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聚焦-李迪《風雨歸牧》」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
·
比起將作品置入某一脈絡架構的特展,以單一作品為主題,詳盡解釋觀看作品該注意的細節,或許更能提升觀畫時的眼力。

有一段時間沒有去臺北故宮參觀,之前趁著9月27日「世界觀光日」入館免費,花了一整天好好把展覽看過一輪。

當時恰逢「草蟲捉迷藏」與「寫盡繁華」兩展的換展期,但有「避暑山莊」與「閑情四事」兩檔內容充足的展覽能夠參觀,且208展間的˙「國寶聚焦」同樣值得一看。

208室「國寶聚焦」整個空間只展出一幅李迪《風雨歸牧》(國寶),因應書畫國寶較少展出的安排,讓民眾能夠更頻繁的親睹國寶。

一室只展出一件作品的安排,頗讓人能靜下心來細品畫作。空間左右兩側的說明文,字體大小適中,內容詳述作品風格、畫派、款題與藝術價值,提供觀眾充足的背景資訊,可惜作品兩側裝飾與牛隻剪影雜亂擁擠,如果整面展牆只有《風雨歸牧》,視覺效果會更開闊。

即使如此,五丁目還是很推薦民眾參觀時能多花一點時間在此展間細細品味這幅名畫,比起將作品置入某一脈絡架構的特展,以單一作品為主題,詳盡解釋觀看作品該注意的細節,或許更能提升觀畫時的眼力。


文章最後附上故宮網站提供的說明文,搭配圖版可以細細品味這幅古代名品(雖然不見得是大師真跡)的精妙之處。由於只擷取部分,更完整的細節分析與延伸內容,可以點進連結進一步閱覽:

宋 李迪 〈風雨歸牧〉

李迪,活躍於12世紀後半期,文獻記載他擅長畫花鳥、竹石、走獸等題材,是南宋宮廷的重要畫家。

本幅畫兩位牧童在風雨中趕牛返家的情景。前方牧童蜷縮身體、壓低帽沿,只顧抗風前進,全然不知後方一人急欲跳下牛背,撿拾斗笠。兩條牛雖然一前一後,但是前者回首,後者昂頭,彼此照應。牧童驚慌失措,牛卻冷靜沉著,形成有趣對比。畫家刻意描繪這些人與牛的行為,巧妙提高了畫面的真實性,使觀眾彷彿親臨現場。更重要的是,原本都被牧童照顧的牛,在此反而成了保護牧童的角色。牛的主角地位被凸顯出來,同時也被擬人化,更能誘發觀眾同情畫中的人與牛,引發更多情感的投入和共鳴。

畫面採橫向構圖,用細膩而繁密的線條,描繪人與牛的動作、表情,以及粗糙的蓑衣、柔軟的牛毛、堅硬的牛角、輕薄的柳葉、翻飛的小草、尖利的蘆葦等物象。前景精工刻畫,背景卻一片空茫。這種前實後虛的手法,深具時代特色。畫家用這種手法來表現人的視野受風雨限制,烘托晦暗的氣息。同時又暗示觀眾想像背景的內容,運用想像力營造屬於自己的詩意。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