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射手媽咪婷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好書推薦【情緒寄生】也教我育兒的道理

射手媽咪婷婷
·
·

母親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擁有無可取代的位置,回想自己從小任何事情幾乎都是找媽媽居多,幾乎各種需求及疑難雜症都是跟媽媽求助,一直到了自己當了母親,心中有各種的抱怨及生活感想也都會與母親傾訴,即使有再多的摩擦與意見不合,彼此依然深知對方的重要且密不可分。

自己成為了母親之後,更是深刻感受到孩子對於母親的渴望,那種需要是已經到達了讓人窒息的地步,甚至只是離開一秒或只是去上個廁所,孩子都覺得再也看不到媽媽般崩潰哭鬧,等到大一點之後雖然知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並不會消失,但依舊要發出一些抗議聲或是製造一些情境來刷存在感,試圖表達自己非常在意媽媽的一舉一動,就連語氣稍微不耐煩都能激烈表達抗議,彷彿在跟我說:「媽媽我很需要妳,請不要這樣跟我說話。」

最近看了諮商心理師許皓宜的「情緒寄生」一書,裏頭提到每個人一生都在跟情緒搏鬥,不只是面對自己也面對他人的情緒,而帶給我們最多情緒的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我們總是抱怨被「情緒勒索」,不如換個角度想我們其實是被他人的情緒所寄生,對方會投射如此多的情緒到我們身上,其實是帶著比我們多上好幾倍的痛苦,那一切都是出於「愛」。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突然豁然開朗,時常覺得被孩子的緊迫盯人及哭鬧聲壓到喘不過氣來,也苦於不知道如何完全宣洩自己的壓力,看到了許皓宜把他人帶給我們的情緒做了新的解釋為「情緒寄生」,用正向且同理的角度詮釋,不僅讓我省思是否該把自認為的受害者角色拋開,而去真正體悟真正受苦的是孩子本身。

唯有把自己從受害者的位置挪開,才能真正脫離持續受害。


書裡面有一段話我覺得非常受用:

少哀怨、少動怒,更不需要與對方爭論。你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反應越強,寄生者從你身上吸取的養分就越多。

也就是我們若是反擊力道越強,其實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我也時常感受到自己動怒的時候很傷元氣,最後落得相愛的彼此都受傷,不如心想著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情緒也還不能完全控制,與其正面衝突不如冷處理,等情緒風暴過後再來好好討論。

當父母真的是修行,不只是操練體力更是鍛鍊高EQ,但也鞭策我不斷去吸收學習新知以應付這個鬼靈精怪的小孩。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