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開幕.背後
4年一度(其實今屆是3年後,因東京奧運延後一年)的奧運開幕禮,是不能錯過的盛事。除了宣布因為它是向世界講述城市的故事。
·
有朋友在面書投訴那些「評述員」太多說話,我早深明此苦,所以早早轉到英語頻道,讓耳根清靜一點,更可以欣賞奧運會開幕。
.
一開始先來一個法式幽默:有一位拿著火炬的男士,跑進場館,卻發現空無一人。鏡頭一轉,放出幾段新聞,報道巴黎奧運開幕是在賽納河。這時,施丹出場,拿走火炬。
下一個鏡頭,就是大塞車,不知這是否又是巴黎特色。車輛、演員的顏色配搭,都是鮮艷、明亮,一看又是大家想像中的巴黎。
施丹穿著一身西裝,一對白色跑鞋,穿梭在街道,途中吸引了三位正在以單車、滑板、滑板車的小孩跟著他。當施丹上地鐵車廂,小孩們因跟不上錯過,地鐵卻意外停駛。施丹著小孩們拿著火炬,沿著隧道、水渠將火炬帶出地面,火炬正色進入會場賽納河。
眼利的會發現,小孩們沿路會看到骷髏骨頭,那是巴黎地下墓穴;然後小孩們坐上船離開水道,那是巴黎水道博物館。至於為何是選擇小孩,我猜薪火相傳會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我更覺得,每一個在巴黎成長的人,不要忘記巴黎的黑暗歷史。因為這些歷史,成就今天大家所見的巴黎。而之後會一一向觀眾展示。
短短一個開幕片段,就已經包含那麼多訊息。你會覺得之後會不會更多嗎?
題外話,那幕紅白藍煙花表演,如果天氣的話,效果更佳。
.
以往開幕禮都是先表演,然後運動員進場,再到燃點聖火。今次不但場地變成在戶外的賽納河,而表演與選手進場更是梅花間竹。所有選手坐在船上出場,大概當局動用所有船艇。有些是小船,只載一個國家的運動員。比如希臘是第一個進場,獨坐一條船,因為它是古代奧運會的發沿地,現代奧運會也是來自於此。第二隊進場是難民隊,也是獨坐一條船進場。這是一種讓他們得到關懷的表現,沒有忘記他們的努力。
當我還以為每隊都是一條船時,下一首船載了4個國家。因為這次是法國主辦,以法文字母排序,故此會看到西班牙隊在”E”字母的隊伍中。看著看著,覺得這個安排很好:以往大國隊伍進場,一隊人聲勢浩大,人龍長長;小國顯得格外微少。但從螢幕看,現在只看到一堆人在船,看不出那種浩大。比如加拿大與中國同一條船,看不出數量誰比較多。
另外,持旗手不再像以往只是一位,而是一男一女,因為要配合男女平等這主題。事實上,今屆奧運終於做到男女運動員數字一樣,實是佳話。
至於服裝,開幕前已經討論。不過在這落雨天氣,鏡頭有時被雨水沾濕,服裝無法好好欣賞。
.
沿岸表演也是吸引眼球,一開始就是Ladygaga的粉紅歌舞表演。粉紅色又是一種巴黎帶給人的印象,這次不但回應大眾印象,甚至有強化之效。另一邊廂,三位小朋友拿著火炬,在眾人簇擁下,將火炬交了一個神秘人。這個神秘人之後在屋頂上飛簷走壁,甚至用鋼索飛越賽納河到另一邊。
他經過的地方也是iconic。如遭祝融之災的巴黎聖母院,表演者一邊配合節奏雕琢、鋸木,一邊在棚架上表演;然後到了藝術館,畫中的角色,都看著火炬經過,最後全跑出畫框,跑到窗外看,這要多謝科技讓「他們」復活。
他所到之處,都是與小說/電影串連:看著火車衝出來(世界第一部電影:火車入站)、鐘樓(鐘樓駝俠)、氣球、小王子、《月球歷險記》⋯⋯然後是Minions。Minions一如以往亂來,他們偷走了名畫《蒙羅麗莎》(又是法式優默嗎?因為它的確曾被偷走)。然後在潛水艇辦了個奧運會,結果因為「百發百中」下潛水艇諸解體,而《蒙羅麗莎》重回巴黎。朋友看完後Whatsapp問,Minions不是美國的嗎?跟法國有什麼關係?上網找尋資料,有一說Minions原初的設計公司是來法國,後被美國公司收購。
大概,又是一種表達,法國對電影、小說類作品,如何影響世界。
.
提及作品,《孤星淚》這部巨著當然不能缺席。它不只是一部作品,更是一段歷史:人們起義推翻帝制。神秘人手拿著火炬,穿過有如戰場般的舞台,與此同時響起”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然後一詞”Liberty”顯示在畫面前。
自由,一定(definitely)是法國的核心價值。沒有自由,那不會是法國。
另一個串連「自由」一詞,我會想到是圖書館那幕:兩男一女在圖書館閱讀,大家從互相吸引、以書傳情(書單已經可以在網上找到),到後來三人到一間公寓,關係更親密。不難看出這城市對「愛」的包容、多元,多自由。
.
表演舞台的寬容度,又是令人大開眼界。法國大革命最終是瑪麗皇后上斷頭台。人頭分離本身很血腥,但當每個窗戶,都有一個無頭瑪麗,那已是一個symbol。然後女高音唱一首法國作曲家比才《卡門》中最著名一段:Habanera。女性高歌我要自由戀愛,在上世紀那句淫婦;今日已經不再。
接著來一段heavy metal音樂。最讓我驚訝是,演奏者包括鼓手,整個身體都是外露,沒有圍欄,只靠一條安全帶。而有些「舞台」看上去是臨時加建。重金屬音樂的表演者,大都進入忘我鏡界。不得不配服樂手與大會的藝高膽大。
.
歌頌女性除了規定持旗手必須一男一女外,還有那些女性銅像。在唱法國國歌期間(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幕),有幾個女式銅像徐徐升起,那些都是為女性平權作出努力。另一個是鐵騎奔向的片段中,也有很多女性運動員的影像。
至於那幕唱國歌,女性站在法國國旗旁。但法國國旗的紅色部份,會因著太長會看不到,而女高音的衣服是白與紅,兩者結合成了一個「國旗」象徵。
不做作,不浮誇,可以是法國文化。至於淨誇的時裝,當然屬於法國。你看那個fashion show、cat walk,也是一個表演項目就可知。至於兩男一女那幕的衣服設計,也有重疊性。
.
那段鐵騎千里海上飛,也是有著很深意義。鐵騎飛奔之時插入影片,包括提出現代奧運的,來自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我仍記得NHK大河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的第一幕,皮埃爾遊說日本柔道之父,由役所廣司演出的嘉納治五郎,派人參加奧運會。他的確努力遊說世界各國參與這個全球盛事。而奧委會為了紀念他的努力,規定奧委會所有官方語言是法文及英文。
鐵騎萬里飛奔,終到達巴黎鐵塔,那匹馬很安靜的緩緩前行,而站在兩旁的持旗手,跟著這鐵騎往前到主舞台。這種大融洽,又是一種意義。當然千里外,戰火有停下來嗎?
.
終於來到點聖火,施丹再次出現,與所有人揮手。接著,神秘人從地底升上來,將火炬交給施丹。當大家在想如何點聖火之際,一位穿著西班牙隊服的人出現,他是拿度。我驚訝他為何接聖火,下一刻想到,他是幾屆法網的冠軍。每一屆的聖火傳遞,最後一段都是那國國人。法國改了這定義。拿度拿著火炬,搭著快艇去另一端,同船的還有細威廉絲(也是法網得主),劉易斯及歌曼尼茲。
火炬到岸,仍是繼續傳遞,仍是男女同數,有健全有傷健(一對男女穿上義肢,還有坐輪椅)。直到最後一棒,一男一女點火,那是一個氣球。
至於另一個代表巴黎的羅浮宮,還有凱旋門,再次出現。只可惜只得火炬手,沒有路人。
.
Celine Dino在巴黎鐵塔的表演,當然讓整個開幕禮推向高峰。無可挑剔。她再次讓全球焦點來到巴黎,還有她自己。
一個開幕禮所帶出的文化象徵,無疑是強化大家對巴黎的觀念,也是展現它的文化實力。
總而言之,巴黎不是一日建成,特別是它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