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我们不需要自报家门敞开交流?

Koyanagi小柳
·
·
IPFS

作为一个matters潜水者,看得多写得少。

最近看matters最大的疑问和关心点就是,在很多文章和留言的开头,作者都会自报家门,先亮出身份再开始抒发意见。

“作为一个大陆人。。。”,“我是在HK的陆生。。。”,“我是香港人。。。”,“我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内地人。。。”

比如这样。

我没有统计比例是怎样,我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自己的身份?”

是否我们想得到更多的交流,希望“他者”能够认同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如果我们不亮出身份,会担心缺失了什么吗?

同时是否证明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由社会现实造成的内地,HK,TW的交流隔阂。

由此想到了阿伦特,她对人类的创造性充满期待。她反对犹太人以狭隘的民族身份去构建政治生活,与他人的对话沟通才能成为“自己”。

阿伦特也期待通过一种参与式民主去激发每个人的内在良知,用“对话”、用小共同体、用每个人都被尊重地交流来开启新的民主共和政治,以激发每个人在思考中负责的新的伦理生活。

如何让沟通不成为毁灭力,是最近在思考的问题。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oyanagi小柳环球旅行中。。。 播客【有机连络】 关注公共社会领域中人的行动,在行动中寻找人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所以夫妻不同姓,爱会消失吗?

工作手札/北京狗市,香河国际宠物交易市场

《反食品浪费法》通过~是粮食危机还是要统一你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