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科系跟我想的不一樣 談教育制度 跟未來
急於讓孩子贏在18歲 應該讓孩子學會面對未來的應變能力
以往是 錯一題扣幾分,答錯就算全錯,追求標準答案
換日線制級PODCAST提到 : 獨立思考跟批判思考能力
在加拿大比如說數學考試會得到【部分分數】
在意的是過程 比方說思維方向是對的 可能是最後粗心導致的結果錯了
西方教育注重在思辨的過程遠多於標準答案的本質
想想人生中是沒有標準答案
離開學校的時候,沒有老師在旁邊的給你標準時
你有沒有能力跟素養去培養這種相對 【對的方式、較有效率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拼命拚升學
出了社會跟過去不一樣找不到標準答案變得很迷茫 (現實和理想的落差)
社會變化快,面對太多新的問題
要在高中選擇你要念的科系甚至是未來10年後、一直到退休之前的職涯發展是很困難的
是滿迷惘
因為對很多東西都有興趣
在不知道要甚麼之前,往往比較清楚的是 : 我們不要甚麼
消去法,刪到最後剩下的這幾個 大概就是你的心之所向
(完成了社會普遍要的標準:大學
讀完後 刪除了選項
進去大學茫然 出來依舊茫然
找工作撞牆不如意 依舊茫然 負面一點的還會自卑
找到工作又不是你想要的 又會覺得像勞工一樣)
像柯P的今晚我想來點真心話裡談【未來】
系上同學6-7成 確定 這輩子不會碰
很多人 現在做的事情跟大學念的科系 不相干
「這科系跟我想想的不一樣」
「那你可以重考 」
「老師,給我一年我也不知道要甚麼」
「考完我還是不知到要選甚麼系」
「我根本不知道要甚麼 」(哭~)
有的 轉系難如登天 在意科系成績
如果你保持在這科系前10%就有機會轉系。。。
想像一下,如果成績保持 表示在裡面如魚得水 但,就是對它沒興趣 還設下這種矛盾的規範
現在跟過去有甚麼不一樣的
以前畢業做到退休 要換工作的次數很少 學歷很重要
阿公阿嬤 年代的 只找一次 >>>>看學歷
現在的年輕人2-3年沒換很難得 到退休有10次工作
第1-2年看學歷 第三次後看工作表現
讓將孩子贏在18歲
遇到很多學生 18歲放榜上台大 人生高峰就在那時候
未來工作來有很多沒出來,一半的工作會消失
怎麼讓孩子有應變能力
以色列教育設計是 : 教出老闆而不是教出員工
台灣 過去是代工產業
要用 最短時間、最低成本,教出技術熟練的工人 >>>>填鴨式教育
不要產業升級 那就繼續教 如果要新創產業,那整個教育要改變
要更有創新想法的
要靠他們解決
未來要有的特質
1.應變能力
2.靠自己學東西
3.發問
AI很會解問題 但不會問問題
1.紀律的生活
2.跟人合作的能力
3.學習
如果不想像恐龍消失在地球的歷史上
創新的方式
有越來越多人去探討這個問題 有意識有察覺 社會觀念才會改變 才會進步
(今天我想問
老師教你包裝 面試時主管在掀開你的包裝 ,如果它是一個光譜你這哪裡呢
你是老闆思維還是員工思維呢
一直以來我們以聽話,卻要以說話的方式被考核
歡迎留言討論)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