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單】推薦5部考驗「思辨」的電影
挖掘真相比起真相本身更加迷人......這邊將推薦五部考驗「思辨」的片單:《羅生門》、《十二怒漢》、《恐怖份子》、《燃燒烈愛》、《哭聲》。
1.《羅生門》(Rashômon)
導演:黑澤明
編劇:黑澤明、橋本忍
演員:三船敏郎、森雅之、京町子
《羅生門》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藪中》,講述正在躲雨的樵夫、和尚與乞丐,因為一件撲朔迷離的衙門案件而激辯真相。原來樵夫幾天前曾發現武士屍體,並到衙門作證,但是當事人強盜、武士妻子以及藉靈媒之口說話的武士鬼魂,卻分別說出三種截然不同的證詞,導致事件經過完全無法匹配,真相也越來越難辨明。
作為世界著名的亞洲經典名片,《羅生門》非常精彩地展現人性的懦弱與不堪,不但當事人皆因各自立場而竄改事實,就連證人也因各自的利益與價值觀而說詞矛盾,觀眾隨著片中六人對真相的說明,既能享受解謎樂趣,也可以反思人性,非常適合一看再看。當然,本片的導演、攝影、美術、表演等也都非常優秀,強烈推薦。
2.《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導演:薛尼·盧梅
編劇:瑞吉諾·羅斯
演員:亨利·方達
《十二怒漢》講述十二位來歷不同的陪審團成員,準備在休息室裡定奪一件少年弒父案的判決。由於罪證確鑿,陪審團有十一人認為少年有罪,應當處以死刑,唯獨八號陪審員獨排眾議,主張弒父案仍存有疑點。隨著八號陪審員的耐心說服,眾人開始從少年的出身背景、證人的目擊證詞,以及少年的做案手法等層面,逐步討論疑點,而審判局面也在激辯之中逐漸被扭轉。
若要推薦培養法律素養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絕對榜上有名。透過十二位陪審團成員各自迥異的性格、人生觀與價值觀,觀眾除了可以在他們的討論過程裡看見自己的疑慮,也可能看見自己存在的盲點,並且反思審判機制的缺陷與漏洞。此外,本片的調度與表演也是一大亮點,讓人大呼過癮。
3.《恐怖份子》(Terrorizers)
導演:楊德昌
編劇:小野、楊德昌
演員:繆騫人、李立群、金士傑、游安順
《恐怖份子》講述一位女作家周郁芬長年久居在家,卻缺乏創作靈感,對結婚多年的丈夫李立中也無話可說,生活缺乏刺激。某天,郁芬突然接到一通惡作劇電話,對方自稱是立中的外遇情人,讓她的生活頓時陷入不安,但郁芬同時也偶遇舊情人,並且因此重拾生活熱情與創作靈感,促使她逃離這個家;然而,當立中終於得知惡作劇電話的存在後,昔日生活卻已經無法挽回。
在冷靜理性的影像裡,《恐怖份子》以多線敘事剖析中產階級的脆弱,除了以城市的意象構築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片中女作家與攝影師的存在,也一再暗示劇情裡虛實交織的結構,就連身處上帝視角的觀眾,也很難辨明哪些情節屬實,進而對於「真實」的定義產生思考,而這種多義性的後現代敘事手法,也讓本片結局至今依舊是影評與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4.《燃燒烈愛》(Burning)
導演:李滄東
編劇:吳政美、李滄東
演員:劉亞仁、史蒂文·連、全鍾瑞
《燃燒烈愛》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掉柴房》,講述年輕小說家李鍾秀某天在打零工時,在街上偶遇兒時玩伴海美,兩人因為相知相惜而變得親密,直到海美前往非洲旅行。然而,當海美回國後,鍾秀卻發現她身邊出現一名富家男子班,不禁心生芥蒂,而隨著海美無故失蹤之後,鍾秀更因為班燃燒「廢棄溫室」的興趣,開始暗中懷疑班殺害海美,試圖找出真相。
在充斥神秘符號的文本裡,《燃燒烈愛》以曖昧的敘事角度,引領觀眾跟隨鍾秀的觀點理解故事全局,並且困惑於解讀性極高的隱喻之中。雖然本片故事並不複雜,但是人物之間的階級差距,卻成為最令人坐立難安的懸疑看點,尤其富人對待窮人的輕蔑戲謔,更讓結局的拯救他人最後變成拯救自我,令人深陷虛實交錯的茫然。
5.《哭聲》(The Wailing)
導演:羅泓軫
編劇:羅泓軫
演員:郭度沅、黃晸玟、國村隼、千玗嬉
《哭聲》講述韓國偏遠山村裡,突然發生一起詭異殺人案,警察全鍾久趕往調查之後,發現村人都把矛頭指向隱居山上的神祕日本人,並揣測對方善用巫術殺害居民。隨著殺人案接連發生,鍾久發現一名神秘女子經常尾隨在旁,而他的女兒更出現中邪狀態,逼得鍾久放棄科學辦案,開始向一名巫師尋求協助,同時對神祕日本人展開侵略性的調查。
在陰鬱詭譎的山林環境裡,《哭聲》不僅是一部優秀的恐怖懸疑電影,也非常巧妙地融合民俗、宗教、歷史等背景元素,讓觀眾必須不斷在主角遭遇的幻覺與現實之中抽絲剝繭,逐步釐清殺人案的幕後主使;然而,隨著電影不斷顛覆主角的推理方向,觀眾也將逐漸迷失在超自然的絕望氛圍裡,並且對於追求真相的迫切性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