戰。

夫妻同心,雞隻開心,食用放心,顧客安心

秉持著「健康的雞,生產健康的蛋」的信念經營的緒方農場,成立於 1965 年,農場身處於竹丘上,受稻田擁戴的秘境。當地經營蛋雞戶數少,環境清幽,產品精緻,讓緒方農場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緒方克也先生是祖傳「第十三代」的代表,從 31 歲開始接手事業,與幸代小姐一同努力翻轉了傳統雞隻管理的經營模式。夫妻檔同時也是自然基金後援的「熊本領袖學校」畢業生。在校與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學習各種形式的地區商業管理,學習如何成為引領當地社區的領袖。

竹林間的健康雞蛋公主

竹丘上生長的雞隻,產出的健康蛋,依照飼養方式、機能性等有著不同名稱,不變的是,都會冠上「かぐや姫たまご」,其受《竹取物語》啟蒙而命名,相當優美可人,如同竹林間孕育出來最純淨的公主一般的愛戴。

「Omega 雞蛋」和「平飼 Omega 有精蛋」是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亞麻仁子為主飼料配方飼養的雞所產的機能蛋產品。

扭轉經營方針,異業結盟打造高端雞蛋產品

 為達成生食等級的標準,同時兼顧雞隻的生活福利與健康。農場不惜將原先約4萬隻雞,減少至 1 萬隻,改採高品質、高單價的精緻生產模式經 營。不只在雞舍建置與雞隻飼料配方著手調整外,還特別監控管理飲水與雞隻作息等生活細節, 將每一隻雞當成寶貝一般的百般呵護,才能讓雞蛋在充滿愛與期待之下暖心誕生。

Omega 機能蛋的「蛋」生,要從 2010 年一團遠道法國而來的企業說起。Blue-Blanc-Coeur 是一間開發許多畜牧相關產品的公司,秉持著「人體健康、牲畜健康和全球健康」的經營理念,在那一天的參訪與緒方農場擦出火花。

後來緒方克也夫婦一同前往參觀該公司,非常認同彼此的經營理念與目標,進而在 2011 年九州生物集群促進委員會啟動合作,才在 2014 年成功產銷售富含 Omega-3 機能蛋。

築起一個充滿溫情的雞蛋夢土

從地方走向國際舞台的過程中,緒方農場展現持續與世界各地頂尖雞蛋場進行交流的決心和匠人精神。這裡不僅追求卓越的品質,更以強烈的自我要求不斷精進技術與管理。

在打造品牌過程中,充滿法式田園與日式自然簡約作為設計風格,從農場的木質矮房和可愛的小招牌,到精緻的包裝設計,每一個細節都彰顯出純淨與自然的美好。

緒方農場不僅成為一個卓越的生產團隊,更在品牌形象建立上下足了功夫,透過多樣化的產品開發及實體展店,在店內能讓顧客第一線品嘗到最新鮮的蛋品及加工品,如:便當、雞肉腸、布丁和冰淇淋等,每一口都是美味滿分。

也為到訪的每個人,提供直接接觸高品質雞蛋的機會。不同於一般市場上的產品,緒方農場的雞蛋體驗不僅是一種味覺享受,更是一場對食材純粹和營養價值的追尋之路。

透過獨具特色的形象建立、精緻的品牌包裝和豐盛的食用體驗,讓顧客能夠從「一顆蛋」就能真切感受到從心而生的富裕與情感。

參考文獻: https://note.com/shizenkikin/n/n474907b5f919


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