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必有人重现爱情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遭遇了“网恋被骗 8000 元”事件——当然并不是说他真的发生了钱财损失,8000 元比喻的是他的精神损失程度。由于网恋对象和他突然告吹,他失魂落魄了好几天,和群友反复讲他们之前相处的种种细节。如果把这种事放在哪怕十年前,那是一个标准的值得看客同情的“痴情人遇上负心人”的情节。可惜,时代变了,这种事现在只会迎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嘲讽,连他的群友也乐意参与其中。
用最近两年流行的一个概念来说,这位朋友毫无疑问是“恋爱脑”。所谓“恋爱脑”,指的是渴望浪漫关系,投入感情难以自拔,最终失去自我并大概率因此遭遇重大打击的人。相对的存在着“反恋爱脑”的论调,认为人应该专注于搞钱搞事业,不要在男女关系中投入感情。这两年来,恋爱脑越来越成为被口诛笔伐的对象,不管是女性用户集中的豆瓣劝分组和小红书情感博主评论区,还是男性用户集中的虎扑步行街和 NGA 晴风村,你总能在各种真假参半的毁三观情感故事帖子中找到一万个不相信爱情的理由,“骂醒恋爱脑”奇妙地成为男女双方的共识。
然而,若说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普遍不相信爱情,那似乎也不是这回事。和豆瓣劝分组唱对台戏的还有一个 crush 组,其体量与劝分组相当,里面的人都在快乐地嗑 crush(意为“短暂热烈的心动”)的糖;从饭圈到同人圈,都有大量粉丝在嗑或真实或虚拟的 CP,将他们当作自己对爱情的代餐;这股风气也反过来影响到文化作品的生产本身,“双洁”“发糖”“不刀”成为消费者对创作者的强烈要求,养野男人的乙女游戏(如《恋与制作人》《光与夜之恋》)和养老婆的二次元美少女游戏(如《碧蓝航线》《公主连结》)也常年火爆(甚至还有《明日方舟》《原神》这种两道通吃的),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更不用说去年以来在网络上流行“发疯文学”,不计其数的人留下“发情”“发癫”的文字,其最重要的主题是对爱的渴望。
一边是不相信爱情,一边是渴望爱情;一边是“人间清醒”,一边是“深夜发情”。如此割裂的表现能集中在同一人身上,这到底是怎么了?在我看来,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年轻人的心态正在变得保守的趋势。
年轻人为何会趋向保守?归根结底,是因为近年来经济的逐渐衰退让各种社会矛盾暴露出来。不管是享受“996 福报”的打工人和“挣它一个亿”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还是渴望摆脱种种传统观念束缚的年轻人和要求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家长之间的矛盾,亦或是饱受父权制系统性压迫的女性和同样受苦于父权制却主动维护其秩序的男性之间的矛盾……种种矛盾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活都要拼尽全力时,心态就会变得保守退缩,不敢去冒风险(实为无法承担风险的成本),更没有余裕去追求那些有的没的,而爱情这种人与人之间充满风险的相遇自然会被排到“可望不可及”的末位。若如此来看,现在简直是爱情的至暗时刻。
然而,这样的说法又湮没了人的精神可以跨越时代局限的特点。如果要从理论上去展开,恐怕会让本文变得非常枯燥,因此在这里姑且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前段时间推特上的一个热门推文提到的《流浪地球》和《天气之子》的对比。
《流浪地球》暂且不论,就说《天气之子》,讲的是男女主为了爱情而反抗世俗加诸他们的既定命运的故事。女主阳菜作为“100% 的晴女”能力拥有者,有能力驱散长期下雨的异常气候,然而使用这种能力的代价是阳菜要像历代天气巫女一样成为活祭品来换取几年稳定的天气。影片中途,阳菜牺牲自己换来了久违的放晴,但这种放晴却让男主帆高极为不适——这隐喻的正是“吃人”的世俗传统(或者说“大人的世界”)将年轻人“体制化”的现实。
然而,影片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帆高费尽千辛万苦到达云层之上,在“让天气放晴”和“带回阳菜”之间选择了阳菜,最终将困在天上的阳菜救了下来。在此之后,雨就再也没停过,甚至让东京的部分地区变成了汪洋,然而这又如何?以往的晴天建立在“吃人”的基础上,男女主也不应当为现在终日阴雨的状况背任何责任,正如影片结尾一位老婆婆所说,“东京那一片以前原本就是一片海”,现在“只是恢复原样罢了”。新海诚在本片中用男女主反抗世俗的举动表达了爱情的激进性这一主题,不得不说是对其过往影片的一个超越。
回到本文主题,我比较喜欢的一位学者汪民安曾说过“爱一个人可能带来毁灭,但爱本身不会”,对“恋爱脑”的批判无法消除人对浪漫的亲密关系的渴望,其终究应走向对新型的自由与平等的爱情的想象,而非退缩回资本主义下经济理性人逻辑的“搞钱搞事业”。因此我相信,正是在这样一个晦暗的时刻,必定会有人去重新发现爱情。
作者:ConsLibSoc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