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艾碩讀哲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書評:駱穎佳《情感資本主義》

艾碩讀哲
·
·
讀理論和用理論有著很大的距離,需要多年的札實研修,才能夠把讀過的理論,融貫地用在現實的處境上,駱穎佳的《情感資本主義》正正是一個好的示範,誇張一點可以說是讀書人的實踐模範吧。

今天在香港,談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很老套吧!?大財團壟斷市場、剝削勞工、趕絕小店,通通都知道啊!但難道取消資本主義,用共產主義取代?這才是香港人最不想看見吧。這個思路在日常的對話中,不時出現,香港人很多東西都談不攏,唯一很有共識的,就是不要拿大陸那一套放在香港。

反送中運動後,與香港社會有關的書很多都是以這場社會運動出發,但駱穎佳老師偏偏在2020年8月出版了這本《情感資本主義》,談當代哲學,談文化理論。我不知道這書的銷情如何,但正如作者所言,它並非一本完全回應當下政治經濟處境的時令讀物。某程度上,在香港,不時令是很大獲的。

但是,不時令並不等於不合時宜,在抗爭運動的低潮,我們把運動帶進日常生活,但同時,我們又是否把握我們的「日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要了解香港,不可能避開對資本主義的理解,而作者帶給我們的,是經濟物質層面外外,以「情感/情動」作為切入點的視角。情感看似難以明言說清,但在政治經濟上,具有巨大的能量去驅動我個的行動。那麼,這股能量到度是如何操作的呢?

駱穎佳以佛洛依德於精神分析中常用的「力必多經濟」(Libidinal economy)作為概念上的起點,講解人類心理能量的分配原則,而引介馬庫色、德勒茲及利奧塔等理論家如何套用此概念至宏觀的社會理論,作為本書的理論基礎,指出現代資本主義操控人類情感能力以促進資本累積的基本輸廓。及後的章節中,不同的哲學家名字及艱澀的概念術語不斷穿插,但作者心思細密的鋪排讓閱讀過程不算太困難,因為當中有明顯的理論關懷,就是希望透過探求情感理論,去建構一個關心世界及他者的情感主體。

過去半個世紀,香港人一直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嘗試建立香港人的主體意識。未來必定不斷有大量港人外漂,帶著香港人的身份出走,就更不能迴避一個問題:香港人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在世界的意義和位置到底是什麼?「香港人」三隻字在我們的口中喊得鏗鏘有力,但這個身份的內核及基礎,成為了我們永恆的詰問。而《情感資本主義》這本書,至少提供了我們去回答這些問題的思想資源。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