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for Integration
文:山地
I 可以是intimacy,也可以是Intergrity、Interdependent、Interbeing,這些字不同的字,都指向一種結連整合的渴求。因此,我選了一個動態的字,I for Integration,不從定義入手,給這大半年的自己,認認真真來個盤點,做一個身心靈的整合。
世道艱難,要對自己更好。這一年把工作減半後,刻意做了三件新鮮事。先是從靈性入手,三月起隔星期日的早上,跟朋友默觀福音,叫靈性敏銳,還學習跟聖父聖子聖靈分別對禱,覺察祂們的三而一,一而三。(有機會再另文說,T for Trinity)。
其二,上了Feldenkrais這難以言諭的課程,從筋膜協調開始,讓身體回到原點。從沒想到單單用腦細緻地想像動作,身體協調竟變得流暢自然,但要改變積習多年縮膊扭頸突肚的身體記憶,涉及更多心靈的轉化,還要進深學somatic experience。(留意文章「S」吧)。
其三,只愛「食腦」的我,開始關照大腸,跟香港「飲食界」許多奇人,學做有生命的食物:奶克、康譜茶、酸種包、甘酒。據他們說,腸道是第二個大腦,人的幸福感再乎它,而幸福感又端視乎與腸臓共生的益菌。也曾聽過一本書【10%人類】,說無人是獨立的存在,每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生物組群,我們的腸臟養育了無數生命,我們也靠這些生命而取得健康,相互依存。
其實,還有「其四」。今年三月至八月,帶教會的新小組,讀莫特曼的書。起初以【當代的基督】作入門,但越讀越不對勁,就請教神學院老師。在小強博士的啟發下,稍稍明白了莫特曼的「天國觀」。且給自己來個半年的盤點,說「以前⋯⋯現在」的我:
1. 以前我看基督釘十架的苦,是一場救恩的戲,接著就復活啦;現在知道基督是真焦慮,祂經歷的是真地獄,才真帶來復活。
2. 以前是害怕苦難,更怕神藉苦難去磨練什麼;現是仍怕苦難,但知道生命的辯證,passion既是受苦,也是彌賽亞的激情,因著著十架而一體兩面,焦慮與盼望亦是辯證。
3. 以前以為復活是一位歷史事件,是鐵證待判的;現在看復活代表生命新生的開始,把未來帶到現在,扭轉既有的時間觀。
4. 以前我看未來是過去的果,常活在焦慮中;現在知道未來是活在當下的因,盼望因而可行。
5. 以前惱怒基督徒太看輕環境保護;現在知道神在萬有,萬有在神,是環境在保護我們。
6. 以前我以為普救論是對傳福音的一種解脫;現在視其為信仰的前設,明白得救也不能簡單二分,人就要謙卑下來。
7. 以前看公義彰顯,是報仇式的;現在知道,基督的審判是復和式審判,叫人認識自己,帶來新創造。
8. 以前曾以大審判來威嚇人信主;現在知道祂的審判是公義的臨到,不為咒詛而效力,帶來復和,是個好消息,最終的定局是新的創造。
9. 以前看死亡是已有的消逝,現在是反生命的力量。這種反生命,包括人際間的互相批評,彼此定罪,政治上是人權遭蹂躪,經濟上是剝削他者,文化上以邊緣弱勢,是故,生命的見證絕不個人化。
10. 以前我對天國的認識是模糊不清,談到天國,都有一種被騙之倖然;現在感到天國在不遠處,在新機盎然的地方就是天國,在死氣沉沉的世界播下生命的種子就是醫治,接觸邊緣尋回他們生命的尊嚴就是潔淨,所以,五月起,我開始了接待家長的服事。
以前⋯⋯現在⋯⋯,不一定說香港的衰敗,也可以說香港人的轉化。環境雖叫人窒息不安,世界卻可以繼續因發現連結而不斷打開,願大家有更多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