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86《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03:爸爸跟丈夫,哪個重要?
──────────原文──────────
莊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厲公突。雍氏有寵於宋。宋莊公聞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誘召祭仲而執之,曰:「不立突,將死。」亦執突以求賂焉。祭仲許宋,與宋盟。以突歸,立之。昭公忽聞祭仲以宋要立其弟突,九月(辛)[丁]亥,忽出奔衞。己亥,突至鄭,立,是爲厲公。
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厲公無柰祭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夏,厲公出居邊邑櫟。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復入鄭,卽位。
秋,鄭厲公突因櫟人殺其大夫單伯,遂居之。諸侯聞厲公出奔,伐鄭,弗克而去。宋頗予厲公兵,自守於櫟,鄭以故亦不伐櫟。
昭公二年,自昭公爲太子時,父莊公欲以髙渠彌爲卿,太子忽惡之,莊公弗聽,卒用渠彌爲卿。及昭公卽位,懼其殺己,冬十月辛卯,渠彌與昭公出獵,射殺昭公於野。祭仲與渠彌不敢入厲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爲君,是爲子亹也,無謚號。
──────────翻譯──────────
「鄭莊公」又娶了宋國「雍氏」的女子,生下「鄭厲公」「突」。雍氏女子很受宋國國君寵愛。「宋莊公」聽說【鄭國大夫】「祭仲」擁立「忽」為國君,就派人誘召祭仲並把他逮捕起來,對他說:「不擁立『突』為國君,就處死你。」宋國國君也抓住了「突」,目的是為了所求錢財。
祭仲答應了宋國,並與宋國國君立了盟誓。他帶著「突」回國,並擁立「突」為國君。鄭昭公「忽」聽說祭仲因宋國的要挾而擁立他的弟弟「突」為國君,在九月丁亥這天,「忽」出奔到衛國。【又過了十二天的】己亥日,「突」回到鄭國國都即位,這是「鄭厲公」。
鄭厲公在位第四年,祭仲獨專國政。鄭厲公擔心此事,便暗中讓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死祭仲。雍糾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兒,她知道此事後,便去詢問母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親?」
母親說:「父親只有一個,丈夫卻可以有很多選擇的!」
祭仲的女兒就把此事告訴祭仲,祭仲反過來殺死了雍糾,並在鬧市上陳屍示眾。鄭厲公對祭仲毫無辦法,只能對雍糾的行徑感到生氣,說:「與婦人商量,本來就應該死了。」
夏季,鄭厲公被迫出宮到邊界的「櫟邑」居住。祭仲迎來了鄭昭公「忽」,在六月乙亥這天,「忽」又回到鄭國國都即位了。
秋季,鄭厲公依靠「櫟邑」的人民殺死了櫟邑大夫「單伯」,於是就定居在那裡。諸侯們聽說鄭厲公出奔一事,就出兵討伐鄭國,但沒有取勝就離去了。宋國贈給鄭厲公很多軍隊,讓他自己居守在櫟邑,鄭國因此也不敢討伐「櫟邑」。
鄭昭公在位的第二年,從昭公當年還是太子的時候,他的父親鄭莊公就想拜「高渠彌」為卿士,但太子「忽」厭惡他,莊公沒有聽從「忽」的意見,終於讓「高渠彌」為卿士。等到鄭昭公即位,高渠彌懼怕昭公殺害自己,冬季十月辛卯這天,高渠彌與昭公出外打獵,在野外射殺了鄭昭公。祭仲與高渠彌不敢迎回鄭厲公,便改立昭公的弟弟「子亹【音偉】」做國君,就稱子亹,他沒有諡號。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篇的最後,司馬遷特別提到鄭莊公有三個小孩,分別是大兒子「忽」,以及另外弟弟「突」、小弟弟「子亹」,總讓人感覺到有些不安。根據前面幾卷的內容來看,司馬遷從來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把兄弟的每個名字都記錄下來,除非……他們都相繼當上過國君。果不其然,當年拒絕娶齊國女子的太子「忽」雖然即位了,但他的母親來自名不見經傳的「鄧國」,而他弟弟的母親則來自「宋國」。即使印象中的宋國在怎麼弱小,也比鄧國強大許多。因此,宋國不僅抓住了鄭國大夫「祭仲」,甚至也抓住了公子「突」,只為了要脅祭仲改擁立「突」為國君,並藉此跟「突」索取好處。
為了活命下,這位曾幫忙鄭莊公打敗周天子的祭仲,還真的帶著公子「突」回國即位。令人傻眼的是,此時的鄭國國君是昭公,也就是當年的太子「忽」,他在當得知弟弟獲得大臣支持,還有宋國當靠山後,竟然不戰而降,自己逃奔到衛國去。即使才剛即位不到一年,但身為國君的他好歹有各種資源可以抗衡吧!?為何他會完全沒有抵抗就選擇出逃呢?
不禁讓我聯想到前幾卷的晉國太子「申生」。這兩位太子都有帶兵打仗的經驗,為何在局勢看似不利時,一個選擇自殺、一個選擇出逃,都沒有考慮過帶兵抗衡呢?是因為太子從小就被教導要以「大局」為重是嗎?還是他們都不忍心跟親人內鬨呢?
總之,鄭昭公竟然就這樣默默離開了,改由公子「突」即位為「鄭厲公」。但鄭厲公似乎也沒有什麼可以高興的,因為他是宋國要脅大夫祭仲擁立的,他不過是宋國與祭仲的魁儡而已。從此,鄭國政治幾乎都被祭仲所掌控著,鄭厲公對此無能為力。對此,鄭厲公做出了一件滿傻眼的是,他竟然打算透過祭仲的女婿來除掉專權的祭仲。結果,祭仲的女兒得知丈夫想殺父親後,便向媽媽請教了這個「經典問題」:爸爸跟丈夫,哪個重要呢?讓人不禁聯想到聽說女性總喜歡問男人的那個問題:她和男生的嬤嬤同時落水時,你會選擇救哪一個呢?
祭仲女兒拿這個問題去請教她的母親,對她母親來說,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丈夫跟女婿誰比較重要」。對此,她們的結論當然是父親比丈夫重要下,把此事告知了祭仲,祭仲也因此殺掉了女婿,甚至還把他曝屍在鬧市中。可見,對祭仲來說,女婿的背叛是一件非常過分的事情。
接下來,還在位的鄭厲公突然被趕到了鄭國邊境城邑,原來是大臣祭仲打算迎回當年的太子「忽」,也就是鄭昭公回國。為何鄭厲公會無緣無故被趕到邊境?可能是因為祭仲調查出女婿想殺他的關鍵人物後,決定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聽話的國君,換一個應該比較聽話的鄭昭公吧!?
換言之,在這短短的六年裡,鄭國兩次更換國君,但這兩次更換國君都不是因為國君去世的緣故,而是大臣祭仲想擁立誰,誰就回來當國君的關係。
沒想到,這位當年的太子「忽」第一次當國君時,才僅僅在位約一年,就因為弟弟有人支持而選擇出逃。第二次回來當國君時,在位也不滿一年,就因為當年的私人恩怨,而被卿士「高渠彌」射殺。更扯的是,此時掌握大權的祭仲並沒有追究高渠彌的弒君之罪,反而是經過一番思考後,改擁立鄭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子亹」即位。
如此一來,司馬遷特別提到的三兄弟都陸續登上鄭國國君之位了!面對鄭國內部權臣的專權,這位「子亹」該如何應對呢?又為何這位鄭國國君「子亹」沒有諡號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