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心得】百萬粉絲經營法則 — 如何在社媒上短時間內操出百萬追蹤者?

Vicky Hsu
·
(修改过)
·
IPFS
·
百萬粉絲經營法則:30天3步驟打造社群經濟力;作者:布蘭登肯恩 (Brendan Kane)

身為行銷廣告業界的一分子,很難不對帶有聳動書名的著作多看幾眼。這就像在路上看到的清新妹子,一般都會忍不住停下來觀望。(人生來就愛看美的事物,這是天性不是膚淺。) 閱書如閱美女,想必先總覽,再進入局部細節。


一翻目錄,發現幾個重點皆圍繞在行銷裡的核心:對哪些人說(Who) 、為了什麼而說(Why) 、何時說 (When)、何處說(Where)、對他們說什麼(What)、又該怎麼說(How)


我把自己總結的概念講得好像順口溜。


看到此我不禁好奇,若按照作者所說的步驟走,30 天真的累積得到百萬粉絲嗎?


在進入心得正文前,我需要進行一種儀式感。


為什麼我會選這本書?

以前,我發現很多時候起心動念閱讀一本書,很吃感覺。感覺暢銷、多位名人推薦,就會手癢放進購物車。後來仔細想想發現這種觀念有點單薄。這就像看到保健食品廣告,一寫眾多名醫推薦就不自覺買單(還買很多罐),沒有經過思考判斷,吃什麼東西進肚子都不知道,還以為聽了他們的話肯定有效。(這些人形看板上對你笑呵呵的醫生,也不會為你以後的遲暮生活負責)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遍地都是專家,也一堆人自稱專家。學會如何分辨正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才不會隨波逐流,也不容易感到迷失。」


所以,我告訴自己,以後若寫閱讀心得都要列出當初挑選這本書的理由。而這次的理由,很簡單。


「我想了解曾為泰勒絲、蕾哈娜、傑森史塔森打造線上平台、累積千萬粉絲的專家是怎麼打造社群的。」


演藝圈比起其他業界,藝人亟需獲得聲量、粉絲的關注。對他們而言,名氣是他們能否在領域深耕的關鍵,而能夠在背後規劃宣傳戰略的團隊,擬定計畫得更快狠準。因此,我相信這位作者的經驗,得以帶給我更多不同的切入點。


果真,這次的參閱,帶給我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進入正題,該如何在社媒打造百萬追蹤者的帳號?

我歸納出作者書中提及的兩大核心:內容 & 管道

  1. 內容: 說故事背後的目的(Why) 、對那些受眾說(Who) 、說的故事內容(What)、怎麼說這故事內容(How)
  2. 管道:什麼時候說 (When)、在哪裡說(Where)


書中內容所及的兩大核心,我利用自己的認知重做整理、並逐一說明:


一、內容

1. 說故事背後的目的(Why)

這是大家在奮筆疾書要發文前,最常忘記的步驟—以為想清楚了,其實想法很淺。

說出這些話,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為了銷售產品?增加品牌知名度?

每個品牌,就像一個人有個性,從這個品牌說出來的話,是想讓對方知道我、進一步想要我(?),還是愛上我?


這樣的目的,越能精準說,站在品牌身後的我們才不易被市場帶走。

「目的:希望增加受眾對我們『具親和力,但在該領域又為專家』的品牌形象認知。」遠比「目的:希望增加受眾對我們的品牌形象認知。」來得明確。

不忘定期檢視原先的目的,做的內容才真實。炒作事件,針對短期流量可能有效,但走不長久。(除非你本身就是新聞業小編)


2. 對那些受眾說(Who)

第一種做法,是搞清楚那些你想說故事的對象長相。年齡、性別是基本盤,需更進一步區分這人的興趣,喜歡看的電影類型、追蹤什麼名人,平常的生活風格......等(細節書中有提及,在此不贅述)

越懂掌握受眾的輪廓,在內容創作上能更精準。再講白一點,就像你在追女生,知道她喜歡吃什麼、是球經還是文青,了解她的偏好,才有機會創造邂逅,才知道說什麼話不會被她封鎖。

另一種做法,是我個人覺得很好的切點,但一般較少人討論:對那些習慣分享出去的人說故事。同前方追女生的例子,假設想屢獲芳心,可先從她周邊的朋友、家人開始建立「好」名聲。

不跟妳說我貼心又紳士,這些話,讓身旁的人見證、認同、幫我傳遞就好。

我的好,相信不久後的妳一定會知道。


3. 說的內容(What)

古人云:蘿蔔青菜各有所好。

對瞄準好的受眾說出的內容,形式可以千奇百怪:溫馨、搞笑、說理......。透過他們喜愛的口吻,講出你想講的,更容易打動對方。

這就像是過年回家見長輩,很多人會使用的那一招:「哇災拉,會做啦。」有沒有做到還其次,但當下爸媽聽了奇摩子就很好,後面一切都好說。

此外,不忘幫故事找亮點、下個好標題。

「川普遭嚴厲批評」or「川普明年會被彈劾的五大理由」

上述哪個標題,比較容易點進去看全文?

不知道怎麼下標沒關係,打開LINE TODAY、FB 首頁、各家新聞的頭版,找那些最會讓你手指忍不住點開的標題,或許會提供一些靈感。


4. 怎麼說這故事內容(How)

  • 懂得適時運用廣告

書中花了不短的篇幅講一件我備感歡欣的事:內容抓對了,可以不吝於花點成本做點廣告。(作者針對FB平台討論,操作等投遞大原則,請買書研究)

有時候,廣告並不可恥而且有用。(不然小妹我本人平日的工作是在做慈善?)


  • 策略聯盟,向流量靠攏

在帳號還沒爆紅前,分享、借重他人的內容是個好機會。找一些共同創作者、分享,再製。


二、管道

1. 什麼時候說 (When)

受眾的活躍時段、創作者能固定出產,文又不會難產的時段、節慶與時事等。

不是興風作浪,是要推波助瀾。


2. 在哪裡說 (Where)

  • 放眼國際

書中提及另個值得思考的點,在著眼現有的成熟市場之前,可先評估新興市場的可能性,因為執行上的成本相對低,如: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等新興國家。(註:本書作者的主要據點在北美,上述幾個國家,競爭相對較少。此外這些國家的用戶,願意花在行動裝的時間更多)

你想主打的市場取向,取決於你將自己放在什麼位置。想自國外拓展,不見得是好高騖遠,有時候,反是瞻前顧後的做法。


  • 社群平台的本質:這些平台在找怎樣的用戶?

FB的性質在於分享,試著讓你的內容與用戶的日常搭上線。記得,讓他們自發性分享,而不是要求他們分享,搭配抽獎。(我知道,大家都用同招)

IG的用戶,更在意及時享樂(如美圖),大家瞬間就能完閱點讚。因此,在平台上,持續性、高互動是關鍵。IG官方要的是你對平台有貢獻:你創造的內容,能讓更多用戶留在這個平台而不轉往其他社媒,若它背後的演算機制能辨別出你帳號具備這樣的潛力,自然,你的發文就更有機會被看到。

(書中有提到YT/Linkedin/Snapchat的性質,但因我個人著重FB和IG,故略過。)


三、測試、調整、再測試

經過上述的兩大原則擬定計畫後,就是實作與調整。

至於,有沒有真的就30天就破千萬粉絲,因為還沒有真正實施,此題無解。但記錄若有成,會分享給眾人。


總結以上,這本書能協助釐清品牌經營的To-do List. 無論你是行銷人、自媒體、有志青年,這是一本還算好入手的乾貨。


同場加映:經典語錄

最後的最後,我想來點書中-似懂非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語錄。

「 你做什麼、和你是誰,有顯著的差異。」--〈納特 摩利

多數人把NIKE 想成一家做鞋的公司,但他們不是。納特摩利說道:NIKE是一家效能公司,一直以來把鞋子當成鼓舞與啟動人類效能的工具。


把自己放在某個高度上,別人不見得會這樣想;但若連自己都只把自己放在水平面上看,別人絕對不會幫你抬高。

這是維琪百科全書,裡面編纂我有興趣的題材。

It's not Wiki, it's Vicky.

多年後首拾筆的文章,總數破3000字。Nice Shot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Vicky Hsu我的人生不像一首詩,像首remix 在青春期,我以為多點詩情畫意,才是寫作 不到人生如戲的張愛玲、也可以效仿徐志摩的柔情。 出社會後,我以為抱持科學精神,可以讓我人生過得順遂。 所以要求寫出來的文字,不僅要有用,更得講究邏輯。 直到現在發現,寫作說穿了 就是讓我得以和自己站在一起,也與閱聽人站在一起。 隨筆、文學、觀點、札記 這是90年後的remix,我是vicky。寫給你,也寫給我自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文學】白玫和她的朋友們:羅綺

【文學】夏末秋初

【問卦】想問大家身邊有沒有那種原本只是想約個吃飯,但討論到最後會讓你暴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