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個朋友》:從死亡中思考友誼真義
文|朽木
中學畢業時,我們總愛在紀念冊或同學的校服上寫上「友誼永固」的字句,誠心相信我們會好好珍惜彼此,然而友誼這回事從來充滿著不確定性,變化莫測,飄忽得難以捉摸。時間能沖淡一切,真正能經得起考驗的友情,自是難能可貴。由《出貓特攻隊》(Bad Genius)導演 Nattawut Poonpiriya 監製,Atta Hemwadee 執導的《第151個朋友》(Not Friends),中文片名正取自劇中角色祖的對白。當他見到新認識的同學時,總愛跟他們說一生人只會記得 150 個朋友,當遇上第 151 個時,舊朋友就會被遺忘。無奈的是,祖似乎正是大家心目中的第 151 個朋友,還未畢業,彷彿已注定成為同學心目中的過客。英文戲名比中文戲名其實更一語中的,not friends,正正暗指友誼脆弱和虛假的一面。
校園青春是近年泰國影視作品流行類型,大部分作品中的世界總是充滿活力和笑聲,就算有什麼困難也好,身旁總不乏知己好友或有愛有鼓勵的家人。《第 151 個朋友》的出發點非常另類,甚至可以說相當暗黑,片首幾分鐘祖已因車禍離世,死亡成了這部電影的開端,設定出人意料。同學們對他的悼念,維持一個星期後已煙消雲散,一切復常,就如祖常掛在口邊的金句所言,遺忘似乎才是友情的主調。坐在祖鄰桌的柏(Tony,Anthony Buisseret 飾),因誤傷情敵而被勒令退學,來到新學校的他卻無意結交新朋友,直至祖因車禍離世,反而讓柏更深入了解他。
(以下內容含劇透)
柏為了走捷徑直升大學,宣佈要拍一部紀念「摯友」的短片,全校為之瘋狂。柏在祖的舊朋友寶琪(Baipor,Thitiya Jirapornsilp 飾)及騎呢電影學會同學協助下,拍出向《職業特工隊》(Mission: Impossible)、《天能》(Tenet)甚至《多啦 A 夢》等經典致敬的霹靂鉅製,柏亦漸漸真的愛上電影。然而,《第 151 個朋友》絕非一般青春勵志片,角色也不像同類電影般懷著熾熱的夢想。熱血的背後,全是利益考量和自私算計。柏認識祖的日子有限,彼此交情尚淺,根本不可能拍出一部悼念祖的短片;拍攝夥伴答應柏的要求,全因校方承諾會為短片提供支援及購買 iMac 電腦,而對拍攝一竅不通的柏,更是以 iMac 利誘拍攝夥伴入局。認識祖多年的寶琪似是拍攝團隊中最沒有私心的一個,但原來她曾違背祖的信任,將他的秘密公諸於世。參與拍攝這部紀念祖的短片,是為讓自己的良心好過,彌補當年背棄友誼的過失。
電影由《出貓特攻隊》導演 Nattawut Poonpiriya 監製,《出貓特攻隊》以考試作弊為題材,把作弊的過程拍得驚心動魄,題材創新一鳴驚人。無獨有偶,《第 151 個朋友》的主題也和作弊有關,作弊也成了片中的關鍵。柏和寶琪以祖生前參加小說創作比賽的得獎作品為藍本拍攝,但後來卻發現故事竟是出自長期在家休養的同學手筆,祖因一時迷失而盜用作品並報名參賽。這個橋段上的逆轉,徹底顛覆觀眾情緒,也為電影下半段鋪陳了道德思辨。逝者已矣,導演成功引領觀眾代入柏和寶琪的位置。觀眾也會像二人一樣,得知這個震撼彈級的秘密時,思考可以如何應對。
Atta Hemwadee 自編自導,劇本鋪排十分周密,結局處理更是非常聰明,符合觀眾期望之餘,也充滿善良的信念和期許,讓一眾角色從道德矛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朋友的死亡,意外促成了他們的成長。為了朋友,我們究竟可以付出多少?如果我們的朋友名單上有 150 個人,我們之間的距離又有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