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Limerenc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削瘦的靈魂》觀影指南

Limerence
·
·
紀錄片《削瘦的靈魂》於今日(3/19)在全台上映,聚焦臺灣文壇重量級人物,小說家七等生。他的小說前衛大膽,衝破當時讀者對文學的想像;而本片手法在致敬文學大師的同時,也有十足的創作意味,十分值得觀賞。

撰文:Solaris

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的《削瘦的靈魂》,今日(3/19)在全台上映。這部紀錄片特寫了飽受爭議、卻是臺灣文壇的重量級作家七等生。週一有幸在大學活動中搶先觀賞此片,活動亦邀請陳芳明老師、王亞維老師參與。在此S編簡單提點本片幾個值得觀賞的方向。

人物題材

七等生本身就是個吸引人的題材,他對臺灣文壇的影響甚鉅。他的中文挾帶特別的腔調,是生硬又悲觀的語言,不同於長期主宰臺灣文學審美意識的外省作家群。他關注的題材也和多數作家大相逕庭,是關注人性醜惡、悲苦、但人人卻都自覺的幽暗之處。例如名作<我愛黑眼珠>描述詭異的臺北,因大雨而被洪水淹沒,主角爬上屋頂逃難,愛上他救起的妓女,卻棄他那在對面屋頂上的妻子於不顧。紀錄片的人物命題,已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再者,七等生晚年生活隱密,也已逝世,這部影片無疑是臺灣文學的珍貴資料。

場面調度

除了人物題材,拍攝手法―包括場面調度―也是一個看點。導演朱賢哲的鏡頭,時常以詭異的方式運動,或以不尋常的角度拍攝,以電影創作美學為基底,扣合七等生作品。王亞維老師提到,導演的場面調度包括遠景(海灘)、中景、特寫(生理部位),構圖技巧值得學習。同時,攝影機的運動亦有跡可循,移動的鏡頭營造影片美感,為觀看的過程增添藝術價值。

前衛大膽手法

七等生大膽的文風,無疑對文壇造成深刻的啟發。放眼60年代的同輩作家,他揭發人性的醜陋與對情色的描摹,恐怕無人能及。也因此,導演極力想以大膽意象,來致敬七等生的書寫。在影片中諸多情節,導演不斷用陰暗、露骨、甚至令人作噁的畫面,挑戰觀者的極限。他自己也提到,希望能夠「大膽」並且「誠實」拍出想拍的東西,才能對得起七等生,因為這也正是他的寫作原則:不畏懼書寫題材的黑暗,只求無愧於心。

私密報導

七等生晚年甚少與外人交流,根據陳芳明老師的回憶,他本身也不愛說話,再加上他獨特的寫作風格,以及爭議性的道德觀和私生活,使他成為文壇的謎樣人物。但導演在拍攝過程中,逐漸打開七等生心房,使他願意談論寫作。要記錄他的私密生活極其不容易,許多拍攝過程甚至不是以高規格攝影機完成,而是輕便的手機,隱密地錄下七等生的身影。在影片裡,製作團隊甚至還訪問七等生私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在此按下不表。但對想要接近七等生作品的讀者來說,本片無疑是彌足珍貴。

導演在活動講說時提到,在拍攝過程中,七等生不斷叮囑「這是你的作品」,雖是聚焦七等生,但影片本身也是個獨立的作品,仍要為自己的作品誠實。儘管他的為人充滿爭議,但也許只有七等生,會對文藝、人性、性慾,如此真切,誠實。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