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傅瑞德 | Fred Jam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Intel的「Go PC」行銷策略有效嗎?

傅瑞德 | Fred Jame
·
·
延續了先前幾篇相關文章的討論,我仍然認為Intel這個系列的廣告如果不是對Apple意氣用事,就只是在跟現有的幾家大客戶搏感情。如果從產品行銷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這是一部由Intel製作,邀請幾位「Apple迷」來見識「PC界創新產品」、並且贏得驚喜讚賞的影片:

我先前在這三篇文章中,已經陸續討論過「Intel用造型因素打Apple」這樣的策略究竟是否有效:

這一點上,我個人認為效果是很有限的;只是Intel在目前主要產品(處理器)碰到瓶頸、又被最大單一客戶之一(Apple)放棄之後,不得不靠幫合作夥伴(使用Intel處理器製造這些創新產品的廠商)推廣產品來維持動能。

Apple產品當然有缺點,型態(翻面平板兩用等等)變化較少、配置彈性較小(相對於無數PC廠商的無數規格)、能玩的遊戲較少等等,都是已經存在的事實;但Intel在大張旗鼓在「Go PC」系列行銷活動中採取這樣的戰術時,至少要考慮的是:

  • 需要這些「造型變化」的顧客有多少(我在前面的文章中統計過,實際購買這類電腦的用戶約佔不含Apple的PC出貨量15%);
  • 會需要「玩57,000種遊戲」的顧客原本就不會買Apple;
  • 相對於這個戰術,Intel對應的產品(或生態系)計畫是什麼?
  • 這樣打會不會幫到競爭對手?

而從這部影片在YouTube上的反應來看,可以看到跟同一策略在其他社群媒體(如Twitter)上幾乎完全一樣的結果:下方留言幾乎一面倒支持Apple和AMD(當然發聲的不能代表所有人,但可以觀察風向)。

這支影片目前為止的「按讚」數是5.4K,但「按爛」數是17K,它本身的成效如何應該很明顯了。

我相信Intel的行銷主管當然不是傻瓜,但我也相信花大錢製作的這支影片、以及相關的社群媒體廣告,都是不在乎現在這些結果的宣示性質、主要是跟PC合作夥伴「搏感情」的用途。

如果純粹要打產品的話,這陣子Intel會有點累。要比效能的話,原本AMD就相當出色、前兩天Apple發表的M1 Pro/Max更是把標準又再拉高了一些;Intel大概得等到下次大改架構的時候,才有翻身的機會。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想Intel還會繼續走這種路線一段時間。但如果問我的話,我還是會建議Intel在「對自己有利的效能數字」上、以及當年十分成功的「Intel Inside」(無關效能的品牌認同訴求)這些方面另闢戰場。一來避開競爭對手的鋒頭、二來也為自家的次世代產品把行銷的路鋪好。

Apple M1 vs Intel – 哪款處理器適合您」這個網頁,是Intel從技術角度對Apple M1處理器的比較和反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Intel的角度分析一下他們的訴求重點。如果你有行銷或產品經理的經驗,應該可以從中看出很多眉角。

不過,在這個網頁上還是從「多種外觀及使用模式」的起手式開始打起:

至於「全螢幕觸控」在筆電上是不是能當作賣點,原則上當然是可以的;但實際上對於使用者體驗的影響如何,請參閱我昨天寫的〈對於新款Apple MacBook Pro,我關心的其實不是處理器〉這篇文章的討論。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