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3.7|小鬼
若不是前幾日臉書的on this day跳出來,我都忘了自己是個厚臉皮的小鬼。
小學某年,我步步緊跟J的腳步,而且企圖告訴每個人:他送了我什麼禮物。而那個小物件其實是我從家裡找到的飾品,與他無關——回想起來駭人聽聞的妄想。這就是我表達喜歡的方式。更荒謬的是,J的母親因而認識了我,下課時刻意來搭話,傳達無任歡迎的喜悅氣氛。他應該快被氣死了吧,在校園裡處處躲著我。(這其中一定有什麼性別的隱喻。)
J有一雙濃眉,長相並不清秀,但穿戴整潔又會彈琴,和我同是班上的班長。接下來的年份,我們考了好成績,又往前升級,一起換了班。小鬼很快長出羞恥之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抱歉,但後來仍不時以此事調侃拒絕我的J。這段故事經過時間濾鏡,也漸漸不那麼恐怖了。
豈料某日,線上留言打趣之餘,他還寫了一句話給我:說真的,感謝你给了我這麼棒的童年。
同學之間的結局總是相似——升大學後還能開一兩次同學會,再也不見面,變成遠去的記憶。
第三期七日書後記:
一直很期待參加free writing,但看到第三期的題目,猶豫遲疑,不知道該不該報名。親密關係於我而言,都是無果苦澀,片段破碎多於長段經歷。沒想到七日寫下來,其實也還有一些沒有寫出來。曾有好幾年空白的時間,故意不寫不記生活,緩解焦慮。最近重新恢復頻密的書寫,意識到記憶與經驗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形,當時應該留下的模樣,一定有她的意思。
這週末開始每天看一集My Brilliant Friend(《我的天才女友》),感受兩個女孩在那不勒斯(Naples)暴力與混亂的成長過程。遂想起小時候遊蕩的邊緣街區,無法遮掩的鄰里醜聞與家庭暴力、街上的性騷擾、割裂的日常與校園生活、不諳英文馬來文的方言群。戲裡是五十年代的意大利,總讓我想起自己九十年代的童年。也許階級就是凝滯的時間,稍有不慎,就會持續複製無愛的本能生存。
如果伴侶不能讓我感受安全,我寧願在自己身上終止這種孤獨的遺贈。親密關係對我而言是嚴肅的生命課題,我可以了解恣意放縱的自由與浪漫,也明白人都有軟弱的一面,但無法輕易涉身其中。此生機會微小,但希望可以遇見有生活與精神追求的人,願意共同建立平等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