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Lines|濁水漂流:粗口對白也是電影的精髓
上月上映的《濁水漂流》不同於一般劇情片,沒有起承轉合,沒有高潮跌宕,沒有煽情催淚,只是安靜地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安靜得甚至令人無法預計故事何時完結、結局將會怎樣。因為真實而平淡,也因為真實更令人深刻。電影改編自2012年通州街天橋底「清場」事件,當時警察和食環署在沒有事前通知下突然「清場」,棄掉露宿者家當。事後面對露宿者控告,只肯賠償,拒絕道歉。整個訴訟過程中,有人堅持,有人妥協,有人留守,有人離去。
相比起黑幫港產片中「唔講粗口嘅古惑仔」,《濁水》因為太多粗口被評為三級片,真實地還原了深水埗露宿者的形象和生活,無論動作、神態,或是粗口橫飛的說話方式。但若有留意英文字幕,你會發現這些粗口並非通通保留,難道翻譯字幕時,粗口應該「避之則吉」?
外國電影也時常充斥粗口(如「fuck」、「damn」、「shit」等),這些對白通常也出現在字幕裡,譯者要考慮應否翻譯、保留程度。但在中文電影裡,尤其是港產片,對白與字幕未必一致(口語和書面語的分別)。例如《濁水》中,大眼輝(吳鎮宇飾)問:「香港把撚呀?嚟香港托撚咩?」,中文字幕是「香港有什麼好?來香港作賤自己?」完全略去粗口字,意思雖然相近,語氣卻緩和很多。翻譯字幕理應以電影公司提供的中文字幕為原文,這個例子中,字幕既然略去粗口,英文似乎也不需翻譯。偏偏其英文字幕卻是「What is so good about Hong Kong? What shit can you do here?」雖然只是用了語氣較輕的「shit」,但也比中文字幕更貼近對白原意和情感。
這樣看來,粗口翻譯似乎有點free style?事實上,對白中的粗口往往是人物性格、情緒起伏的反映,有助於塑造更立體的角色。但礙於字幕翻譯的字數及時間限制,若粗口作為「助語詞」而沒有實際意思,譯者通常會將其省略以求簡練。但若某句粗口對故事推進、渲染情緒有重要作用,譯者就要考慮保留。然而,有時粗口雖然聽來無傷大雅,但當「粗口五大字」不停出現在螢幕上,觀眾難免會有點不快,更何況還要考慮電影評級、目標市場。因此,譯者通常會「淡化」處理,採用程度較輕的字詞來翻譯。例如「fuck」會用「媽的」、「該死的」、「仆街」而很少直接用「屌」。另外也要考慮電影語境和目標觀眾的語用習慣,「他媽的」為內地用語,而「靠」、「幹」則多用於台灣電影,這些字詞出現在港產片中難免格格不入。所以,比起「譯不譯」,更重要的是「怎樣譯」不會太奇怪。
看過《濁水漂流》,應該對輝哥的一句說話印象最深——「政府做撚錯嘢就要道歉!」擲地有聲。雖然中文字幕省卻粗口,變成「政府做錯事就要道歉」,但英文字幕或許可以保留粗口,凸顯角色的憤恨和堅持,改為「The government should apologise for its fucking faults!」
【傳送門】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4XB7a6Q_qI
==========
人二譯社|InBetween Translators’ Collaborative 🏠👯♀️
Translation | Transcription|Proofreading|Reviewing | Copyediting|Copywriting | Typesetting
.
Enquiries ✉️: inbetween.trans@gmail.com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inbetween.trans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